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民国时期的镇江地图

2023-07-26 10:00 作者:西津旅程  | 我要投稿

地图在历朝历代都是社会治理、生产活动的刚需资料。

比如“河图洛书”的玄说虽然难以定论,但起码说明中国古人很早就对天象地理存在认知需求。

到了中国古典时代的最高峰--宋朝,出现了《禹迹图》(其中之一藏于镇江焦山),在形式上开始具备了很多近现代地图的特征。

随后,中国的文明发展因为某些先天特质,陷入“李约瑟难题”的泥潭,中国传统地图的发展与西方地图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中国古地图及地理记述,大多以“绘画艺术”形态示人,便是极近抽象了。

清代时,由于传教士引入西方知识,清代的一些地图绘制水平有所提升,当然其程度也极其有限。

《九边圣迹图》,明兵部职方司藏图(相当于明军总参谋部)

明代水程图册中的金山、焦山


明《地图综要》中的镇江江防舆图


明《江南经略》中的镇江备倭舆图


清末开始,中国主动或被迫的摒弃传统认知体系,开始引入西方科学观念。由此,中国古法地图彻底走进了故纸堆。

光绪末、宣统初为练新军,中国开始按现代方法测绘全国地形图。1907年在直隶地区首先开测,一直到清朝结束都没完工。

其后的北洋政府开始推进“十年迅速测量计划”,要求各省迅速制作1:50000地形图(利用清末1:25000地图缩制为主),勘测1:100000、1:200000地形图,并绘测1:1000000全国地形图。

到1929年汇总时,小比例尺全国地形图、北洋系控制的主要省份1:50000地形图已大体完成,其它地方因政局原因大多没有积极响应,但初步的测绘体系算是建立起来了。

1929-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在北洋政府的工作基础上,制定推进了“全国陆地测量计划”。由于军民合用的关系,1933年修改计划为“完成全国军用、地籍图测量计划纲要”。


此时除了传统陆地测绘,民国政府也已开始使用航空测绘技术,大大加快了出图速度。一份比例尺1万的幅面,人工地面测量至少要花十几天,而航测最快只要一天。

通过多年的工作,叠加北洋时期的成果,至抗战前夕,南京政府重点地区已基本完成制图。

由于体系较完备,精度比较可靠。后来的各种专业性地图,很多都是在继承了北洋政府至这一时期测绘的成果上修测而成的。

直到今天,为了规避”惹麻烦“,这一民国时期的古董地图资源还在很多现实领域被使用。

以下是民国参谋本部陆地测量局《陆地测量工作纪要》中的工作信息

航测飞机

瑞士威特自动制图仪


航测空中自动摄影机


蔡司纠正仪


航拍南京五台山


民国南京五台山1:5000地形图


民国南京明孝陵1:10000地形图


1933年前,民国大比例尺地图管理不太严格,除对销售数量有约束外,购买宽松。比例尺1:50000及以下几乎不限制,比例尺1:25000及以上的才限定特定机构购买,以至于《申报》使用了军用图源,编出一些民用地图集,因质量高而广受好评。很多地方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也可以走程序领取军图作民用。

1935年后至抗战等时期,地图管理迅速趋严。1936年时,开始规定1:50000及以上地图全部属于密图,并严令回收民间流传军图。各级单位领取地图的数量、比例尺,也按层级严格限制。

抗战中,日军参谋部门也根据上面民国政府的图,结合自己的航测结果,又搞出了一套图。因为有些地区日军测绘水平比原图高,后来被直接替换进图册使用。

同时,民国时期社会管制通常比较宽松,全国有四十余家私营地图出版机构,他们利用清代至民国的各种测绘资源(很多来自国外在华测绘),搞出了五花八门的民国民用地图。

1926年,商务印书馆的《江苏省明细全图》

江苏省镇江城附近租界图

1:10000镇江城市全图


镇江港及附近1:16000地形图,1942年测。

美国陆军制图局参考民国31年日军1:50000地图,航测制作的1:250000中国地图(镇江区域)。


日军制作的1:10000镇江城廓图


这是1919年测绘,多次修正后,1950年复制的1:50000镇江地形图。

这是日军根据上面那套1:50000底图,自行航测修正出的一套同比例地形图(镇江)。


这是依1934年航测数据,1947年修正的1:10000镇江城市区域图,一份四张。

目前可查的一些镇江民国地图及出版年份(另有很多民间出版商制图):

1929年,1:500000镇江区要塞各炮台形势图。

1930年,1:100000江苏十万分之一地形图原图(镇江县)。

1931年,江苏省镇江城附近租界图。

1932年,1:5000江苏省镇江县图。

1933年,1:5000江苏镇江要塞图/镇江都天庙要塞图。

1934年,1:10000镇江区要塞沿江两岸地形图。

1935年,1:300000民国全国地形图(镇江)。

1936年,1:10000镇江城区图。

1939年,1:50000拟定镇江区要塞堡垒地带区域规定略图。

1943年,1:16000镇江港及附近图。

1948年:1:10000镇江县城市图。

1919年制图的1:50000镇江地形图,是参照清末1:25000图缩制而成,1930-1940年代数次修正,是很多民国时期镇江以地形为要素类地图的“母本”。

。。。。。。

这一时期镇江地图的图上信息除体现特定标注时有区别外,同期同类的一般差异不大,同名图会有不同的制图年份、版本。

至于涉及镇江地籍类别的地理简图,在各种民国文献中也是很多的。诸如下列:《江苏省会建设进行概况》、《江苏省会建设》、《江苏省会辑要》、《整理镇江市都市计划》、《镇江指南》、《镇江地理》等等文献中都存有不少。

镇江地籍信息类地图



民国时期的镇江地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