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创新力20强唯一中国车企,比亚迪魔力何在?

2023-07-20 20:25 作者:小新车研  | 我要投稿


从卡尔奔驰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到福特T型车的大规模量产,再到如今的百家争鸣,在全球汽车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创新力始终扮演着驱动企业、行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转变的源动力。

2023年7月3日,中国汽车工业迎来的高光时刻-第2000万中国新能源车下线,这是中国新能源车企创新力的最好体现。在新能源车快速普及的短短几年之间,涌现出一批创新力十足的新势力及传统品牌新能源车企,

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就公布了2023年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排名前20位中就有两家来自中国的公司,分别是排名第8的华为和排名第9的比亚迪。

BCG作为全球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拥有国际公认权威与客观的咨询评价体系。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车企业的代表,今年再次入选BCG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侧面印证了其创新能力得到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

与国内新大部分新势力车企不同,由于具有多年的燃油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制造经验,作为传统车企率先全面转型新能源车产销的比亚迪,其对新能源车包括动力系统、底盘、三电系统、动力电池技术细分领域的掌握更为全面。

强大的创新力之下,比亚迪的新能源车技术矩阵

刀片电池

比亚迪专利的刀片电池,采用材料晶体结构更为稳定的磷酸铁锂材料,无模组加上独创的刀片硬铝壳结构设,刀片电池本身同时也作为结构件融入车身,可使车身扭转刚度提升一倍,碰撞安全性也得到同步提升。

针刺试验模拟电芯内部极板上因质量问题或者充电不当引起结晶锂枝刺破隔膜导致的内部短路,或制造时有杂质混入引发内部短路导致的热失控。相比三元锂电池迅速鼓包并燃烧,刀片电池可在该试验中保持稳定。能通过针刺实验的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在安全的层面达到了三元锂电池暂时无法企及的高度。

刀片电池的高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车主新能源的安全焦虑,同时也加速了新中国能源车普及的步伐。

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

在e平台3.0的基础上,比亚迪进一步推出了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CTB(Cell To Body)技术从往的CTP(Cell to Pack)大模组动力电池时代的电池三明治结构进化至而车身三明治结构,即车身底板集成了动力电池上盖。

CTB技术在显著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令车身刚性得到飞跃。以刚上市的腾势N7为例 ,动力电池系统体积利用率就通过CTB技术提升至77%;CTB技术还令海豹车型的车身抗扭刚度提升至36000N·m/°,提供了百万级豪车的操控体验,此外该技术还令其正碰车内结构安全提升 50%,侧碰车内结构安全提升 45%。

先进的热管理技术

为了对车辆进行更好的热管理,比亚迪开发了针对刀片电池的冷媒直冷技术和脉冲自加热技术,同时应用了能于-30~60℃环境下工作的宽温域热泵空调,很好地解决了新能源车低温续航里程衰减的问题。e平台3.0上搭载的全球首创宽温域热泵系统,通过热泵将乘员舱、动力电池、电动力总成的热量管理深度集成,电动力总成的余热回收后为热泵提供辅助热源,即使在零下-30℃的极端天气,热泵仍然能够正常工作,满足乘员舱采暖需求。

在腾势N7上还进一步采用了上下两层超大面积直冷板直接覆盖电芯的双面直冷立体散热技术。

DM-i超级混动

搭载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的一系列车型,是油电同价的急先锋,并且打得一众合资品牌难以招架。通过热效率高达43.04%的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和更强调动力性能的1.5Ti涡轮增压发动机,搭配132kW、145kW、160kW等不同功率的双电机EHS电混系统,DM-i在动力性能和系统综率方面全面赶超日系混动,并且起步插电新能源的配置,在限牌政策和实际使用场景之下,对用户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

云辇

2023年4月,比亚迪发布行业首个新能源车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包括将搭载于汉EV级别车型的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将首搭于全新腾势N7的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将首搭于仰望U8的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和仰望U9上能令车辆原地起跳和三轮行驶的云辇-X系统。

以U9上能使车辆实现弹跳功能的云辇-X为例,没有高电压平台是无法实现的;此外云辇-X拥有前所未有的调节速度和精度,在汽车垂向控制上实现巨大突破,更好地实现人车合一。所以,云辇技术可以看作是电动车对燃油车的又一次颠覆。

易四方

易四方实为四轮电机独立驱动架构,首台搭载易四方技术的量产车型为仰望U8。通过四个轮边电机强大的感知能力、“中央计算平台+域控控制架构”对四电机实施精准和多样化控制,以及四个纯边电机所能纯粹四轮独立驱动,令仰望U8不仅拥有出色的越野能力,还能在沙地、冰面、草地等低附着路面,以及柏油、混凝土等高附着力路面实现坦克掉头。此外,易四方技术令仰望U8具备了“应急浮水功能”,在涉深水行驶时,通过智能识别进入应急浮水功能,利用四电机矢量控制,让车辆即使在漂浮状态下,也能实现水中前进、后退、转向和原地掉头等,使车辆的环境适应性大大提升。

性能方面,易四方技术平台车型均标配800V SiC碳化硅高压电控,最高效率高达99.5%;同时其搭载的电驱总成系统最大马力可超1100匹,最高转速可达20500rpm。相信像易四方这样的高阶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下放到更亲民级别的车型上。

IGBT 4.0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俗称电力电子装置的“CPU”,主要负责将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中的直流电转换为电动使用的交流电,以衣对交流电机进行变频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动力输出、动能回收等车辆性能的关键性指标。而在一辆新能源车所占的成本据说仅次于动力电池,因此,掌握IGBT的设计与生产,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性能及成本,也就是产品力。


比亚迪早在2005年就开始组建IGBT研发团队,2009年IGBT 1.0研发成功,我国在IGBT芯片技术上实现零的突破,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比亚迪IGBT4.0芯片于2017年正式研发成功,并成为如今在售比亚迪新能源车的一大技术亮点。厚积薄发,比亚迪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与深耕IGBT产业,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包含IGBT芯片设计制造、模组设计制造、大功率器件测试应用平台、电源及电控等环节在内完整IGBT产业链的车企。

全球首款量产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

从1.0时代的分散独立设计,到2.0时代的电驱动三合一&充配电三合一,到e平台3.0全球首款集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车载充电器、直流变换器、配电箱、整车控制器(VMS)和电池管理器(BMS)于一体的八合一深度集成电动力总成。

动力部件深度集成的优点在于可有效减小系统的重量、体积和占用空间,降低能量损耗,系统零部件的精简有利于提升NVH表现,也使功率密度和效率得到提升。高度集成化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最终可实现270kW的电机峰值功率,360N•m或以上的峰值扭矩,16000r/min电机最大转速,且系统噪音低于76dB,同时功率密度获得20%的提升,系统综合工况效率高达89%!

写在最后

中国车企中,比亚迪的创新力是毋庸置疑的。除了文章开头提到BCG2023年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比亚迪还登上了“2023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汽车品类TOP10、“2023凯度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

比亚迪精准地抓住了新能源车的发展机遇,坚持高份额研发投入保证持续创新与技术积累,形成自家庞大的“技术鱼塘”,最终实现对国外车企弯道超车,这是整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相当成功的例子。

2021年5月比亚迪100万辆新能源车下前我我说过,比亚迪正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2023年7月,比亚迪仍在快速追赶前方的“巨人”。如今,比亚迪汽车在技术、产品、终端市场和全球化进程比以往任何时都更自信。

世界创新力20强唯一中国车企,比亚迪魔力何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