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地

2022-10-23 18:37 作者:林生笔记  | 我要投稿

     《大地》一部中国农民日常写实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颇具时代特色,放当下亦可,代入感强,似乎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么真实自然,可触摸。

       他们勤劳、耐苦,在贫瘠的大地上努力绽放生的可贵。从田间到地头,是他们对生活的殷殷期盼,他们用双手与大自然抗争,赚得一日三餐,虽然勉强充饥,却不卑不亢,傲然挺立,恪守残存的自尊,不能偷不能抢,有地就能活下去是他们的人生信念。

       土地是他们唯一的精神慰借,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收工的最后一丝晚霞,在田间挥洒汗水和生命,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劳作,毫无怨言。他们与土地的纽带是婴儿与母亲的脐带,他们对土地的爱,炽热沉重,土地给予他们希望,是他们的第二次生命。

       阿兰,农民集体中最不耀眼的光芒,男权社会里女性悲哀命运的代表。她认命,这是她温驯的一面,她坚守她眼中对的准则,履行她作为妻子的责任;坚决不让丈夫的小妾和仆人为她办理身后事,是她垂死之前的最后一声呐喊,是她对命运的唯一抗争,却又那么柔软无力,逆来顺受的悲悯即使用尽生命全部气息依然传达不了任何话语的分量,只能用诅咒维护最后的体面,做鬼一个也不放过。

       她是可怜的女人,任劳任怨,也是农村妇女的典型,从早开始忙碌,照顾公公,照顾丈夫,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然后陪同丈夫田间劳作,中午时分放下农活,回去准备午饭,丈夫吃完丢下碗筷睡午觉,她不能睡,她得洗碗,一切收拾妥当,继续跟丈夫回田地干活,一年到头,天天如此,即使身怀有孕,从不缺席,直到生产那一刻。拖着沉重的身体,弯腰劳作,肚子快要垂到大地,丈夫只是看着,没有丝毫安慰,跟不上丈夫节奏,当距离越拉越远,却换来丈夫大声指责,她默默忍受。

       生孩子也全靠自己打理,为了不让丈夫看到产后满屋狼藉,孩子生下后,忍住所有的痛起身把屋子整理干净再让丈夫进来。她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没有得到丈夫的一丝关爱和温暖,独自承受所有的苦难和冷言冷语。丈夫突然发出的小小善举,给了她微不足道少的可怜的零花钱,更像是打发乞丐,她毫不犹豫的接受了,低声道一句:“这是你第一次给钱。”仅仅如此,她已经很感激。读者湿了眼珠,红了眼眶,多么卑微的讽刺,心酸又可怜的女人,给钱的前提是她生了儿子后,儿子为她赚来的那么一点福气。

       她不能主动选择丈夫,她是丈夫没有条件选择之下的唯一选择,能干活,身体健康,可以传宗接代。即使丈夫是她唯一的家人,她从这个家人处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只是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泥潭,本质没变,换了一个主人而已,从大户人家的奴隶到农民家做奴隶,成为生孩子的机器。

       丈夫用她手里的宝石买了大量土地,一跃成富甲一方的地主,接着嫌弃她粗糙的双手和风吹日晒后粗旷的脸庞。在她不知情下,另娶小妾,小妾是完全不一样的待遇,专属佣人和厨房,似乎只有绫罗绸缎才能配上小妾的身姿,高级食物只有小妾吃了才不是浪费。为了博得小妾欢心,竟强迫她把珍藏在胸口的珍珠拿出来给小妾做耳环,甚至恶言相对,说她不值得如此美好的首饰,戴了也是浪费,她没有一丝反抗,依然用自己方式默默承受。她接受命运的不公,生活可以摧毁她,可以压垮她,但夺不走她顽强的生命力。

       你可以说她软弱,说她卑微,但她的灵魂是清醒的,知而选择不语,她无法选择命运,痛苦被她独自吸收,与她短暂的一生一起埋藏在大地里,她也想与命运搏斗,唯一的爆发是短暂的离家出走,无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晚上她又默默独自回来,因为她无处可去,这是她的家,也是她仅剩的寄托。

       他们形象鲜明立体,用最少的欲望活出生命的精彩。那片土地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在上面用生命谱写短暂平凡的生命华章。

       他们处于社会底层,默默守护着一亩三分地,他们贫穷、愚昧,但他们活的真实踏实,坦然接受命运的公与不公,顽强绽放属于他们的光芒-那就是大地之光。


大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