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工坊温通姜疗法,解决了患者10多年的慢性胃炎(来自江夏区中医院案例)
“最开始,我不是蛮相信中医疗法,现在却对中医适宜技术充满了敬佩和信任!”8月9日上午,宋先生、姚女士携带三面分别书写着“精湛医术保健康,精心护理真高尚”“妙手仁心握小针,舒筋活络赛如神,通则不痛疗根本,神针”“妙灸神罐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的锦旗,来到江夏区中医医院门诊二楼名医堂中医护理门诊,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之情。

三面锦旗致谢医护。
宋先生今年52岁,家住江夏区纸坊街道。10余年前,宋先生患上慢性胃炎,出现胃胀、打嗝、反酸、烧心等症,口服抑酸药物才稍有缓解,但由于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引起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双膝关节冷痛、酸软乏力。
“我感觉不想吃东西,晚上躺下后,胸口下面堵得慌,翻来覆去睡不着,膝盖一年四季都像浸泡在冰水里似的麻木和疼痛。”多年来,深受双重疾病折磨的宋先生辗转多地求医,均未能得到有效治疗。今年5月25日,在同事的劝说下,宋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江夏区中医医院中医护理门诊就诊。
“当时他的舌体胖大,色红,苔白中部厚腻,边有齿痕,脉象弦滑。”中医师王凌峰接诊后,通过望闻问切,考虑他是脾虚湿滞导致,因脾阳虚兼有湿滞,阻碍气血运行,故出现膝关节冷痛。针对宋先生的病情,王凌峰制定了以针灸为主,隔姜灸、拔罐为辅的治疗方案,通过调理脾胃、温通经络,改善脾胃虚寒的症状。
“令我感到惊喜的是,连续治疗两周后,胃胀、膝关节冷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依赖了几年的口服药也停了,整个人现在精神好多了。”宋先生表示,之前一直对中医适宜技术持怀疑态度,此番治疗后,自己彻底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
与宋先生同一天送来锦旗的是姚女士,她今年28岁,在事业单位从事行政工作。年初,姚女士频繁出现肩颈疼痛、失眠、便秘等情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5月25日,姚女士来到江夏区中医医院中医护理门诊就诊,希望通过中医适宜技术改善身体情况。
“她是属于肝胆淤滞导致的气滞血瘀,舌形显示肝胆全息区瘀滞。中焦肝胆脾胃区苔微黄厚腻,下焦更甚。”中医护理门诊邓丹荔表示,结合姚女士的工作性质,治疗以通窍活络、调理脏腑、益气滋阴、养血润目为治则,运用中医全息刮痧、拔罐疗法、耳穴压豆、艾灸、温通罐、姜疗等中医适宜技术,帮助调理气机,快速疏肝解郁,改善睡眠。

督脉艾疗。
“耳穴压豆效果很神奇,时常半夜醒来的我,自从坚持做耳穴压豆1个月后,睡眠大大改善,可以睡一整晚,早上还赖着不想起床。” 姚女士表示,经过两个月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她的睡眠得到非常大的改善,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

“今天我们来送锦旗,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认真负责,手法专业,治疗效果好,更是赞誉他们温暖耐心、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宋先生和姚女士表示,由于工作性质原因,他们的治疗时间与工作时间产生冲突,无法定期过来进行治疗。为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中医护理门诊邓丹荔、王珮、许诺3名护理人员自愿放弃午休、晚休的时间,加班加点为他们进行治疗,一句怨言也没有,令他们十分感动。

三伏灸。
“中医药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之瑰宝、国粹之精髓,看到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可和肯定,我们十分欣慰。”江夏区中医医院中医护理门诊全体医护人员表示,将继续努力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大力提升中医适宜技术水平,为更多的百姓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长江日报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吴芬 实习生黄雨欣 郭婧一)
【编辑: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