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IHC免疫组化技术应用

2022-08-26 13:51 作者:Cas9X海星生物  | 我要投稿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临床病理诊断中常用的技术和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免疫组化技术就已经应用于病理诊断,对诊断肿瘤、肿瘤分类、判断预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扩展了人们对于各种疾病及肿瘤形成过程的认识,提高了病理诊断与研究水平。

1. 什么是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然后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用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Figure 1)。

Figure 1. The theoretical diagram of IHC

免疫组化针对的样本主要是组织。组织是来自患者或动物,经过冷冻或石蜡包埋。将这些组织制成约4μm厚的切片,封片后再处理。若样本是细胞,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对于ICC,大部分细胞外基质及其他基质组分被去除,只剩下整个细胞来染色。ICC的来源可以是细胞悬液,来自患者或动物(如血涂片、拭子等),或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组织培养细胞系。

2. 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免疫组化因为其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方法步骤统一、形态、功能和代谢结合密切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其成为临床病理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临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对于反应性增生还是肿瘤性增生,可用免疫球蛋白(Ig)的轻链抗体检测B淋巴细胞增生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性来区别。

(2)确定肿瘤分期:肿瘤分期是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与是否浸润、有无淋巴管或血管侵袭密切相关,而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可以判断肿瘤是否浸润、有无淋巴管或血管侵袭。

(3)细胞属性的判定:通过特定抗体标记出细胞内相应的抗原成分,来判定细胞的属性,确定肿瘤的来源。

(4)确定来源不明的转移瘤的原发部位:对于来源不明的转移瘤,用免疫组化技术有助于确定恶性肿瘤的组织学来源,进一步确定原发部位。如角蛋白抗体(CK20)在胃肠道癌、胆管癌、胰腺癌中阳性,而在肺癌、乳腺癌、肾癌中阴性。

(5)对“未分化”恶性肿瘤的分类:未分化恶性肿瘤包括癌或肉瘤,在HE切片上由于肿瘤的“未分化”而缺少肿瘤细胞的起源特征不能分类,初步区分组织学类型用非特异性抗体,在其基础上再选用特异性抗体做进一步鉴定。

(6)进一步分类不同器官与组织交界处肿瘤:由于重叠的特征,在一些组织器官交界处的肿瘤,仅凭组织学基础对肿瘤进行分类很困难。如发生于组织交界处的肿瘤有睾丸胚胎癌与精原细胞癌,两者较难区别,且治疗与预后显著不同,但用免疫组化检测角蛋白就较易于区别,角蛋白阴性则为精原细胞癌,而角蛋白阳性则为胚胎癌。

(7)及时准确的发现微小转移灶:在常规组织切片中,辨别单个或几个转移性肿瘤细胞很难,淋巴结内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与某些癌的早期转移有时也不易区别,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的发现微小(癌)转移灶。

3. IHC标准品细胞株定制服务
免疫组织化学的过程质控尤为重要。目前的IHC参考品较多来源于人体组织样本,数量有限,无法长期稳定的用于参考品生产。而来源于肿瘤,存在组织异质性,不能很好的确保参考品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海星生物针对现有产品的缺陷,通过高效基因编辑技术和表达系统,可以获得肿瘤标志物IHC染色、弱染色、中等染色及强染色的单克隆细胞系,作为IHC的参考品。

IHC案例

作者:Cas9x海星生物

公众号:海星生物科技

以上内容由海星生物(http://www.cas9x.com)提供 

我们的服务:CRISPR/Cas9细胞基因编辑、载体构建/病毒包装、分子诊断标准品/突变基因标准品/融合基因标准品、细胞稳转/细胞干扰

我们的产品:HyCyte干细胞/原代细胞/细胞株、三系诱导培养试剂、ClonePlus 专用培养基、基因编辑试盒、病毒现货、细胞专用血清

IHC免疫组化技术应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