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艘海狼级潜艇的前世今生!

别看海狼级一共就3艘,比超级大国海军的很多级别的航母生产数量都少。但这3艘海狼都是很有“故事”的。首先就是生产海狼级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生产一种极限性能的大型攻击核潜艇。专门打上门去发现甚至猎杀前苏联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因为任何战略核潜艇一旦进入辽阔的深海,即使噪音相对较大也不好寻找。因为海洋实在太大,水下的环境实在太复杂。于是在冷战高峰年代,超级大国的攻击核潜艇,就想出了一个上门守株待兔的办法,也就是在前苏联的主要核潜艇基地外不远处秘密蹲点,一旦前苏联的战略核潜艇出航换班,那么就直接尾随,随时准备将其就近歼灭。前苏联海军曾经喜欢让战略核潜艇多艘编队出航,结果甚至曾经被对手的攻击核潜艇混入了编队之中,

过了很久才发现情况不对,如果当时超级大国的攻击核潜艇就对前苏联的战略核潜艇进行近距离的鱼雷攻击,那么击沉对方的概率还是很高的。不过在双方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的情况下,如果贸然攻击对手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很容易引发大规模战争。因此部分苏联战略艇总算躲过一劫。不过这种家门口附近蹲守尾随的办法,往往屡试不爽。于是到了冷战后期,超级大国海军就想把这种战法发扬光大。专门生产一级比过去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综合性能强一倍甚至还多的专业攻击核潜艇,来主动前出猎杀前苏联的战略艇甚至是攻击艇。于是这种新艇在艇首设置了8个大型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重型鱼雷,发射管数量比过去的洛杉矶级整整多了1倍,这样可以一次性发动至少3波的反复鱼雷攻击,

务必要求一次性击沉对手的万吨级以上大型核潜艇,也包括水面上的大吨位舰艇。该级潜艇也没有设置过去洛杉矶级上设置的巡航导弹垂直发射井。因为过去带垂发井的攻击艇,都必须上浮到距离水面50米甚至30米才能发射巡航导弹。这样就有被发现的概率,新艇认为这简直是累赘,就干脆只设置鱼雷发射管,一心一意的专业反潜,不再担负攻击陆地的任务。新艇重新设置了耐压壳和支撑结构,采用HY80高强度钢。这样到600米的水深仍然可以确保安全,极限下潜深度接近700米,而所有洛杉矶级极限下潜深度只有400米,一般不超过350米潜深。而大部分海区中,350米是水面和浅水声呐的探测极限,如果潜艇可以在350米以下的深水潜伏和前进,那么被发现的概率会下降一个数量级。

另外新艇采用新式的,低噪音高功率的一体循环堆,采取综合降噪措施。让该级新艇到了18节的速度仍然符合基本的静音标准。18节静音远远超过大多数核潜艇12节静音的标准。另外该级艇体量较大。首艇海狼级水下吨位接近万吨。后两艘由于增加了新的舱段,水下排水量都超过了1万吨,达到了1.1万吨左右。结果三艘艇的最终造价都突破了预算,在35亿美元到40亿美元之间,这可是接近30年前的美元币值。因此基本相当于当今的100多亿美元一艘。与福特级航母的造价相差不远了!原本计划建造20艘,结果太贵造不起,而恰好战略对手全面崩溃,几乎所有的战略艇都回港成了垃圾。于是海狼级只造了3艘就停产了。首艇海狼级因为用上了当时刚刚推出的CAD电子图纸,还不很成熟,

居然出现了海狼号的不同分段直径不同,焊接不起来的现象,最后只能报废部分分段重新制造,这样三艘海狼级中真正比较成熟的其实是2号艇和3号艇。这两艇经常一起出动,比如一起在北极冰盖突破上浮。海狼3号叫卡特号也比较有意思,这是超级大国前总T的名字,一般总T名都被用来命名航母,用来命名潜艇显然是被故意的降低了一个档次。而用来命名潜艇的,到目前似乎只有卡特和约翰逊,说明这两位前总统,都属于只干了一JIE,不太讨喜的那种。不过没想到卡特到现在还健在。就看是本尊还是同名潜艇先“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