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

“艺术”一词最早被使用时14世纪,表示
表示一种skill,技能。 干这个是需要技能的。 简单的理解,干这个你得有手艺,这手艺是不容易学会的,不拜名师,学个十年八年的学不好。 比如,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能把一幅肖像画好就是需要手艺的。 因为手艺难学,而且,即使有手艺,做出(画出)好东西还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毅力和好运气,所以,出来的东西就难得。难得就有价值。即使后来有了摄影术,很早就发展出了在照片上写字,洗照片的时候在暗房里控制曝光,怎么让人在照片里显得好看,这些都是“手艺”,都需要知道怎么做,还得能做好,这就是skill(技能)。
作为艺术家,你得有手艺,有技能,这个技能能产生人们想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是难得的艺术品。
工业品能否成为艺术品呢?其实可以的,iphone4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认为,iphone4是艺术品,包括我。 一般不认为批量生产的东西难得,但是iphone4不一样,因为当时在iphone4上,使用CNC技术来做不锈钢的中框是开创性的。 开创性的就难得。而且,iphone4把那么多的功能,用那么巧妙,工整的方式整合在一起,这个设计过程非常困难,就像一位艺术大师苦思冥想,创作一件“艺术”品一样。 iphone4作为一个工业品,依旧很难得,要预约排队才能买到,这样iphone4就有了艺术品属性。
艺术如何从满足其他人的需求变成一种艺术家的自我创作的呢?
艺术家开始产出的难得之物不是艺术家本人自由发挥的产物,而是“命题作文”。委托人出资,让艺术家给自己或者什么人画像。如果,艺术家(画匠)画的好(让委托人满意,比如把委托人画的伟岸,帅,美丽,高贵)就有更好的口碑,有更多的订单。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还是不可避免的“爱”上了自己的事业,艺术家发现,在画布上,自己就是王者。于是,一些艺术家开始画自己想要的效果,对美有了自己的偏爱。 随之商品经济的发展,艺术家有了新的谋生模式:艺术家可以在没有别人委托的情况下,画自己喜欢的作品。这些作品(艺术品)能做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出售。这时,艺术才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难得,始终是艺术的核心。
最初的难得是技能难得,需要学习,练习很多年。然后是作品难得,即使高手,画复杂的作品还是要使出十分的精神,在毅力的支撑下完成。还有就是妙手偶得,比如兰亭集序,只有在那时那地的王羲之才能写的出来。 在然后就是想法难得,小便池很常见,但是把它放到美术馆展出的想法,需要难得的创造力。
我认为,一等一的艺术品是美的难得。 保时捷964的腰线就是美的难得,如果还是某个设计师一笔绘就,那就是更是神来之笔般的难得了。
难得不同于稀有。好的和田玉是稀有,用一块好玉雕琢一件精美的作品是难得。
把一坨屎放到美术馆展出是不是比把小便池放到美术馆展出更疯狂?
小便池是人造物,创造物。而且,杜尚选择的那个小便池还是非常经典的一款。设计师把它设计出来,经过了大众的使用测试。这个小便池的美被无视了。
一坨屎却不行,它是人的排泄物,而不是人创造出来的。
艺术品是不是要招人喜欢?
有个医院的大夫被患者家属砍杀了,如果有个“艺术家”把她的血衣放到一个画框里,在美术馆展出。 这是一件艺术品吗?
这背后的一个问题是,艺术品是不是必须要招人喜欢?
在美好这个方向上,所谓美的艺术,就是能让美好极致美好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