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鱼儿们在水中生活,人在地面上生活,地上的生物依赖于上天的风吹日晒日月星辰雨水来生活,天的运行于道之中,道就是整个大自然。 —————— 弱,溺,在古代指的是大江大河。用水至清来形容道的无,指的是环境的作用。 礼仪环境、仁义礼智信环境、战争环境、法律环境、字符环境、芯片运行环境、中文环境、英文环境、日文环境、法文环境、信息环境、文化环境、原始森林环境、深海环境、井水环境、河水环境、人文环境、故事环境、成长环境、人际环境。 看得到的环境作用,看不到的环境作用。 等等。 用看得到的(鱼,水)去形容(人,道) 那么水在什么时候才能被鱼注意到呢?除了跳出水面,还有一个,水流动起来,回转形成漩涡。 没错,反者道之动,指的也是一个定义:道对于我们来说的流动,就像水回转那样形成漩涡、返流对于鱼来说一样。 反主要指水面上看得到的漩涡,鱼要看到水的动的话,水对于鱼来说唯一能够有具体形状的时候是那一个个漩涡。(当然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的,人看不到平静水面的“流动“,但是看得到漩涡,偶尔还能看得到返流) 本来“反返回“象形字指的是漩涡的,采用引申义相反的来说的话,清澈水流在没有遇到阻碍的时候我们判定不了水流的动静,当遇到相反力量的时候,我们才能判定“哦,水在动啊”,采用引申义来理解倒也可以,不指向漩涡,而指向“与水流相反的东西”。 鱼儿们在水中生活,我们在大地上生活,大地的生物依赖于上天的日月星辰风吹雨打来生活,上天运行于道之内,道就是整个大自然。 用的朴木来形容的,切开朴木后可以看到的那种木头混沌状态,那种类似于浊水的混沌状态。 每一个小小的漩涡都是定义系统的矛盾。 而我觉得很奇怪的是,“说道是左,就不是左,说道是甲,就不是乙”,这个说法来源于哪个段落, 但是我估计是『反者道之动的反被之前的人理解成对立面,的缘故』,还有『语法上,把道定义为对立面,而不是把道之动定义为对立面,的缘故』。 相对立才能让“存在”有意义。 例如,只有在发生违法犯罪的情况下,法律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才能被鱼儿们认知到。 因而,反者,的定义对象是,道之动,不是道。 对应的,道对于我们的作用就像大江大河那样对于鱼的作用一样。 所以,这道,很大很大,对于我们来说,就像静止了一样,看不到一丁点涌动,“远在天边那么大”是古人视角里的最大了,老子说道比这还要大。 水还能形成漩涡被我们看到,但是道要形成漩涡却完全看不到,因此,给了个无为来形容。 道已经大到了看不到道wéi了什么东西。 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感知上下限。 对于人在环境作用下表现一个状态,我们想要变更该状态,光去干预该状态的人是不够的。 而能够对抗环境作用的也只有环境作用,老爹总说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图灵ai时代则是只有机器人才能打败机器人。 而这个做出对抗作用的“环境作用”,要么覆盖原有环境,要么跳出原有环境。 指东打西,指桑骂槐。 一群人就是一个环境的话,加密通话如下 a群人⇆(某套魔法)⇆b群人。 现在将“环境作用”切换到形容词“水”去,水在现实当中分很多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颜色,独属于它的符号。(味道先不管 黄色的水,红色的水,黑色的水,蓝色的水,看得到颜色的水,看不到颜色的水。 鱼儿们游啊游,感觉不到清澈无比的水,游到污水渠的时候,心里嘀咕:原来有黑色的啊。 游到染料工业园,再次嘀咕:原来还有其它颜色的啊。 这有一团水,那有一团水,各个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水团——各种各样的信息交流和相处环境。 “浑水摸鱼、暗流涌动、资金流、信息流、客流量、港口吞吐量、出纳量、汇聚河流、死水一片”等等。 动作行云流水一样→有东西在稳定运行,动作像是遇到阻碍而呈现出和之前的行云流水有区别的差异→之前稳定运行的东西才从这个差异当中被察觉到。 这边转转,那边转转——玄→给水染色,切换眼镜的色彩也是可以的,甚至于玄之又玄,不停地切换这种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