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门产康硬核知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2023-09-27 19:58 作者:上门产康落地指南  | 我要投稿

(一)病因及高危因素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是盆底肌肉损伤及结缔组织松弛,导致盆底支持薄弱。其病因与妊娠、自然分娩、衰老、长期腹腔内压力增加等因素相关。

(二)发病机制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具体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迄今为止的基础研究大多集中在盆底肌肉、盆底结缔组织水平,分子水平(雌、孕激素受体、酶等),以及遗传基因等方面。

其中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与妊娠、分娩密切相关。在妊娠期,子宫的增大、胎儿重量的增加、雌激素、孕激素、松弛素的变化,导致妊娠期间盆底肌肉力量下降,膀胱颈和尿道的高活动性,同时妊娠期神经和盆底肌肉长时间受到牵拉与压迫,盆底组织支持和括约肌功能降低。在阴道分娩过程中,软产道及周围的盆底组织极度扩张,造成盆底神经、肌肉的极度牵拉、耻骨宫颈筋膜的撕裂损伤,直接或间接的破坏盆底筋膜支持结构及阴道壁。

阴道分娩是盆腔器官脱垂在内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虽然剖宫产对盆底损伤的影响要低一些,但是有研究认为,在活跃期以后的剖宫产对盆底支持组织的影响与阴道分娩相似。阴道分娩导致不可逆的损伤,最终盆底功能受损,并随着产妇年龄增加和分娩次数增加而逐渐加重。

总之,对于围产期妇女,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神经、肌肉和筋膜的损伤可致盆底缺陷,当盆底组织的变形及盆腔器官的移位超过一定限度时,即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上门产康硬核知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