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王忠嗣

2022-10-09 08:15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王忠嗣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父亲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被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论兵法,他应对纵横,皆出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十八年(730),又授予其父安西大都护之职。
开元十八年(730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开元十八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接替王侄担任陇右节度使。开元二十六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
天宝元年(742),王忠嗣兼灵州都督。这年北伐,与奚怒皆在桑干河作战,三次将他打败,俘获其大量人马,耀武漠北,凯旋而归。此时突厥叶护刚刚发生内乱,忠嗣率强盛军队以威震慑,乌苏米施可汗害怕请求投降,却变化拖延不到。忠嗣于是在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个部落之间使用反间计策,攻打米施可汗使之败逃。王忠嗣于是出兵讨伐,夺取其右厢而归,其西叶护及毗伽可敦、男西杀死葛腊哆,率领其部落一千余帐进京朝拜,于是授予左武卫大将军。第二年,又击败怒皆及突厥的军队。从此塞外安定,虏人不敢来犯。天宝三年(744),突厥拔悉密等九家姓叶护联合攻打乌苏米施可汗,将其首级传到京师。四年(745),忠嗣被授予御史大夫,充任河东节度采访使。五月,被封为清源县公。
王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凭借国家的力量,来捞取个人功名。”训练兵马,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补上。有一把重达一百五十斤重的漆弓,曾贮在袋中,表示没有多大用处。军中士卒都日夜思战,由于常常派遣侦探观察敌方的薄弱地方,然后出奇兵攻击,因而士卒喜欢这样做,师出必胜。每次军队出战,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
四年(745),王忠嗣又兼任河东节度采访使。从朔方到云中,边境线长达数千里,在要害地段开拓旧城,有的地方则自己制定规则,开拓边域各数百里。自从张仁亶守边四十多年之后,忠嗣继承此事,北塞的胡人又停止了战事。五年(746)正月,皇甫惟明由于在河、陇战败,忠嗣由此担任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这月,又暂替朔方、河东节度使事。 忠嗣佩带四种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都归其掌握,自建国以来,还未曾有过这种事。
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好大喜功,令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今青海西宁市西南)。王忠嗣奏称,石堡形势险固,不宜轻举妄动,“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以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上言切谏,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六年(747),董延光献计请求攻占石堡城,皇上下诏命令忠嗣分兵接应他。忠嗣勉强服从,等到董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却上奏说是王忠嗣延缓出兵,因此导致战事无功。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忠嗣曾经说:“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召见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适逢哥舒翰代替忠嗣为陇右节度,承蒙皇上宠爱,因而上奏说忠嗣为冤枉,辞语非常恳切,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忠嗣赎罪。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十一月,被贬为汉阳太守。七年(748),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第二年(749)王忠嗣暴死,年仅四十五岁。






统帅 A
(王忠嗣有向必摧,能当辄破,频与吐蕃战於青海、积石,皆大捷,又讨吐谷浑于墨离军,虏其全国而归。于时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
武力 S-
(王忠嗣将家子,尝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玄宗曰:“忠嗣敢斗,恐亡之。”俄吐蕃大出,欲取当新城,晨压官军阵,众不敌,举军皆恐。忠嗣单马进,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独杀数百人,贼众遂乱。)
军谋 A+
(王忠嗣少有武略,玄宗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天宝初,突厥新有难,忠嗣进军碛口经略之。乌苏米施可汗请降,忠嗣以其方强,特文降耳,乃营木刺、兰山,谍虚实。因上平戎十八策,纵反间于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部,攻多罗斯城,涉昆水,斩米施可汗,筑大同、静边二城,徙清塞、横野军实之,并受降、振武为一城,自是虏不敢盗塞。后以持重安边为务,不生事。有漆弓百五十斤,每弢之,示无所用。军中士气盛,日夜思战,忠嗣纵诡间,伺虏隙,时时出奇兵袭敌,所向无不克,故士亦乐为用。自朔方至云中,缘边数千里,当要害地开拓旧城,或自创制,斥地各数百里。自张仁亶之后四十馀年,忠嗣继之,北塞之人,复罢战矣。)
智略 A+
(王忠嗣雄毅寡言,机敏神速。及为将,长辔利策,由中制外。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及天宝中,忠嗣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吒哉!)
内政 B
(王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但训练士马,缺则补之。初,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
魅力 S-
(王忠嗣明迈激朗,信廉仁勇,处盛权不得以非理挠,临大节不可以危亡动,故当世号为名将。先是,李林甫忌其功,日求其过。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明日见责,不失一金吾、羽林将军,归宿卫;不者,黔中上佐耳。”呜呼!此诚乃折冲厌难之臣,慷慨义烈之士也。)


全史人物评鉴-王忠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