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十——楚熊通僭号称王 郑祭足被胁立庶
陈桓公庶子公子跃,也是蔡侯的外甥,周桓王征兵攻打宋国,蔡国蔡侯的弟弟蔡季和陈国大将伯爰诸在一起聊天,伯爰诸说:“陈国新君公子佗篡位自立,国人并不服他,他总是去郊外打猎,不理朝政,国家将来肯定有变故。”蔡季问:“为什么不杀了他?”伯爰诸说:“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周桓王兵败,三国之兵各回各国,蔡季将伯爰诸的话说给蔡侯,蔡侯想扶持自己外甥上位,于是让蔡季带领三百乘兵车埋伏在公子佗的打猎的路上。蔡季打听到消息,将兵马装扮成猎人模样。此时公子佗刚切杀了一只鹿,蔡季驾车夺了鹿就跑,公子佗大怒,单枪匹马去抢鹿。蔡季看见公子佗来到自己的埋伏圈,命人伏击公子佗,把公子佗抓了起来。蔡季带着公子佗向他的随行之人告知之后,斩杀公子佗。蔡侯派军队进入陈国,立公子跃为国君,史称陈厉公。陈厉公继位之后与蔡国和睦相处。
此时楚国的国君叫熊通,熊通好战,多次想称王自立,可是见到众诸侯仍敬戴周天子,所以一直在隐忍待发。等到周桓王伐郑失败的消息传到楚国,熊通这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令尹斗伯比向楚君建议,称王立威,先拿周围最强的随国开刀,如果随国都臣服楚国,称王就没人敢说了。熊通采纳斗伯比的建议,亲帅大军驻扎在瑕地。派大夫薳章告诉随侯结好。
随侯有两名宠臣,一名贤臣叫季梁,一名奸臣叫少师。楚国使者来到随国,随侯问两位爱卿意见,季梁说:“楚国居心叵测,我们应该一边和好,一边加固城墙防御,以防楚军侵犯。”少师不以为然,说:“我借着和好之名,去看看楚军情况不就好了。”随侯派少师去瑕地与楚国结盟。斗伯比听说随国使者要来,下令把军队中的精兵勇将藏起来。少师来到楚国军营,看到楚国军队都是些老弱病残,而且武器破烂不堪。熊通也对少师说楚国最近几年发展不好,想和随国结盟,为表敬意,熊通下令撤军。少师见此情况,答应了结盟的请求,回到随国,向随侯说起楚国军队的状况,随侯准备起兵追杀楚军,季梁赶忙劝说随侯,随侯命人卜了一卦,卦象显示不吉利。随侯就没有发兵。
斗伯比见计划落空,又向熊通建议,命周围诸国起来参加会议,然后强迫他们承认楚王的身份。熊通采纳了建议,约周围诸国一起到沈鹿结盟。到了结盟日期,只有黄、随两个国家没来,黄侯派人说明了缘由,但是随国并不服楚国。熊通看见随国中计,立马亲帅大军攻打随国。随侯问群臣如何退敌。季梁分析双方实力差距后建议随侯向楚国求和,少师则看不起楚国,说季梁是怕楚国。随侯之前信了少师的话,也认为楚军不堪一击,于是决定迎战楚军。随侯亲自挂帅,带着季梁、少师进攻楚军,没想到中了楚军的埋伏,少师被楚国大将斗丹斩杀,季梁保护随侯杀出一条血路,才撤回大营,清点兵卒,只剩下三四成。随侯这才明白少师之前的话都是骗自己的。随侯见识到了楚军的强大,派季梁去楚国求和。熊通提出了一系苛刻的条件,随侯不得已答应了。熊通自认为自己可以比肩周天子,于是自称楚武王。
周桓王十九年,郑庄公生了重病,担心不久于人世,召见祭足,问立谁为国君最好,祭足说世子忽是长子,而且屡建大功,应该立世子忽为国君。郑庄公提出了对公子突的担心,认为公子突绝对不可能屈居人下。祭足建议把公子突放到国外。郑庄公接受了建议把公子突安排到宋国,不旧郑庄公去世,世子忽继位,史称郑昭公。郑昭公继位之后不久就派祭足去宋国看看公子突是否有叛变的迹象。
公子突的母亲是宋国贵族雍氏,宋庄公一向偏爱雍氏之人。宋庄公想把公子突立为郑国国君,看见祭足来宋,心生一计。祭足来到宋国,宋庄公派人把祭足抓了起来,又派太宰华督去见祭足。祭足问华督为何这样。华督向祭足传达了宋庄公的意思,祭足一开始是拒绝的,后来在华督的威逼利诱之下答应了,而且祭足还把女儿雍姬嫁给了雍纠,雍纠之后也随祭足回到郑国。公子突也开出条件: 事成之后,就割让三座城池给宋国。
祭足回国之后,秘密拉拢士大夫,尤其是高渠弥,因为郑昭公以前让自己失去了上卿的位置。不久众大臣联合上书让郑昭公退位,郑昭公孤立无援,只好出奔卫国去了。
祭足奉公子突为国君,史称郑厉公。郑厉公让祭足把关郑国所有的大小国事,因为雍纠也是雍氏之人,所以郑厉公也重用雍纠。郑厉公继位之后,国人皆臣服郑厉公。只有公子亹、公子仪心怀不平,又怕郑厉公残害。所以公子亹、公子仪二人奔逃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