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四章第1节:基因表达(第2课时)(新教材新授课)


翻译方向:短肽链→长肽链

/ 肽链
① A-U :转录、逆转录、RNA复制、翻译
② U-A : 逆转录、RNA复制、翻译
③ A/U-U/A :RNA复制、翻译
④无A-U/U-A:DNA复制
除了④DNA的复制过程不涉及A与U的配对,其它过程均涉及A与U的配对。
(“A与U配对”不等于“A-U”)
设中心法则所有反应为集合r,③⊆②⊆①
A与U的配对的过程:①∪②∪③=①=Cr④

(1)没有一个正常细胞能发生中心法则内容中的所有反应。(√)
(2)逆转录发生在病毒体内。(X)
RNA的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RNA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增殖过程/被RNA病毒侵染的细胞中,高等动植物细胞内只能发生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3)人体大部分细胞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X)
只有少数分裂分化的细胞能发生DNA复制,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复制。
ⅰ所有的 活的 有细胞核的 细胞都能转录和翻译,因为所有 有核细胞 都必须合成蛋白质来构建整个细胞的骨架、用于酶促反应(酶)等等。当然,分泌蛋白只是部分细胞的功能。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进行转录;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不是蛋白质,其合成不是翻译。
ⅱ能够分裂的细胞,需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即便不再分裂的细胞,因为要有细胞成分的不断更新(膜结构、酶等)需要新的蛋白质合成,也就有了基因的表达过程,即转录和翻译。
[拟核和质粒的区别]共同点 不同点
拟核存在于原核生物,是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只有一个位于形状不规则且边界不明显区域的环形DNA分子,内含遗传物质(DNA)。里面的核酸为双股螺旋形式的环状DNA,且同时具有多个相同的复制品。
质粒是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或拟核)以外的环形DNA分子,存在于细胞质中。细菌质粒是DNA重组技术中常用的载体。载体是指把一个有用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增殖和表达的工具。
a.拟核功能是负责储存必须要的基因(管家基因),而质粒上是可有可无的基因(奢侈基因)。另外真核细胞也有质粒。
b.拟核DNA是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包含细菌生命活动的遗传信息,没有了它细菌就无法存活、繁殖;质粒DNA是附加的遗传物质,使细菌表达一些特殊的形状,没有了它细菌依然可以正常生活、繁殖。
c.拟核是原核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是一个裸露的大型的环状的DNA,而质粒则是细菌和酵母菌细胞中的小型环状的DNA。

非编码区还有一段名为 增强子 的序列:
有些蛋白质需求量大——提高转录频率

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与翻译有关

(2)类型C-G、G-C无区别
若问排列顺序,则4种,因为带有方向
原核 真核

DNA 环状 链状
无核膜 有核膜(孔)
边转录边翻译 核内转录细胞质翻译
核膜隔开时间和空间
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比原核细胞多了一些调控手段,导致能合成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比原核细胞更多,生命活动、生命形式等级比原核细胞更复杂、更高。





1.(2019·海南卷)下列关于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蛋白质合成通常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
B.携带肽链的tRNA会先后占据核糖体的2个tRNA结合位点 √
C.携带氨基酸的tRNA都与核糖体的同一个tRNA结合位点结合 X
D.最先进入核糖体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在肽键形成时脱掉氨基酸 √
在细胞内,一个信使RNA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由于mRNA是翻译的模板,因此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的序列相同,多个核糖体可以同时合成一种肽链,提高了蛋白质合成的速率
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是指合成蛋白质时,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附着在一条mRNA分子上,形成的似念珠状结构。在合成多蛋白质时,核糖体并不是单独工作的,常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存在。一般来说,mRNA的长度越长,上面可附着的核糖体数量也就越多。
这样,一条mRNA就可以在几乎同一时间被多个核糖体利用,同时合成多条肽链。需要注意的是,多聚核糖体只是让很多核糖体可以一起工作,以增加肽链的合成效率,每条肽链还是只能有一个核糖体来合成,而且所用时间并没有缩短——只是“同时性”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