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人间最美的是什么?
如果在今天,在疫情当下,有人问你“人间最美的是什么”,你的第一反应会不会是回到从前,回到出门不用戴口罩、买菜无需抢团购、节假日可以自由行的快乐时光?朋友抿一口茶,缓缓叹道:日子如常就是美啊。
心有所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背手踱步,忽有所感,道出这句被后人代代相传的言论。难的是,人生在世,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做什么样的事情能让自己身心愉悦,更遑论把工作与个人爱好相结合,做一个积极快乐的奋斗者了。
有一个学新闻的朋友,读书时发现自己喜欢写作、喜欢摄影,就以加入校记者团、跟拍写真的方式锻炼自己,还没毕业,已经有好几家不错的单位联系到她。出于对古龙武侠的偏爱,她选择了有机会“行走江湖”的某知名汽车网站,大漠西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在一场场堪路、拉力赛等活动历练中,她进步飞快。从初出茅庐到乐在其中,她收获了身心的愉悦与成长。
诗人周梦蝶有句:“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1962年开始礼佛习禅,终日默坐街头的小小书摊,无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乱,安住当下,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风景。
挺身而出
关乎自己的,人们往往无师自通;关乎别人的,常人选择视而不见。但总有一些时刻,有些我们想到或不曾想到过的人,站了出来,成为“另类”。
疫情三年,无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挺身而出,深入一线,或化身“大白”为我们做核酸采样,或成为轨道交通上流动的“红马甲”,宣导乘客正确佩戴口罩,或穿着“信心蓝”为居民们检查两码、发放证明卡片、分配物资补给……我们称他们为“逆行者”——没有被病毒吓退,反而迎难而上,争分夺秒,夜以继日,为更多人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这样的他们,无愧“人间最美”!
在河南开封,有一位孤勇的木版年画传承人,认定了年画是自上而下的艺术,认定了市面上的朱仙镇年画存在问题,于是他挺身而出,放弃了自己的版画专业,半路出家成为一名年画艺人,四十余年孜孜以求,只为给开封年画正名。他的每一笔刻刀、每一个用色都有理有据、力求完美,这样的他,无愧“人间最美”!
虚惊一场
前不久,东航MU5735坠机深山,新闻刚出来时,大家都在祈祷愿有奇迹,还有人浪漫想象:希望他们集体穿越了,无论秦汉唐宋,贫穷富有,只要活着就好。网友们N刷电影《中国机长》,希望找到些同胞生还的力量,但很遗憾,通报出来,全网泪目……
还有一头名叫“莫莉”的小象,也赚足了大家的眼泪。一岁时,它是城市“团宠”,几百名孩子为它庆生;不到两岁,被强迫断奶,远走他乡,并逐渐开始了交换“象生”的非象生涯:倒立、吹气球、用鼻子转呼啦圈……这些看似可爱的表演背后,是绳索、象钩、火棒等轮番上阵,大家恳求:救救莫莉吧,她还是个孩子!
多希望这些苦难,都只是虚惊一场。“虚惊一场”这四个字是人世间最好的成语,比什么兴高采烈、五彩缤纷、一帆风顺都要美好百倍。深以为然。
如果坠机乘客没有遇难,如果小象莫莉只是做了一场噩梦,如果一切都像那个举报孩子“吸毒”,事实上他只是在捣鼓火漆印章的杭州父亲那般幸运,这样的人间,该多么美好!
知足常乐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粗茶淡饭,破屋陋巷,在外人看来难免忧心,而孔子的贤弟子颜回却能安于当下、专心学习,让人想起那个窝在肉铺底下上网课的小女孩,贤哉,善哉。
清代的姑苏城,有一对住在沧浪亭隔壁的夫妇。烟火人间,布衣菜饭,他们不忘把收集的残破书籍字画重新补全、汇集成册;夏夜,花一些小心思安享园林美景,把贫苦的日子过成诗,知足而快乐。
前几年有个朋友,三战考研仍复试落榜,被一战研友劝慰“天地广阔,不止在庙堂”,她大哭一场,放下了内心的执念。如今的她家庭幸福,工作也越做越好,说起当年的梦想眼睛里依然有光:我并未走远啊,只是换了种方式继续热爱。聊到与自我和解,她很释然:放下后,才看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广阔天地啊。
那么你呢?此时此刻的你,如果要解答“人间最美”的命题,你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是一个人、一段情,抑或一处风景、一种心态?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希望你的解读真诚明媚,不忘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