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

2023-02-14 15:58 作者:瑞金才子  | 我要投稿

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 杨爱民 1、 如果说老子是古代第二伟大的天才作家,则没有人能排第一,他的作品就是我们中国文学和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他是集大成于一身的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哲学家、伟大的思想家。 老子的很多精妙语言随便隔开就是真、精短、美的诗歌,随便合在一起就是真、精短、美的精妙的散文,随便合在一起就是真、精、短、美的经文,老子的作品可以称得上字字珠玑,是中国文化上十分璀璨、十分稀有、十分珍贵的珠宝。 老子的作品是经典中的经典,老子的作品是典籍中的典籍。 2、 鲁迅说: 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孔子说: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的大概意思是说,老子就像天上的神龙 3、 孔子向弟子谈论老子时,孔子说: 鸟,我知道它能在天上飞,但可以用箭来射杀它。 鱼,我知道它能在水里游,但可以用鱼钩来钓到它。 野兽,我知道它能在陆地上奔跑,但可以用网来收服它。 可是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有多大能力,它可以乘风云而上九重天。我所见到的老子,就像龙一样。他的学识高深莫测,志趣高尚难知,就像蛇可以随意伸曲,龙可以顺时而发。 老聃,他真是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老子在孔子心目中,就是一条神龙,见首不见尾;因为他看到的老子精神仿佛已超然物外,独立存在。对老子的宇宙万物产生变化与灭亡的宏篇大论,感觉渊深似海,高耸如山,若隐若现,来无影去无踪,飞龙在天,自然知天道。 老子作诗说: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瑞金才子说: 我们为什么要背诵老子的作品?因为老子的作品对我们来说就是精妙的诗歌。一个真正读到书、掌握到高深莫测的学问、掌握到大智慧的人,他才能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现代新诗不是在现代产生的,在古代的老子时代就产生了现代诗歌的经典版本,只是一般的大众读者和专家没有注意到、没有慧眼识珠识出来而已。 老子的很多妙语就像今日的一首首现代诗歌,老子的很多妙语就是现代诗歌的最古老的样版。 什么是经典的现代诗歌?当你能写出像老子上面这样的精妙的诗歌时,你的诗歌才能成老子这样的最最最经典的现代诗歌。今日的余秀华和许立志等垃圾诗人只配给老子提鞋,他们的垃圾诗歌只会毒害人,不能像老子的诗歌一样启发、启迪、指导今人和后人。 4、 天隅傻瓜的译文说: 治理别人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力更好的了。爱惜精力,这就是说要及早服从自然事理;服从自然事理就能不断地积累“德”;能够不断地积累“德”,就能无往而不胜;能无往而不胜,就无法知道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无法知道他的力量有多大就能保有国家。有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就可以使国家维持长久。这就是所谓的根深蒂固,长生久视的道理。 瑞金才子说: 天隅傻瓜,你这样的庸才对天才作家的语言翻译不正确。 5、 百度上译文一说: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柢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瑞金才子说: 这个作者的水平跟天隅傻瓜一样庸俗。 6、 百度上译文二说: 个人修养和治理天下,没有比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了。而农业生产,取决于早期耕作。不断地积德就好比早期耕作。不断地积德,就能够克服治人事天中的重重困难和风险,以为天下正。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没有不能化解的风险,于是,就可以保持福不向祸转化,保证治人事天没有终极。治人事天没有终极,因而可以有安定和谐康乐的国家。有重积德作“国之母”,国家可以长久生存,长久稳定与繁荣。重积德使得国家深根固柢,所以说,重积德是“长生久视”的治国之道。 瑞金才子说: 这个作者的水平跟天隅傻瓜一样庸俗。 7、 余秋雨傻瓜说: 由于爱惜到“吝啬”,就能早有准备,重在“积德”。重在积德,无所不克。无所不克,莫知其极。莫知其极,便可以治国。治国有根,可以长久。并解释说:我赞成姚鼐的解释,把“早服”理解为“早有准备”。 ————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77页 瑞金才子说: 余秋雨傻瓜,你这样的蠢材怎么可能真正了解天才作家的语言?“早服”不能理解为“早有准备。 8、 南怀瑾傻瓜说: 节省精神,节省生命,真正不浪费精神与生命,才叫做“早服”……我的看法,“服”就是“服食”的“服”,现代的人吃药也叫做“服药”,道家的修持方法之一叫做“服气” 瑞金才子说: 南怀瑾傻瓜,你这样的蠢材翻译不了天才作家的妙语。 9、 《韩非子·解老》中说: 少费为啬,意思是说少浪费就叫“啬”。 “啬”在古代是个褒义词,但到后来就从相反的方向引申为“吝啬”,今天已经变成了贬义词。 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 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众人离于患,陷于祸,犹未知退,而不服从道理。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 故曰:夫谓啬,是以蚤服。 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思虑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故曰:重积德,夫能令故德不去,新和气日至者,蚤服者也。 故曰:蚤服,是谓重积德。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论必盖世。 故曰:无不克,无不克本于重积德。 故曰:重积德,则无不克,战易胜敌,则兼有天下;论必盖世,则民人从。进兼天下而退从民人,其术远,则众人莫见其端末。莫见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极。 故曰: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凡有国而后亡之,有身而后殃之,不可谓能有其国、能保其身。夫能有其国,必能安其社稷;能保其身,必能终其天年;而后可谓能有其国、能保其身矣。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体道,则其智深;其智深,则其会远;其会远,众人莫能见其所极。唯夫能令人不见其事极,不见其事极者为保其身、有其国。 故曰: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 所谓“有国之母”:母者,道也;道也者,生于所以有国之术;所以有国之术,故谓之“有国之母”。 夫道以与世周旋者,其建生也长,持禄也久。 故曰: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树木有曼根,有直根。根者,书之所谓“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持生也。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今建于理者,其持禄也久。 故曰:深其根,体其道者,其生日长。 故曰:固其柢,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故曰:“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 《韩非子·解老》 瑞金才子说: 韩非子的话,一般不精通古文的人看不懂,里面有一些话有道理,有一些话并没有理。 10、 瑞金才子的译文说: (一)、 老子教导我们做人也好、从政、从商、从工、从农也好,像帝王治理天下也好,尽量不要铺张浪费,要懂得节俭,不能浪费食物和一切有用的东西。但老子所说的“啬”,不仅仅只是指物质层面上的节俭,同时也是教导我们要节俭精神层面上的和个人肉体层面上的精、气、神等等东西,也就是治人事天要合“道”、要若啬。这里的“啬”属于“道”,像水一样几近于“道”,但还不是“道”。 老子所说的“道”深奥难懂,而“道”有分大道、小道、天道、地道、人道、神道等等,没有一定的悟性、没有足够的慧根的人,头都会被老子绕晕。 韩非子说: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 (二)、 老子教导我们从小就要节俭和爱惜天下万物,不能浪费一切有用的东西,要懂得惜人惜物等等。 (三)、 我们只有做到了“啬”,我们才能更接近于“道”,我们才能做到“重积德”。 (四)、 我们懂得重积德、做到重积德后,就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攻克的,因为能做到重积德的人,他已经能知己、知人、知晓事物的客观规律,他已经悟透了“天道”。 (五)、 悟透了“天道”的人,无不克的人,他们可以知晓事物的客观规律,他们可以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他们能够顺时而动,不会妄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王国;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他们对国家和人民能尽他们自己最大的能力,贡献出他们自己最大的力量。 (五)、 悟透“道”的人,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王国,对国家和人民他们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贡献出他们自己最大的力量,他们做到了“有国之母”,也就是有国的“道”,也就是他们在社会上有所建树,建立了一定的事业,对社会人群有一定的贡献或巨大的贡献,这样的人才可以长久,这样的人才是死而不殆、这样的人才是是所谓的“深根固柢”,这样的人才是老子所说的懂得了长生久视的“天道”。 天道酬勤、天道无亲,多佑善人。 人善人欺天不欺。 上天有眼,有大智慧的人能看到;上天有意,有大智慧的人也能悟到,能懂得上天的旨意。 我们就像天公的棋子,天公安排我们站在哪,我们就会在心甘情愿地站在那。 冯梦龙有一首妙诗说: 前程漆暗本难知,秋月春花各有时。 静听天公吩咐去,何须昏夜苦奔驰? 2023年2月14日笔于广东德庆县官圩镇旧市场出租房

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