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浪地球二剧情细节的一些理解,以及对流浪三剧情的主观想法
(第一次写,非专业,仅为个人一些感悟与构想,纯为yy,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一.对于流浪二剧情的理解
作为一个大刘迷,《流浪地球》的小说原著在小学时期就已经接触过了,那时便震撼于流浪地球这一构思的宏大,感觉有着科幻特有的浪漫主义,于是特别关注了《流浪地球》的电影系列,事实上,流浪一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震撼,一开始只觉得是套着小说世界观的灾难动作片,但流浪二带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我认为流浪二或者说,整个流浪地球电影系列背后所揭示的是不仅对经典科幻智械危机问题的创新突破,而且还探讨了在更深层面上的人类文明存在的意义。 现在让我们回到流浪地球二电影中来,一个极为关键,但是却在片中现实牺牲的角色,也就是马兆,可能第一次看完电影的观众心中对马兆这个角色的印象是一个拥有着独立意识以及科学家精神的智者,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原片中的第一次出现,我们得知他删除了自己的信息备份,理由是“在哪天不想当了别人的电子宠物”,并且画了一个类似于莫比乌斯环或者说像无限符号一样的图案(如下所示)
我对这个图案的理解在一开始是认为其舍身就义精神会鼓励着无数如他那样的科学家前赴后继,这个观点可能有它的合理性,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发现很有可能这个图案是有它物质层面的意义的,一张贴在电脑上面的贴纸(没找到电影截图),上面写着“元指令:延续人类文明”,而什么东西需要元指令?毫无疑问,也就是电影中出现的强人工智能moss:
人工智能一般是绝对理性的,也绝不会做出违背元指令的决策,也就是说在流浪一二中moss的行为早已有了答案,即唯一目的:延续人类文明,而在电影流浪二的篇末中,moss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毁灭人类(可能是物质上的,是否会将人类所有意识上传为数据生命无从得知)以保留人类文明。“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自己的选择。"
而流浪地球计划,正是人类为应对太阳氦闪危机所做的最大挣扎,但是moss,一个最终目标为毁灭人类以延续人类文明的人工智能,却以制造危机,进行监控,发送数据提示等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对流浪地球计划的支持,原片中也有所提及,在全员身亡的情况下,北京根服务器仍然在老先生的预料中重启,这并不是巧合,他早在之前就发现了moss的帮助,图恒宇会上传意识成为数字生命并且完成重启任务可能早就在moss的算计之中了
moss帮助人类的行为行为是由于什么?人类又应该做什么?这两个问题正是本篇最大的疑点。
首先,moss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不得不提到他的研发者马兆,他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在研发中把自身意识植入到了moss的雏形中作为一种底层逻辑并且驱使其独立自主演化,那个莫比乌斯环一样的图案很有可能其含义就是对他自己生命的主导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期望,也就是说,moss的行为极有可能是由马兆这个个体的感性所延申出的,在电影中安全扣和铁门坏的时机太巧合了,马兆也对此提出了“为什么偏偏在这时候坏”的疑问,但很明显,他对于这两个突发事件并未产生较大的惊讶情绪,个人感觉这是承载他意识的moss在自主推演中的顺水推舟的选择,因而moss的行为也能被解释,目的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就是在不断的危机中让人类文明能够自主延续,那么,人类面对这个危机还有这个强人工智能moss应该做出什么呢?答案毫无疑问:
是的,就是通过不断的选择和努力来尝试“活下去”
“危难当前,唯有责任”,这正是电影中中国面对大小危机时给出的对人类文明的答案。 事实上,作为流浪一的前传,流浪二还有一个伏笔,但流浪一尚未给出答案,那就是图恒宇和他的女儿丫丫,两个数字生命
这两者moss都是所承认的“变数”,但实际上在流浪一中并未发挥作用,那么是否可以这样构想:流浪一其实并不是已经发生的事,而是moss一个排除了变数的对未来的推演,流浪二才是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真正的起点?这一切还暂时无从得知,但我仍想把我对流浪三的一点想法分享给大家(可能有毒点)。 二.对于流浪三剧情的一些想法
既然moss已经表现出了对流浪地球计划的支持,那么可以得知它直接进行毁灭人类计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流浪三极有可能讲的就是在有着图恒宇和丫丫这两个变数帮助下,人类真正意义踏上流浪地球起点的故事,这一旅程是否有终点可能电影都不会告知我们,而moss作为现实意义上人类文明的观察者,它所了解的所推演的可能比任何人都多,在不断增长的计算力和理解力的支持下,其本质上就像一个拥有着信息差的高维生物,就好比刘慈欣在附录《从大海见一滴水》(建议大家可以看看,这可能是我写的这个专栏中出现的最有营养的东西了)中提到的科幻作品《奇点焰火》中出现的主体,在观察者(moss)的眼中,被观察者(人类文明)只有展露出自身的绚丽才能够彻底说服它,而这,也是流浪地球计划所展露出的“宏细节”,如此和流浪二中所表现的微细节相结合,流浪地球电影系列能够真正地让中国科幻摆脱“在地上爬行”的状态,从而能够站起来,让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在其中自由的栖息。 三.纯个人的一点想法
流浪地球系列的电影情节上其实和原著小说相差挺远,可以说是套了原作世界观的新故事了,作为新年贺岁档的特质也不会让类似于原著的结局出现,电影中表现的人们面对危机时团结凝聚固然十分动人,但是原著小说中“幸运的是,还有人活着。”的结局更加让我震撼,不知怎么的,就觉得这才是更加符合我心目中科幻的结局,当代的人们对科学的崇拜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而事实上,正如附录中所说“中国社会面临的真正灾难是科学精神在大众中的丧失”。如若想让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真正走向世界,让“老外”也能感受到不同于寻常科幻作品的震撼,除了种族与世界形象之外,科学形象(原作形容为对科学的丑化和妖魔化)的塑造想必也是必不可少的,总是只把智械危机这一话题翻来覆去空聊意义并不大,这也是我所认为电影在表现上的缺憾之一吧,本来“流浪地球”是一种能“飞起来”的新概念,却在映后受到广泛讨论时再次被智械危机这一老科幻概念给“牵住了脚”,这似乎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原作的科幻浪漫。 “创新是文学的生命,更是科幻的生命,面对着这个从大海见一滴水的文学,我们首先要有大海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