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办动态演示近期话题回应及分享创作的那些事(上集)

全文字数:33333 全文图片:178
前言
2021年底,有幸在B站看到转载自油管大神MetroCucumber制作的上海地铁发展史和广州地铁发展史,所以在11月23日决定开始以黄老师作品的风格样式创作一个粤港澳大湾区高铁城际发展史,12月14日我发布了该系列首个作品。现已创作1年半有余,共完成40个正式作品,承蒙喜爱,在B站收获7.8万粉丝,虽偶有高光但实在不多。B站是我创作的起点,不会是我创作的终点。
近期站内小圈子出现很多关于简办动态演示及我个人比较大的讨论,本不必单独作出回应,考虑到部分讨论话题已经完全脱离事实,引发大量误传,甚至开始有人造谣,且主要涉及的是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借此机会回复一下关注度较大的话题讨论,以及分享我创作中说过或没说过的那些事~(部分昵称或名词使用隐匿或替换,无意牵涉部分用户网友聊天记录或评论,但均厚码处理)
当我决定发表这篇说明回应讨论的时候,结果已经不重要了。所以本篇说明也好,诡辩也罢,就将回复主要讨论话题和叙述完整过程,如有遗漏,不进行补充;为整体事件梳理叙述不针对任何个人或圈子;不带有挑衅或对线意味,请粉丝观众用户们友善交流,不对他人评价。以下内容仅为我单方面说明,且对内容真实性保证。因涉及的用户主要为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为保护个人隐私,禁止将涉及的完整昵称发至评论区,禁止对相关用户进行骚扰。观点不等于事实,自行判断。
如果只想了解为什么拉黑用户C,直接查看话题5(下集);
如果想提出疑问,请看完全部话题内容,如已说明,不再回应,如未说明,也不会回应。内容较长,废话较多,自行选择话题1-12内容观看。

事件主线时间轴简化:
1开端:申通1.0的视频没改,就是不愿改错的惯犯

此前所有1.0版本都没有修改,因为计划出重制版。到了申通1.0也没有修改(后面解释改了寥寥数处是什么),就变成了用户C及“朋友”口中“不愿意改错的惯犯”。
2伏笔:申通2.0整理资料时,没有联系参考贯通圆子的资料

征集资料时,用户I建议联系贯通,还没来得及联系,81级大佬在2000多人的群里发表了不利于团结的话,因此没必要进一步联系。
3爆发:申通2.0那么多错误的东西,改了但是不满意


申通2.0修改版发布后,我说明修改与部分不修改的原因,但部分人并不能理解,包括近期都一直强调28个错误,包括用错误地图赚钱恬不知耻等。(话题7详细叙述)
4升级:羊角3.0时以“正义”的名义来故意找茬,评论区引战

指出错误的行为我接受,但其自述本身对羊角不了解,通过所谓大佬用户饼的截图(内容有问题),来引发争吵。这是我认定其来找茬和引战的原因,并将其拉黑。(话题5详细叙述)
拉黑用户C后,才是陆续出现其他热议话题的导火索。

话题1、简办与用户C、用户I、贯通圆子等的交集。
话题2、关于错误内容修改与个人分析。
话题3、科普性、专业性重要还是普及性重要?
话题4、为什么简办让圈内那么多大佬讨厌?
话题5、为什么拉黑用户C,他只是指出错误,虽然态度有问题,但不至于拉黑呀。
话题6、简办把平时最好说话的用户刘都拉黑了,真搞不懂。
话题7、用户C:简办他拿着错误的地图去卖,恬不知耻。
话题8、他的本心是为了热爱而做,现在因为创作激励变少而要停更。
话题9、随轨记者m:简办像丁真何同学一样,莫名其妙被炒红(无聊)
话题10、网友:为什么简办近期大量拉黑名单。
话题11、简办的饭圈文化,极端粉丝该管管了。
话题12、简办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话题1、简办与用户C、用户I、贯通圆子等的交集。

省流1:简办就是有错不改的惯犯。

根据用户C在7月11日的自述:去年(6月25日)申通1.0发布后,提出了错误不计其数,但简办仅修改了寥寥数处。此时,简办不愿意改正错误的印象已然形成。
不愿意改,不是申通的特例,在此之前,所有1.0版的都没有修改,是从申通1.0开始了修改的先例。

初制版更多的是处于数据收集和普及性阶段,无论是修改所需时间还是修改技术难度,都不符合当时的计划。过度停留在一座城市,是对等待其他城市地铁发展史观众的不公平(他们更多的是基于对修改难度的无知或忽略,只要不改,坐实罪名)。此前对观众指出错误我的回复:会出重制版。但到了申通有这么大意见是我想不明白的,难道前面城市的都不看(评论回复)吗?还是因为申通就必须与众不同吗?还是因为做这个视频的时候没有找当地最权威的圆子合作?此时并没有对这里的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有任何交集或冲突,对于没有辨识度的名称,在2.0版制作前完全不记得他们是谁。到这里的1.0版为止,只是被他们定义为有错不改的惯犯而已。

为什么很难修改?早期文件设计的修改难度用一个更切合的比喻:给正在运行的线路中间加座车站。因为预合成文件问题,早期设计的很多没有预留修改条件。因为这些问题就给我定罪,这一切的一切,如果说大家都有错,或者都没有错,那归根结底就是各自对创作难度的理解偏差。对于理论派来说,不就是拿到我们的数据,一键导入一键导出嘛;对于我来说,也只是有手就行,因为确实不需要用到脚。如果修改难度不大,那就说明视频也很容易制做,但同类型优质的UP主越来越多的同时,为什么四大城市体量的地铁发展史视频仍寥寥无几,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吗?还是没有好看的颜色?(话题2详细讲关于修改的问题)
省流2:为什么都修改了,却仅改寥寥几处,不全部修改完?

上面所说的寥寥数处,只是口罩原因未恢复停运预留的部分和三处不需要调整顺序的简单错误,因为制作时停运的线路处于恢复阶段,没确定恢复时间的线段给预留了修改的条件,因此只需要渲染这一部分覆盖到原来的文件上面即可,大概用时数小时即可完成。因为时间条件和修改难度都不允许全部修改,即使没有修改难度问题,不含修改时间,仅全部渲染视频预计要61小时15分钟(原视频渲染时长)。(话题2详细讲关于修改的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换源,此前我并不知道,也不会使用B站的换源,因为第1次操作,不熟悉弹幕转移导致弹幕清零了,十点多后找客服发送弹幕转移的办法才解决了问题。
省流3:用户I私信希望置顶问题楼,但不置顶,后提供了资料,仍不修改。

去年6月申通1.0发布后,其中贯通圆的运营者之一(后来才知道)用户I私信我希望把其罗列出来的问题楼置顶,我在20:07分的230多条评论中确实没有看到,后在21:27分开始看到该问题楼并回复,因为此前已经回复了其他指出错误的评论且也有要求置顶的,显然均不置顶才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也为2.0版评论中“留下了一个叠了100多层的评论没人管的”讨论,但我也回复了一堆废话)。当晚用户I给我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文件,确实需要感谢。查看了因为是文件不是数据,还需要进一步处理,更重要的是很多需要从AI源文件修改,且前面说到初制版没有修改条件,因此用户I的资料就在网盘吃灰了。(这里是对用户I抱有歉意的,收到了资料,后面因为私信太多间隔了一年没有想起来用户I的资料)

省流4:今年为什么不找贯通圆子联系获取最新数据?

申通2.0视频发布后,用户C所述,1、为什么不要用户I的资料(因为间隔近1年完全忘记了,下说明),2、为什么用户I叫我去找贯通圆子,我不去?我为什么不联系贯通圆?他应该也在群里能看到81级大佬说了什么,还是觉得说了稀疏平常的话罢了,或许对他人的点评就是群内的日常聊天内容而已。

5月3日下午,我发布奉贤线、南枫线部分区间走向的资料数据征集,用户I友善地建议我可以联系贯通,其在后台等着我。我随即回复:有用。是对用户I提供了资料渠道表示认可。
(在此之前,我并不清楚贯通是申通圈的砖家团,之前有人提起过,但没重视,以为就是轨道交通四字的输入法打错,并没有结合当地特色的辨识度如金陵、京彩等与城市相关词关联,是我的见识短浅,看到当时用户I提到,我就去看了下确实有个市域线的视频,于是回复了:有用。那时候还没有下班,并没有直接联系)

只是回复:有用。在我什么都还没有做的时候,随即就有用户33在评论里回复“拿来主义”、“所谓’科普’ UP主”等独特看法(科普UP从来就是他们给我视频的定位标准,话题3详细讲),在我视频下公开评论,只要没有侵害其他人利益,我认为没有问题。我也确实有需要,整理问题晚上回去后需要联系一下贯通圆了解相关规划数据,此时缺失的数据不只是动态发布征集的那些,包括下盐路车辆基地奇葩户型等问题,都需要整理后联系进一步核实。
当晚7点多,贯通圆2000多人的群里有位81级大佬开始发表重要讲话:“说得那么冠冕堂皇,还不是只会抄抄抄”。对他人的评价本身没有问题,但其在背后,也不是背后,是在2000多簇拥小弟的群里评价(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讲了让其他人觉得多少有种小脑缺失的美,不好)。后面不管问什么问题,答案已经不重要了,喜欢说就说去呗;也不管做什么事、做出什么东西,要么是烂,要么是抄(现在从他们的反馈意见亦是如此,不过我做了我该做的)。也因为此事终结了进一步联系贯通圆的想法(也是不敢,可能问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过于幼稚或者又是抄抄抄谁的)。

或许是他们认为只要不是回复后立即去联系贯通圆,都是没有诚意的,也完全不考虑我的时间安排,可能想的是我不用上班就在床上躺着等答案?那么急促地一点时间都等不了就开始谴责(前面用户C也说了,给他们留下有错不改的印象是去年的事了,所以此时的用户33及贯通圆子其他成员回复的语气态度都是基于对“有错不改惯犯”的沟通)
省流5:简办通过其他人收到来自贯通圆的数据并致谢

5月13日用户白向我提供了部分资料,基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重视,经了解得知来源于贯通圆,我主动联系贯通账号致谢并得到回复。


用户白发现我发布的线描线路图没有体现最新资料,因此用户白提到用户I此前有给我发过资料,后通过其提供的用户名信息找到原文件,因为时隔近1年,确实是我的问题没有想起来(去年收到文件到现在间隔的这一年里,制作了6个2.0版,18个1.0版本视频,20多个不重样的城市区域,资料、私信都数不胜数,发送资料的热心网友,小到一张图,大的压缩包,网盘链接等太多太多),也确实辜负了整理文件的用户I,也是造成了此次设计过程中没有参考到用户I及贯通圆资料的原因。当时已经没有时间整理数据再大幅度修改的条件和能力,这也成了申通2.0发布后的导火索。
至此,申通2.0发布前的所有联系沟通已结束。
省流6:今年,用户C带着“简办就是不愿意改错的惯犯”的意见来,所以与评论区争论很大

用户C引发讨论的一句话:“你信他修改不如信我明天粉丝暴涨”,粉丝观众接着回复:“你看过往期视频吗,有错误会修改的”很显然,用户C是不服气这句话的。

简办是真的不修改吗?然而申通2.0之前的,羊角2.0、绿龟2.0、首都2.0等等都修改了,原本1.0没有修改计划,但从申通1.0开了先例之后,也有个别抽时间修改的(具体修改与不修改的问题话题2说明)。因为用户C没有看过其他城市,只知道申通1.0没有修改,因此跟评论区争辩也是就1.0版的内容,而不是其他近期更新并修改的城市。也没想过去核实此前的其他城市,为什么呢?因为简办“有错不改的印象”早就在申通1.0版的时候就已经实锤了,甚至可以说是等这一天等很久(用户C多次回复其他粉丝观众是2年未改),现在终于等来可以谴责简办的机会了。

同时,评论区的激烈讨论,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根据知情用户青回应:第一版(更新后)就发了文件给简办看,第二版(时隔近1年)没改生气理所当然,不采纳确实是简办有点作了。不认识贯通圆子是我的拙见,前面省流5也解释过了,没能在近1年的时间里记住几千粉丝网友建议的几百份文件图片中记住并重视用户I的资料的确是我活该。但争吵激烈归激烈,错误的能改的该采纳的我还是会采纳。

省流7:没有什么想改就改,不想改就不改,错了就是错了,没什么好说的

我对任何错误的指正都是可以接受的,无论态度如何。但我也要考虑到很多实质性的问题,对于能改或不能改,也有一定的标准和依据,实际上也是,其指出且采纳的错误是共10处,而全视频包括线路图则修改了共28处。其中也包括了17处其他粉丝观众在评论弹幕指出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因为单纯指出错误被我拉黑的,且当时没有因此拉黑任何一个人的想法)

省流8:改了就好了?改了我们不满意就是不行

原以为申通2.0修改换源后,讨论就会结束,或许是因为没有完全采纳他们的砖家意见,直到7月8日更新羊角3.0的时候,“我自然还是看不下去简办这种错误”正义的用户C来了,其在评论发布笔记图文“错误抢先一览”,并附带三张其所谓的大佬用户饼的点评。我认定用户C此次的目的不是为了找错,而是找茬和引战。因此将用户C加入到黑名单中,才造成了此次事件的进一步升级激化。关于下图具体分析在后面话题2省流4、话题5细说。

话题2、关于错误内容修改与个人分析
省流1:做视频很难吗?不是有手就行吗?


这是工程文件局部设计图,因为合成文件众多,仅能展示大概1/10左右的数量,实际上,很多预合成内的文件更复杂更混乱。相对于修改难度来说,60多个小时的渲染导出微不足道。工程文件在没合成前是具有很大修改空间的(但也需要很多时间),一但预合成,很多数据都相互脱钩,修改所需时间和难度甚至会比重新制作这一部分更难。

举个例子:制作好的工程文件按22号线计划2022年开通、23号线计划2023年开通、24号线计划2024年开通,突然公告22号线搁置暂不开通,那么演示2022年的时候就不能出现22号线,原本22号线出现的时间是20秒,那剔除22号线后,这20秒只能靠后面线路往前移动补位,随着线路的变化,与其关联的线路标识、文字说明、里程、车站、年份、日期、全景地图、已有线路、换乘车站等等全部都要手动调整,基本是很难完成的,可能会越调越乱。
有一种情况是比较容易好处理的,比如申通2号线和3号线停运时间错了需要调换位置,并且他们的里程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般是根据里程计算演示时长,线路出现的整体速度保持较一致),是可以修改的,申通2.0的那段2、3号线停运调整的22秒动画中,用了3小时左右完成,这还是最好处理的情况。当然这只是解释其中一个问题,实际难以修改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有这方面更好处理方法的也可以给我留言,这也是困扰比较久的问题,一直想找时间拆解文件分析,但可能需要3个月处理并不一定有较为理想的结果。

包括我也在申通2.0的番外篇,详细说过关于修改的问题,显然对于某些理论派砖家只会提意见,并不会也不打算听我的解释,所以一切不改正的行为,对他们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不然也不会有近期的争论,以及羊角3.0时及之后对我的行为仍在谴责。

省流2:申通2.0的错误为什么不全部采纳用户C的意见?

①纠正线段名称:视频中主要是以括号里的区间为主,举例申通2号线西西西延段(徐泾东-蟠祥路)与西延段(徐泾东-蟠祥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多少个西没关系,不写成东,然后括号里的能看懂就没问题;但有些情况确实是错的且有条件修改的,如像羊角2.0时,18号线首通段(冼村-番禺广场)就是错的,要改正为18号线首通段(冼村-万顷沙),括号里的区间需要足以精准表达视频要呈现的哪个线段。
②未来部分的开通时间:一、具有讨论空间,即使是同一条线路不同文件不同时间给出的参考时间也会有所差异,当然还要考虑施工进度等情况,如去年申通1.0时,很多人以及官方给出的时间都是崇明二期跟一期于2026年同步开通,因为当时处于修改铺设方式阶段,且我认为不会同步,因此没有演示该段。二是没有修改条件,如上面所述的需要调整顺序位置的情况,但其对不满其评论就是唯一答案的评论者回复:“什么时候云云人也能来评价海上本地人对地铁的了解了。”

③部分未公布走线的规划线路:部分线路正处于选线未确定阶段,如某某站在某线北侧,但是线路怎么接进来,怎么走向,没有公布,从一个错误的答案修改成另一个错误的答案,为什么不等到官方公布呢?事实也是,在6月中上旬和6月底,也公布了2线段的走线,我也及时在线路图中修改,视频不再修改。

④如25:43“乱七八糟的浦东机场预留工程”,视频本身就是含有规划内容,短线不过是根据合理需求推测的可能性绘制而已,另外长线也是不一定要出现在某一份批复文件(如京深等均为环评文件),所以这里并不是先例。如近日公布的文件亦是如此其中就有提到部分信息。

⑤其他不采纳:如部分没有更多资料佐证的;类似浦东铁路至少完成建设开通运营确定模式如金山铁路模式,才会直接加入到线路图中(如西户线),现在只能按国铁模式不划入;关于线路运营公司的划分,自从把已有线路划分以来,都是按运营公司或LOGO去划分的,都没有例外,其所质疑的问题在20221228期有体现,既然21给磁浮是小道消息,那前面指出的未来开通时间也不一定都是准确的大道消息吧?

省流3:不仅接受了用户C的意见,且大部分是从其他观众粉丝的私信评论和弹幕找并改正的

申通2.0的可修改部分已修改完毕,并发布番外篇,事情短暂结束。
省流4:正义感满满的用户C,在羊角3.0发布时“闻着味就来了”

如果是指出错误,我认为没有问题,但凡找个有点说服力的,我也不至于认为用户C是在找茬,而不是在找错,所以就是故意来引战的,这也是把用户C拉黑的原因(后面话题5详细说明)。用户C把三张所谓群内大佬错误点评的截图晒出来,标题为《错误抢先一览》发布在我的羊角3.0视频的评论里,用户C:“完全不看错误内容就开始对我开炮了,自然又和上次一样吵了一堆”。

我接受公开的意见,但轮不到(因为对比了截图和私信内容)所谓大佬在背后指指点点。用户C所谓的大佬用户饼在他们群里点评了什么?里程暴增暴减确实是动画问题已经修改,改名那些也是根据现实情况预测,我认为可能性很大的部分(如通道换乘一般是统一站名、与命名规则优先级更符合的鹤边站等)。主要还是在分段和车站表示的问题上。上面群聊记录显示“笑死了”、“朝阳-松溪”、“天河公园-鱼珠”、“你角从来没有说过13这些分段”,如果只到这里我确信你角是没有说过。

但在2022年5月25日用户饼(与错误抢先一览确认为同一人)给我的私信记录中,用户饼说:“13号线分东西开通”、“朝阳至松溪”、“鱼珠至天河公园”。上面你说的你角从来没有说过,“从来”是不包括去年吗?那你去年却跟我说可以分段?你角从来都没有说过,为什么你可以说分段开通,到我说分段,就成错误抢先一览?(用户饼对用户C发布的评论是知情且支持的,当然也不至于说什么“陷害”之类的高端词汇),忘记自己说过的话,然后用同样的话去“笑死了”自己。(关于分段下面省流5详细讲)

朋友在梳理时间线的时候是有联系你,让你联系用户C删除截图(有码和无码两个版本),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你,一方面是没必要牵扯你进来,但后来截图依旧还在,说明你是喜欢加入讨论的,也因此有了这些说明。
然后就是28号线的问题:“澜石二路、新洲、妮紫、还有东莞几个站” “全都是暂缓开通” “有没有一种可能要么建要么取消呢”。顺便也跟其他观众粉丝解读一下(下图):有白边灰色实心灰色站名是暂缓开通,灰色圈无站名是预留/没出口车站,28号线比较特殊的是目前设站方案不明朗,又减站又改线等,如用户饼所说:“要么建要么取消”,我还没有想到有比用预留车站显示更好的图标,但大部分人至少不会理解为暂缓开通(对于一条规划且没开建的线路来说怎么会存在暂缓开通的可能)。如果实在没有内容点评又想点评的话,可以说1号线颜色跟官方差了几个度。

我很遗憾,作为2022年1月28号(甚至更早)最早期入坑,且申通1.0之后订阅一期不落的老观众,都未能看懂,那新观众则可能更难理解,图标设计是否过于复杂,是否需要对图标或者说明进行调整或强调,我该反思。
省流5:对于分段开通,应该允许有不同的方案存在和讨论

热门评论中有多位网友提出如图的分段开通问题:11、12、13二、14二。我对其方案基本认可,但因本期的演示设计与往期不同,因此特意在片尾的内容说明第3行增加说明:在建线路开通时间仅按理想时间和条件演示,同年不分先后。简单来说就是按施工进度和折返线条件,能开通的早开通。

因此就有了视频中分段稀巴烂的情况,如11号线南北段,也是看错了配线图使得天河公园成为起止站是错误的,数据表记录的11是按理想条件南段Q2,北段Q4开通,但全线均为2024年开通;12号线,南段配线设置在二沙岛,但初期无法直接3号线换乘,因此开通大学城南-东湖为南段是必要的;北段也有一部分错误,折返线应该是设置在小金钟,但当时看到小金钟进度较慢,应该北段是浔峰岗-小金钟,或小金钟暂缓;而13二是争论最大的一个,分成鱼珠-天河公园、天河公园-农林下路、农林下路-彩虹桥、彩虹桥-松溪、松溪-朝阳,13二全部按折返线分段;14二按嘉禾望岗-鹤边、鹤边-飞翔公园、飞翔公园-广火等。
如13二西,松溪-朝阳的进度是比其他段快半截,且松溪站具有折返条件;14二,嘉禾望岗-鹤边的进度也是比其他段快半截,且鹤边站具有折返条件。

如Metro Bay大佬们在6月30日发表的羊角开通时间预测文章中,有最乐观预测和相对稳妥预测,其中12(我的小金钟起止站错误)、13二、14二的最乐观预测与我视频中所述的理想时间条件基本一致。当然,现实中需要考虑的如运维、客预等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而Metro Bay大佬们的相对稳妥预测或长区间分段是更符合现实的。
Metro Bay账号主要聚焦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账号创作的图文内容丰富、数据时效性强、准确性高;如Metro Bay图文中的方案就有比较客观的最乐观预测和相对稳妥预测对比供参考。想要了解更多更新更全面的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信息的朋友可以搜索关注Metro Bay。(无意牵涉,仅做说明性使用)
未来部分(除了部分确实错误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讨论性的话题,或许没有标准或唯一答案,不一定要分对错,但大家可以相处尊重各自的观点,友善讨论。本身就觉得具有讨论空间,且有一定的合理性,确实是一种比较大胆的行为,但也没有做好会引发这么大争议的准备。在6月26日时已陆续开始渲染测试稿(只有线路标识和说明文字的毛坯样片),当我在30日看到推文时,已经很难安排时间修改了。

因为视频创作跟图文创作比较大的一个差别就是图文可以表达更多种的可能性,具有更清晰更准确的判断分析和依据,而视频或许只能选其一或扩大预测时间范围(如不区分2023-2028+,全部按序号3东、5东、7二、8北、8北支、8东等),可能也是因此引发比较大的讨论和争议。
省流6:与羊角圈指出错误的用户四氧讨论和交换意见

同样是指出错误,观众粉丝对用户C和用户四氧的态度截然不同,是表述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我不好判断。从评论区和评论区的回复可以看到,所有人都是真心想要羊角3.0视频有更好更准确更丰富的表达而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我也对用户四氧的评论进行详细回复了(被吞过一次评论)。

同时我也私信联系用户四氧并对视频内容交换了不同的看法,如F3分段还是飞站的问题,我认为最快最理想开通的方案是分段,当然这也是基于高铁站无预留的情况下(但有其他观众说羊角有新技术,缩短加站工期且可以很快具备飞站条件,且后通段可以在2024全线开通);以及我回复用户四氧评论中第四点的F3后通先开段的开通时间问题也得到认同。
省流7:羊角3.0修正版修正了什么哪些内容

修改的内容中:其中运营部分只有6线末logo一处错误,赤岗塔停车场名字一处不严谨,其余主要为未来部分且可修改的部分。(终稿初发有史以来运营部分最满意的一次,也许我的追求也就这样了吧)
另外一个把我写进专栏里谴责的人,随轨记者m也来了,在07月10日 01:49发布《关于铁败的那些事-番外篇第一集~简办动态演示》专栏的部分内容,后面话题9将重点说这篇全文以及评论。他也是此次事件中自己掺进来最会带节奏的人之一(我给他布置了暑假作业)。

这里就解释“3东停车场忘画了”,有观众在7月8日12:29提出同样的问题,19分钟后有观众回复:“土建进度滞后,大概率不会随着3东开通启用”,同日22时21分我回复:“早期应该不等了,有其他车辆基地可以使用,后期再看的时候是不是有了16:08”,从文章发布时间来看,其明显是不看这些解释的。

剩余的几个疑问让大家当课后作业吧:①F3后通段2024年能开,他敢确保开到中山公园?②2024年13号线想都不敢想的事儿。③谁告诉他白马岗和L12?L13车陂不开了?白马岗现在是进度最快的一个。(④THP1东是考虑到线路段且接驳THP5较重要)
(这个阿婆主也太小心眼了吧,这么小的事都计较。请看话题9)
错误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多少的问题,现在出现更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数据的丰富化。如早期申通1.0之前,只有里程和时间,其他都没有,连车站数量都没有。但到了2.0版之后,增加了车站数、文字说明、线末标识、车辆基地、运营公司、行政区等数据;到了3.0版之后,增加了地上段、独立计费/市域线/快车、单线里程、列车编组等数据。不过这都是我自找的,没什么好解释的。(如果我认同某人的观点:你不做就不会错了,我认为都是可悲的)
话题3、科普性、专业性重要还是普及性重要?
省流1:我对视频的一贯定位始终是生活出行区的普通演示视频

我没有给自己的作品定义:高质量、科普性、专业性、准确性、天花板等标准(不代表我不接受改错意见和对视频质量没有追求)。我对视频的一贯定位始终是生活-出行类的普通演示视频,所以我投稿时选择的也是生活-出行区。并没有投稿至科普区或知识区,这是我对我作品的认知。我也不认为我是某某圈子的什么人,什么地位认可都不在乎,只是我刚好制作的内容方向是这个领域而已,我用同样的方式去其他领域一样适用。
省流2:科普要求,一开始且从来都是贯通圆子等人对我视频的自行认定


科普性(专业性)一直都是他们部分人对我作品的定位和要求,我当时(2023-05-03)也在该评论下回复过:“我也想做科普,但完全做不了(这类视频),只要城市有发展,规划就会有变化,没有所谓的绝对准确,只有不断的修正完善”。(节选详见话题1省流4)不仅于此,其圆子成员普遍从科普角度去标榜和指责其他“否定”其为“标准唯一”答案的观众。用户I所述:“各种情况挑刺正恰恰说明了我对申通地铁科普类视频的要求,不能错误连篇。”前面话题1省流7我也说了,能改有条件改的都改了并在6月2号更新了,但贯通圆子成员还是从科普的角度去对一个普通生活出行类的视频评价和“挑刺”,我认为的有待商榷。

2021年12月28日我的第1个地铁发展史视频,也是首个含有未来规划部分的视频,我就在视频说明中写道:本视频仅因兴趣创作,不能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及准确性,意思就是说我不是专业的,做不了专业级别水平。(兴趣创作也被用户C引导其他人理解为不能赚钱,后面话题8详细讲)

包括近日(07-08)还没拉黑用户C及导致带节奏产生的很多理论之前,我对其他网友的回复包括此前也大概是“个人兴趣创作,不想跟官方扯上关系”如果都按专业、官方标准去制作,除了只制作运营版,其他均无可能。如羊角3.0视频的运营部分,已经控制到只有1处错误(6线末图标LOGO),1处不严谨(赤岗塔车场更改为赤岗塔停车场),其他问题均是在未来部分出现,所以包含未来部分的同量级同数据规模的该类视频要按其定义的标准去制作,我认为是不可能也没人能做到零争议的。

省流3:不同人群对科普性的理解和要求不同,对视频更多的是在传播普及方面



其他观众网友想看什么?根据网友评论:“这个视频更多的意义是可视化科普宣传,什么提前探访,内部信息,大众一点兴趣都没有”。我想这也是99.99%观众对这类视频内容的要求,但对于某圆子的表述来说,这部分人就成为了错误的簇拥者。

我始终认为我是兴趣创作,不是专业创作,也没有能力做到其所要求的科普水平,但不代表我无视错误,不代表我对内容没有要求和追求,大部分观众都是有发言权的。对于改错,前面话题2我解释过了,对于内容的追求,我后面省流5会讲到。

省流4:屁话那么多,除了粉丝观众喜欢,还有谁认可你的视频?
大家能看到的,是此前与省级、市级共青团均有合作投稿过,根据他们的意向原因大概就是,这类视频能够让小伙伴们快速了解整个城市的地铁发展和未来的大致情况。

去年最早期曾收到某绿色LOGO的地铁公司人员希望把对应视频授权用于公众号和敌台等媒体传播,考虑到我的专业水平有限,且对方为官方,因此婉拒。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与官方合作,只是我认为没有官方的数据,而又跟官方捆绑,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但官方基本不会给出未来部分准确的时间线,合作的可能性自然更小了。

今年2月,收到某日报的工作人员联系,定向邀请进驻某日报旗下视频APP,之后发布的视频多次入选精选(新设立初期APP)。

凭借5月27日发布的申通2.0获得创作者榜单5月第三名,或许是观众不如某圆子的人专业因此让我的作品成为漏网之鱼登上榜单。

今年3月获得某直辖市交通部门工作人员邀请关于轨道交通的现场授课,但我自认为专业性无法胜任且工作繁忙而推辞。
以上的这些,还只是沟通合作的一小部分,以前没有想过要拿出来说,如果不是因为此事,以后也不会说。也许这算是别人对我的认可,也许不算,但并不重要,锦上添花到处有,雪中送炭世间无,如果不继续用心做内容,简办啥也不是。
省流5:做不到科普级,不代表我对作品质量和内容没有追求

我创作起点是因为看到地铁黄老师创作的英文版同类型作品,刚好会一点点,所以也想让大家看得到、看得懂国内城市的地铁发展史。



截至目前为止,已完成40个正式作品,从0到1,从1到40,是作品数量的提升,也是我对各个地铁初步了解的提升,很多城市真的是从0去了解,从一座车站都不了解,到线路走向车站分布等信息耳熟目染(制作时),这是我的收获,当然也离不开当地爱好者及各地网友对数据、内容的支持和帮助,也是根据大家的建议才有的今天的3.0版本。

从早期1.0初见的简陋,慢慢增加信息:全景(深圳,后取消)、国铁(厦门)、交通换乘(厦门)、车站数(厦门,后取消)、城际(广州)、同步开通(武汉)、2K60帧(北京)、辖区边界(青岛,后取消)、图例(青岛,后取消)、进度条(天津),到此结束1.0时代。

从上海开启2.0(风格)时代,增加文字说明(上海)、已有线路(上海,按序号)、线末标识(上海)、车站数(上海)、新全景(上海)、高精度背景(上海)、多音频(上海)、特别版(香港)、新同步开通(广州2.0)、小窗显示(广州2.0)、背景路网(广州2.0)、版本对比(广州2.0)、车辆基地(杭州)、新城际(长沙)、首通行政区(武汉2.0)、远期规划(福州,后取消)、贯通运营(昆明)。

到深圳开启3.0(风格)时代,拉风箱(深圳2.0)、列车编组(深圳2.0)、线路里程(深圳2.0)、地上段(深圳2.0)、独立计费/市域城际(深圳2.0)、新数据风格(北京2.0)、蚀刻风车站(北京2.0)、深夜模式(济南)、渐变换乘(济南)、天地换乘(济南)、实拍解释(台北)、公交接驳(台北)、繁中版(台北)、单线里程(上海2.0)、新换乘站(上海2.0)、全景强调(上海2.0)、周年小结(广州3.0)、快车线路(广州3.0)、跨线运营(广州3.0)等。

如羊角3.0版18号线与22号线的跨线运营采用了新的设计演示方案,也给不少观众带来了惊喜,类似这样的创作很多地方都可以应用,包括能不能在现有基础上做含有配线的发展史视频,我认为是可以的,但需要从时间成本考虑,如果配线图版动态需要3个月,而普通版需要1个月,大家愿意多花2个月等待,还是期待更多的视频,同时其他观众是否理解,毕竟这也是仅能满足0.01%观众的知识面。如羊角3.0跨线演示单单这段,思考、设计、实践、静态、动态完整过程需要3小时以上,当时也发过动态吐槽过。当然首次制作是探索所需更多的时间,后面会缩短,但也不会少于1小时。

省流6:创作有瓶颈期吗?作品内容准确度还能不能提升?
有创作瓶颈期吗?有,但也没有。我目前遇到的最大创作瓶颈期就是渲染时间指数增加,这也是基于内容数据丰富后对文件数据等不断叠加导致的,如羊角3.0其中一个成品片段,3分钟需要渲染6.7小时,无论是测试审稿还是发布版,花费的时间成本倍增。硬件导致的创作瓶颈期只是等候的时间,延期发布的问题,并不会对内容创作创意产出影响,只要视频有观众看,有观众喜欢,有观众对内容有所追求,视频内容就会有新的创意,新的表达,新的风格。

对于内容准确度提升,跟所在城市圈大佬合作确实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此前也有跟爱好者或权威大佬合作,其中小插曲就是艾特合作伙伴出来时,甚至简单到因为一些本身就是我设计动画的问题,但那些小可爱就是纠结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然后去玩爆破,是对合作伙伴的不尊重和困扰,有段时间比较谨慎考虑这些。但也不会放弃合作机会,如近期济南、北捷等。后面我也希望我可以更加主动地去联系当地大佬合作,对当地的数据进度更了解,能更新更好的作品。但对数据来源要求是公开渠道,底线是可以合理推测,但不能是未公开的内部资料。

省流7:所以是科普性、专业性重要还是普及性重要?
我认为都重要!“这种垂直类型的视频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中国地铁的发展。”普及性是我能做的,科普性、专业性是我所追求但目前做不到的。

一开始的计划是全部城市地铁都制作,然后全部城市地铁再重制,尽可能的雨露均沾,所以做不做只是先后时间的问题,随着申通1.0版(2.0风格)的更新,羊角2.0的重制(第1个重制是因为敌台因音频违规2月被下架了,在敌台搜索相当于没有更新过羊角1.0),很多已更新的城市开始被催更要求2.0版本,计划逐渐也被打乱,暂定200公里以上,个别如哈市虽其他三城一同制作,但很多观众不买账,就认为是摸鱼行为,后面初制跟重制间隔更新,包括今年也有小规模城市的更新计划,主要也是希望做到普及性的要求。但现在因为一些极端粉丝观众的原因,目前取消所有未更新过的城市更新计划。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引出一个地域歧视和区别对待的讨论;其中用户C和用户青关于区别对待的讨论我大致了解(就是反馈了没有按要求修改所以是区别对待),但其他我确实难以回忆缘由,是要求我做某个城市,然后不做?要我改某个城市不改?这就地域歧视啦?如果不更新或更新了某个城市有些人不满意的就是区别对待或地域歧视,我对每个视频付出问心无愧,但如果我连更新什么城市的选择权都没有了,不更新也罢。

如果说区别对待确实是有的,申通1.0版(右上)的时候直接上来开启了2.0风格,申通2.0版(右下)又是增加了很多元素,都有跟前一个视频有较大变化(左)。不过也问题不大,在不能确保准确性100%的前提下暂不更新申通3.0版。另外一个城市也是内地为数不多(有且只有?)的2035+规划,当初初制版做得确实潦草,不予置评,所以后面不做远期。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眼里只有一个城市,或许是专业的,或许也是理论派,但至少可以更专注。而我需要从0去了解一个个城市,其实做了多少个城市我也不清楚,应该是有6成了,总里程估计超90%;需要去了解哪个是权威圈子哪位是权威大佬(对内容创作绝对钦佩和认可),需要对所有数据整理收集完整无误,其实对我来说是比较难的,生活忙工作忙,这都不是借口,但因此质疑我作品的不重视或对内容没有追求,那我也不需要解释。
话题4、为什么简办让圈内那么多大佬讨厌?
省流1:某某大佬讨厌你,你不会不知道把?

这个讨论此前确实没有引起重视,主要是我认识的大佬还是很少,目前所见主要的圈子大佬都是比较专注某个城市或者某个区域的。而我制作地铁发展史就像旅行一样,即使有再美的风景,也不会停留在一座城市很久,自然也很难记住并且跟所有城市的大佬都保持沟通和交流,毕竟铁打的圈子,流水的简办已是常态,此前被邀请进入一个有很多UP主和爱好者的群,确实没有时间,很多群内的信息都没有时间看,经常有@的如果没回复又显得没礼貌,但跟多时候确实是没看到,所以后来还是决定退群。
但如果有更新计划,欢迎有参考资料可以联系或提供联系方式,那确实会对作品有帮助。(尽量不要间隔太远,比如公布了下期更新南京,已经有很多网友推荐了“纵横金陵”“箩铁杂谈”,我就会记住,但如果刚更新完然后再推荐,1年后很难想起来)能跟大佬们合作当然可以更好,但谁讨厌如果要花时间去思考,只会影响我下一个作品的创作。
其实让大佬们讨厌我没有什么问题,但希望跟我合作过的人不会失望。
省流2:简办的加入,是对图文讨论的降维打击

此前大佬们在这方面的内容呈现主要以图文为主,内容丰富,数据完整,专业水平非常高,但因动态视频更直观的呈现方式,在视频时代无疑是对图文类型的降维打击。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图文表示的内容更丰富更多样性,而视频更直观,视频就是基于图文的可视化。但我想说的也是,我的所有创作都是基于图文、文章数据收集整理参考,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是很难高效得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动态视频创作的。
省流3:你的视频给其他UP带来很大冲击,根本不给其他UP主机会

带来的冲击可能是有的,但我记得以前同类型作品应该是很少的,也是因为如此我才决定参考黄老师的风格去做的,并没有想过给前者带来冲击(北京1.0时才发现国内有个UP主很早之前就做了),很多优秀同类型作品也是去年才开始涌现的,要前者就预防对后者带来的冲击,我确实很难做到。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网友回复也是有道理的:“你可以试着优化作品,比如动画效果”。该网友在6月发布的羊角发展史,也获得了很高的播放和点赞,确实应该从作品本身去考虑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在自己的视频下面用“简办小鬼”的角度去反串阴阳进一步激化矛盾,然后把全部的账都算在我头上。犹如影视届,拿着烂片去要求高票房显然不合理,即使导演自己很满意,但观众并不会买账。
省流4:从专业大佬的角度去看这类视频,专业性是经不起推敲的

据网友的群聊信息的反馈,大佬们从专业角度去我的视频,评价就是过家家一样儿戏。的确,做视频前并不会过度考虑受众群体,只认为好作品自然会得到青睐。可能视频观众90%都不是所谓的地铁迷,而专业人士更是极少数。也从侧面反映,大家对“专业知识”的追求不高,也是对“专业知识”的亵渎。直接或间接导致专业人士制作的视频仅能服务极少数人群或难以让大众接受,所以难以广泛传播。因此对我的视频看法不过就是哗众取宠错误连篇的烂片,是拉低整个“圈子”专业性和质量的罪魁祸首。

当然这些都是根据网友反馈的意见整理的可能性,实际上,真正的大佬更多时间都是在用心做内容,确实也难有时间去跟所谓的什么人较真唯一答案。
由于专栏只能插入100张图,接下集(话题5-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