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70):“中微子专题(5)——源质间距离与垂面引力差异”

2023-02-10 09:16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书接前文,本文将讨论当中微子与额外一个源质单位结合时,中微子具有的两种不同物理结构分别与该额外源质单位结合的两种情况中,两种情况下中微子源质核心与额外源质单位间的距离差异导致的源质连线直线之垂面上的基本物理单位所受引力之差异——这些差异形成的原理,以及它们带来的结果。

在正式开始对上述内容进行正式讨论之前,照例还是先来回顾一下之前文章中说明过的中微子物理结构透视图如下图《66》-1:

《66》-1

中微子遮挡关系颜色充填图如下图《66》-3:

《66》-3

中微子的两类基本物理结构图如下图《67》-3: 

《67》-3

中微子的两类基本物理结构与额外源质结合后形成物理结构结构图如下图《69》-1:

《69》-1

以及中微子的两类基本物理结构与额外源质结合后形成的物理结构基本物理单位绝对空间中心连线图如下图《69》-2:

《69》-2

——在回顾完上面几幅图之后,我们来分析中微子源质核心与额外源质单位间的距离差异导致的连源质连线直线之垂面上的基本物理单位所受引力之差异——的差异形成的原理及其带来的结果。

在上篇文章中,我通过分析得到了中微子的两类基本物理结构与额外源质结合后形成的物理结构基本物理单位绝对空间中心连线图也就是上图《69》-2,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勾股定理计算得出当中微子所具有的两类基本物理结构与额外源质结合后——在这种新形成的物理结构中两个源质间的距离,而在上图《69》-2中其左侧由两个正四面体拼接而成的物理结构中两个源质单位间的距离为√13,约等于3.6,而在图右侧由两个底面都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的两个五面体拼接而成的物理结构中两个源质单位的距离为2√2,约等于2.8,单从数值来看,在这两种物理结构中他们所具有的两个源质单位间的距离是“有差异”的。

两源质间的距离差异究竟是如何导致存在于“与两源质所在直线垂直的所有平面上”的所有基本物理单位所受引力的差异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明确我的物理学万物理论——源质能量引力场论所能够成立的一个根本前提——源质可以产生源质引力,而源质引力是一种非接触力,其只会被能量的“源质引力削弱效果”所“削弱”,本身不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换句话说,不论受到源质引力作用的基本物理单位相对于源质引力释放源的源质处于什么方位有何距离,它们受到单个源质释放的源质引力大小都会始终恒定,也因此,当该基本物理单位同时受到两个以上的源质释放的源质引力作用的时候,该基本物理单位相较于那两个以上的源质的“角度”就会极大地影响这个基本物理单位所受合力的大小了。

画个图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吧,这里我设定一个比较特殊的、正常情况下宇宙中并不存在的物理模型,假定在绝对空间的同一平面中有且仅有五个基本物理单位(也就意味着不存在除了着五个基本物理单位意外的任何物理物理单位产生的任何形式的影响),其中四个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源质并且它们以等间距的形式排列,而余下一个则是能量,它在中间两个源质的中垂线上,它们在绝对空间中的排列情况如下图《70》-1:

《70》-1

现假定这五个基本物理单位都被强制固定,无法移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以中间两个源质中心连线之中点为原点,两个源质中心连线所在直线为X轴,而过原点、垂直于X轴之轴为Y轴,于是我们可以构建直角坐标系如下图《70》-2(作图时多多少少画歪了点和文字表述存在些许差距的部分都是作画失误,这部分内容就别在意了):

《70》-2

在此基础之上再将能量单位的中心与源质单位的中心以直线相连,并将五个基本物理单位还有原点以字母标记于是有下图《70》-3:

《70》-3

而在得到图《70》-3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到高中物理中会教授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对这个模型进行分析了。

力的合成与分解对源质引力同样适用——

啊,对了,为了将“源质引力”和“万有引力”进行区别,我这里就将“源质引力”的基本单位定为“Y(y)(源、伊(伊斯卡)叫哪个都行——稍微吐槽一句,我原本给这个单位命名时原本是准备叫“芙娜”的,但是“芙娜”的F和力学单位“F”撞了,然后又准备叫“娜”的,又和“N”撞了,最后顺位顺到了“伊斯卡”的“Y”,仔细一想叫“源”的话也是“Y”所以就决定叫这个了,嗯,这毕竟算个物理单位,总不能没事跟数学撞了吧?嗯,以后撞了的话实在不行改叫“Fn”——“芙娜”也是可以的,但是真要撞了就撞了再说吧,现在就懒得管了,嗯·········)”。

由于O是CD中点,所以OC=OD,所以yCA在直线CD上的分力yCO与yDA在直线CD上的分力yDO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yCA+yDA|=|2yCASin∠ACO|=|2yDASin∠ADO|。

由于BC=CD=DE,所以BC+CO=OD+DE。

所以,同理,|yBA+yEA|=|2yBASin∠ABO|=|2yEASin∠AEO|。

此时由于源质引力本身不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不论受到源质引力作用的基本物理单位相对于源质引力释放源的源质处于什么方位有何距离,它们受到单个源质释放的源质引力大小都会始终恒定,因此|yBA|=|yCA|=|yDA|=|yEA|,所以|yCA+yDA|=|2yCASin∠ACO>|yBA+yEA|=|2yBASin∠ABO|,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当两源质的距离存在差异时源质连线直线之垂面上的基本物理单位所受引力会存在差异,特别地,当基本物理单位处于两源质中垂面上时——也就是前述中微子与额外一个源质单位结合,中微子具有的两种不同物理结构分别与该额外源质单位结合的两种情况或类似情况——两源质距离越近,则基本物理单位受力越大。

通过上述数理分析我们可得知中微子具有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物理结构与源质单位结合时,除了具有与能量单位结合时具有的特征,还能产生引力强度不同的引力场,并且,自然,引力强度越大,则高引力强度的区域相对于低引力强度的区域更能吸引其他基本物理单位,且当能与这些物理结构结合的基本物理单位数量有限时,有限的基本物理单位就会优先与高引力强度的部分结合。

上述的物理性质特征不仅存在于中微子这类“在绝对空间中密集排列”的物理结构,在其他的例如“夸克”、“电子”甚至是“反物质核心”、“中子星”、”的密集排列的物理结构中同样存在,而也因为这样,在这些密集的绝对空间排解结构中,源质引力的分布形式会与在“空间”这种松散的绝对空间排列结构中大有不同,这也是时间流逝速度大有不同的根本原因。

那么正文暂时就到这了,到此为止,我将中微子专题提早的理由——解释基本物理结构在绝对空间中紧密排列,由此造成的引力差异——这部分的内容我算是已经说完了,照理说我没有接着写中微子专题的必要了,但是既然中微子专利开都开了,写完也不失为一种乐子,所以我下篇文章会开始说明另一个大类的中微子物理结构并说明中微子震荡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之后简单说说由少量基本物理单位组成的“最基本的二极管”以及“电极”是如何形成的,再之后就接着回来说明一般普罗大众所认知的“空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吧。

那么就这样。

以上。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70):“中微子专题(5)——源质间距离与垂面引力差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