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调研忻州地区红色文化与老区发展

2023-03-06 11:00 作者:bili_40186707014  | 我要投稿

忻州市概况:

忻州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辖14个县(市、区),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为2689668人,是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市。具体来讲,忻州有几个明显特征: 

  一是革命老区。忻州是晋察冀、晋绥两大根据地的中心腹地,八路军出师抗战的第一个司令部在这里设立,平型关首战在这里告捷,忻口战役在这里打响。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进行过重要革命活动,高君宇、徐向前、续范亭、薄一波诞生在这里。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走出的10个方队5个就源于忻州。 

  二是贫困地区。忻州是典型的贫困地区,辖区内14个县(市、区)中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是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贫困地区,同时也是全国罕见的横跨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连片特困地区的地级市。全市国土面积2.5万平方公里,贫困县占地1.98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面积的78.6%。 

三是发展新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决策部署,瞄准“三大目标”,坚守转型为纲,全面实施“1661”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持“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业为重、服务为本”,保持战略定力,着力攻坚克难,努力在推动“无转有、有转优、小转大、大转强”上下功夫,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园区化、集聚化的竞进态势,形成了“三个门户、三个集散地、六大板块”的鲜明格局。连续实施6个“大干城建年”活动,忻州城区面积由34平方公里扩大到72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持续完善,产业承接、项目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开展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智慧城市创建,忻州城区和12个县(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为全国地级市“国卫”总量最多的地方。特别是坚持“3659”策略,扭住“把握标准、精准识别、对症下药、统筹推进、群众主体、改进工作”六个环节,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忻州为新起点,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推进整村搬迁,主攻产业发展,实施技能培训,加快整村提升,深化专项行动,脱贫攻坚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忻州老区城乡变化发展现状:

1、太忻一体化建设


昔日晋察冀、晋绥两大根据地腹地,而今忻州主动对接雄安新区成了开放合作的前沿。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忻州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除了定襄、代县、繁峙、五台4个革命老区外,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忻州区还涵盖了忻府区、原平市以及忻州经济开发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区域内国土面积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4.5万人、GDP为600.9亿元,分别占到全市的48.4%、68.8%、58.1%,是全市最具活力的区域。

忻州市委书记朱晓东说:“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必须把谋划长远与干在当下结合起来,找准突破口、扭住着力点。”在具体工作中,着力点就是项目建设、开发区、协同发展、改革创新和人才工作。

项目是第一支撑。忻州制定了2022年行动计划,确定了30个方面重点工作,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七大产业集群发展,梳理了锻造业、新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四条产业链,谋划重点工程项目268项,总投资1934亿元。一季度开复工项目82个,总投资44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51亿元。

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为牵引,忻州实施“南融、东进、西引、北联”开放战略,加强对外联络,承接产业转移。目前,已与雄安新区对接确定了13项事项,谋划建设京津冀、雄安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园。

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忻州区运营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建峰介绍,人才保障方面,该区现已发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38个,签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36个、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9个,并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14所高校共建智库合作基地23个,优质生源基地建设高校增至82所。

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机遇千载难逢,使命光荣重大。忻州以融通促开放,奋力在全方位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蓝图上,谱写乘势崛起的篇章。

2、非遗传承与老区建设

    以木为纸、捉刀为笔,重新赋予木头生命,方寸之间已显示着万千气象,定襄木雕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老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三晋工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晓辰的木雕作品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特色,同时吸收了现代社会的创新元素,使产品起到了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及制作技艺的作用,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现在,刘晓辰的企业有170人,这些工人全部是附近的村民,普通工人可以月收入3000元左右,成为技术工人以后月收入就达到7000元以上,这样的收入在农村甚是可观。“将传统手工业扎根农村,立足农村,因人而异地传授手艺,让他们不要离乡背井地外出打工,成为传承我国古老文化艺术的一代新人。”刘晓辰说,这不仅仅使当地农民的日子有了奔头,而且对实现乡村振兴、老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一步,忻州将把脱贫攻坚期间培育的小杂粮、中药材、羊等特色种养业持续发展壮大,把培植的“忻州月嫂”“繁峙绣娘”“五台瓦工”“静乐裁缝”“保德好司机”等劳务品牌持续擦亮叫响,把一个个“种田好手”培训成“就业能手”。

3、忻州古城“城市客厅”促进老区发展

忻州古城云集忻州14个县(市、区)的特色风物、地域文化及典型院落,古城内还设立了五台山各大寺院的“寺庙禅修别院”,建立禅修主题业态,打造了“五台山下的自在生活”之城的文化名片。1800多年的晋北民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方式有机融合,徜徉于小巷中,随处可邂逅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巧匠心。中华榫木艺术的千古绝唱“王尔文玩”木雕、烙画葫芦艺术、具有山西民俗风情特色的剪纸……忻州古城已成为忻州市民的“城市客厅”,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成了远方游子归来首选打卡地。

既是老忻州人,又是忻州古城里的一家新店主,64岁的卢秀鱼对其间变化感触最深。“我那天也不是专门来打擂,正好一个人坐在家里闲着没事,就过来看看。来了正赶上古城招商,有个红面鱼鱼的项目。我围着灶台转了一辈子了,做出来的红面鱼鱼都说好吃。谁也可以上去试试,结果我做了一锅,三个评委都把票投给了我。”隔着口罩,依然掩盖不了卢秀鱼满脸的骄傲,“现在我也有自己的抖音账号,名字就叫‘追梦老太太’。”

忻州红色文化资源列表:

忻州市:(1区 1县级市 12县)

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

1、忻口战役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徐向前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神池毛泽东路居纪念馆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五台山毛泽东路居纪念馆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路居纪念馆位于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中。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党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西柏坡。4月9日傍晚时分,来至台怀镇塔院寺。第二天早晨,毛泽弃、周恩来分别由地方干部陪同,观看了寺院文物。毛泽东视察了塔院寺、十方堂寺和蒙藏合作社等处,一路上他亲切地与僧人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佛事活动,并勉励地方干部一定要保护好文物,要忠实地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团结爱国僧人,把五台山建设好。

7、岢岚毛主席路居馆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主席路居馆位于岢岚县城小东街25号,是一座四合大院,建成于1924年,占地面积913平方米,建筑面积503平方米,现有馆藏革命文物32件,民国时期的文物有22件。1948年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的胜利,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由陕北向华北转移。4月4日下午到达岢岚。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登上了城墙,俯瞰塞上山城的全景,饱览春日融融的晋西北风光。4月5日早晨,毛主席会见正在参加“三干会”的200多名代表,向大家讲了三个问题:第一,赞扬岢岚是个好地方;第二,土改和纠偏问题;第三,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问题。

8、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离开五台山区,开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走后,聂荣臻留下建立晋察冀军区。现在台怀以南15公里的金岗库还保留着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旧址。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五台县南茹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总部在-总司令率领下于9月22日到达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翌日,到达五台县城。五台县举行了欢迎大会。-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当日下午,总部驻南茹村。-和彭德怀等同志在这里战斗40余天,他们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创建了五台游击队。一二九师曾路居五台东冶镇,一二九师副师长-回到久别的故乡,在东冶沱阳学堂作了抗日救国的演讲。后来,就在南茹村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战役。2013年5月,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五台县烈士陵园

五台县烈士陵园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18.3亩,坐落于台城镇西庄村,陵园坐西朝东,由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厅、五台人民抗日和解放斗争史展厅三部分组成。主要展出了五台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丰功伟绩及部分重要历史文物。另存有杨成武将军的题词和晋察冀边区出版的原《抗敌报》影印件,均为珍贵历史文物。现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0、永祥山战场遗址

永祥山战场遗址,位于神池县义井镇永祥山村北约1000米处。1945年,八路军晋绥二分区36团与日军在横山一带周旋,7月24日,日军重兵围攻,八路军英勇奋战,团长高永祥牺牲。为纪念高永祥,1949年后,改横山村为永祥山村。战场遗址分布在两个山头上,面积约2万平方米。主山头现存八路军构筑的掩体工事,工事环山顶呈圆形,底径30米,土石混筑,基宽不详,顶宽1.2~1.5米,内高0.3~0.6米,外高1~2米。

11、三井战斗遗址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井战斗遗址,位于岢岚县三井镇三井村中。1938年3月10日,八路军120师358旅、359旅的两个团在村干河北岸,伏击由岢岚县城由五寨方向撤退的日军,歼敌3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其中缴获的“九零”火炮一门现陈列于中国军事博物馆。这是八路军120师抗日战争中缴获的第一门大炮,贺龙亲自命名为“功臣炮”。

12、突袭阳方口火车站遗址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突袭阳方口火车站遗址,位于宁武县阳方口镇阳方口村火车站。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入侵后在此建火车站,掠夺煤炭资源。战役发生在1940年8月21日,八路军120师714团,在此袭击了同蒲铁路北段的阳方口车站,以破坏日军运输线。这次战役共击毙日军180人,缴获步枪21支,战刀2把。

13、五寨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五寨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五寨县杏岭子乡鸡房村中。1940年五寨县在鸡房村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中共五寨县委在此领导全县人民,取得了抗日斗争的全面胜利,1945年抗日民主政府迁到了五寨县西街。

14、毛泽东故居陈列馆

位于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内。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领0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西柏坡,期间曾居住在这里。后院正房的左间,就是毛泽东当年的住室。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放有砚台和插着毛笔的竹筒,桌子前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的方台上放火盆,上架一只铜茶壶。后院东房三间,中间是堂屋,左右两间分别是-和任弼时当年居室。

15、蒲阁寨围困战遗址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阁寨围困战遗址,位于忻府区阳坡乡蒲阁寨村。1942年,当地军民响应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号召,对驻蒲阁寨侵华日军进行围困站,历经艰苦斗争,终于将日军赶走。遗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30万平方米。遗址内现存当年日军炮楼残迹。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调研忻州地区红色文化与老区发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