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美丽的火星照,位于马里内里斯山谷外的一个地区
来自火星侦察轨道飞行器 (MRO) 的“快递”为我们展现了水手谷西南部的一个沿着火星赤道延伸的巨大峡谷,这份视觉盛宴由其先进的成像仪器,高分辨率成像实验 (HiRISE) 相机于Juventae Chasma 以北平原所得。
该图像最初由 HiRISE 相机于 2007 年 7 月拍摄,展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在图像的上半部分是陨石坑和蜿蜒山脊充斥着平原。 这些特征十分有趣,因为它们可能是当低洼区域升高时河流倒流形成的河道。
HiRISE 图像显示了 Juventae Chasma 的地形。 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亚利桑那州
这条河道脱颖而出的原因有很多,所有这些都可归结为侵蚀现象。 举个例子,这些通道可能是由比此处周围的岩石更大的岩石形成的,是由沉淀的矿物胶结的河床,或者在某个时候熔岩曾流淌过
其中一些更能抵抗侵蚀材料都留了下来,这意味着在风或水带走它们周围的细粒物质后,它们会保持在这里并看起来比周围高一些。 其他特征包括带有裸露层的平原和 Juventae Chasma 峡谷壁。 我们也在这里看到了侵蚀的证据,它展现出了大约 1 公里(0.6 英里)宽的明暗层。
在另一张 HiRISE 对相邻地形(如图所示)拍摄的图像中更加清晰,其中这些奇景覆盖了图像左侧三分之二。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系列同心环显露出越来越深的材料层,其中最小的那一层是最深层。
虽然分层地形在火星峡谷中很常见,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形成背后的过程。 平原中的地层很可能与峡谷中的地层是相同的材料。 通过了解这些特征以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更多关于火星地质历史的信息最终会显露出来。
相关知识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缩写MRO)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2005年火星探测计划之一。这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枚侦察卫星送往火星,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详细考察,并且为往后的火星地表任务寻找适合的登陆地点,同时为这些任务提供高速的通讯传递功能。这项计划预计将在火星轨道运行至少四年,并且成为火星的第三个正在使用中的人造卫星(前二个为火星快车号、2001火星奥德赛号)与第五个正在使用中的火星探测器(三个卫星加上两台火星探测漫游者)。
火星探测是指人类通过向火星发射空间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的科学探测活动。人类从60年代开始使用望远镜观测火星。1965年7月14日,美国水手4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空掠过火星,成为第一枚掠过火星并发回探测数据的探测器。 1971年12月2日,苏联火星3号(Mars 3)的登陆器成功在火星软着陆,成为第一个抵达火星的探测器,并在火星表面发出14.5秒信号,但随即失去信号。1976年9月3日,美国海盗1号的登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为第一个向地球发回照片的探测器。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登陆火星,中国成为第二个在火星上运作火星车的国家。
火星(拉丁语:Mars;天文符号:♂),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西方称火星为玛尔斯,是罗马神话中的战神,所以在英语中,火星是罗马战神的意思,通常被称为“红色星球”;古汉语中则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让人无法捉摸而称之为荧惑。火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质量、体积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则与地球相当,但绕太阳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3]。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见,亮度可达-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阳暗,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比木星暗。火星距离地球最近在5400万公里(最远达4亿公里,探测器需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其表面特征让人联想起月球上的撞击坑,以及地球上的山谷、沙漠和极地冰盖。英语中,通常被称为红色星球(英语:Red Planet)。[4][5]是因为火星在视觉上呈现为橘红色是因为地表广泛普遍的分布着氧化铁的造成的,它使火星呈现出一种红色的外观,在肉眼可见的天体中独具一格。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BY: universetoday
FY:无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