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yzen 2700X评测,可能最有诚意的升级是原装散热。

去年AMD凭借ZEN架构的锐龙系列打了一场翻身仗,虽然产品各方面表现距离intel稍有差距,但是凭借高核价比还是足可以跟intel一战,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十年以前两家各展所长互相较劲的时候。今年ZEN架构迎来了一次升级,从zen升级为zen+,从14nm升级为12nm,其他一些功能也小幅度的升级了一下,AMD也有了类似于intel 傲腾的硬盘加速技术,storeMI。目前这个软件目前只免费提供给AMD 400系列主板,AMD 300系列另有收费版本。

原装散热器方面AMD也做了一些调整。一代锐龙里1600X、1700X和1800X都没有配备原装散热。二代锐龙里把这些带X的高频六核心、八核心产品的原装散热都补上了。唯一可惜的是2600的原装散热并没有跟1600一样,而是降了一级用了与1200、1300X、1400相同的幽灵stealth。2600X的原装散热与1600相同,用的幽灵spire无灯版。2700的原装散热与1700相同,用的幽灵spire RGB版,2700X的散热相当于幽灵MAX的RGB版,不过把底座改成了热管直触比较遗憾。



青哥觉得锐龙一代最值得买的是1700,因为带原装散热,且价格差距大,超频能达到的频率上限基本一样。而二代最值得买的不是2700,而是2700X。2700与2700X的定价只相差200,官超+更强大的散热完全值回差价。有何理由选2700不选2700X呢?
所以啊,青哥我就入手了一个2700X。顺便对比下我去年买过的1700。


四热管直触下压式散热。

侧面有两个有防尘塞的插孔和一个小开关,小开关看档位应该是调整风扇转速的,两个插孔一个是接主板RGB插针,一个是接主板USB2.0插针。接主板USB2.0插针可以使用由散热器代工厂酷冷提供的控制软件调整灯效。接主板RGB插针可以进行灯效同步

安装方式还是以前的杠杆卡扣。比上螺丝的更方便安装。

像其他的原装需要上螺丝的要先拆下主板自带的扣具,只保留主板带的背板在安装散热器,确实麻烦。

散热器灯效,使用酷冷的软件可以对光圈灯,LOGO灯,风扇灯分别进行调整。




X470相对X370主板普遍的加强了供电,其他方面差别不大。这次我选的是技嘉的X470 WIFI,主要是懒的接网线。

供电OK,直连CPU的M2接口送了一个SSD散热片



内存和显卡槽都进行了加固,防止大力出奇迹连根拔的问题。







主板的灯光质感不错,BIOS里提供多种模式设定。如果不喜欢灯的话也可以关掉。



这次测试试一下2700默认和超频,在对比一下1700超频。

2700X的频率已经是ZEN+的天花板了,单核睿频4.3G,全核心睿频也能达到3.975G。问了其他一些2700X超频用的朋友,稳定4.2G的电压普遍在1.4-1.45。但是个人不建议超过1.4V使用。我之前1.4V能稳定4.2G那颗已经BOOM了,实际测试的这颗是换新回来的,需要1.45V才能4.2G。



在温度方面,都使用2700X原装散热的情况下,2700X默认温度控制的很好,在3Dmark CPU测试和综合测试中没有高于65度。而超频后的2700X和1700都超过了70度。这说明如果需要超频使用,还是需要更换更好的散热器。个人建议买2700X不要超频,默认频率已经足够高了。
2700X默认


2700X 4.2G


1700 3.975G


以下是一些测试项目的特效设置,为了更简便,青哥就不放每个测试项目的截图了,贴出特效设置,最后直接放总结表格。
Unigne的三款测试软件,质量选高,分辨率1080P,成绩取分数。



MHOL测试工具,1080P,关抗锯齿,成绩取分数

生化危机6测试工具,1080P,关抗锯齿,其他高,成绩取分数。

古墓丽影:崛起,1080P,全局设置高,抗锯齿FXAA,成绩取综合帧数。


GTA5 1080P,抗锯齿FXAA 其他选非常高(上面还有一档极致)



神舞幻想测试哦工具,一般成像测试

测试成绩如下。

以2700X默认为基准,2700X超频4.2G之后的总体提升并不大,在全核心高利用率的测试项目中提升5%到8%,而实际游戏当中提升不到3%。这与默频足够高有一定关系。特别是游戏利用不到这么多线程,实际的睿频频率也上的去,所以游戏玩家没有太大的必要在超频使用。
对比1700超频到3.975G,2700X在频率和架构的双重提升下,也没有占到太大便宜,最多只差6%,看来AMD此前说的同核心同频提升3%并没有什么水分,(注:intel此前架构升级一次的同核心同频性能提升大概是7%左右,六七八三代架构没有变化所以同核心同频性能没有提升。)
在内存兼容性方面我单独做了一次测试,在2700X+X470平台上,用四对3200 C16和一对3200 C14的条子测试超频,只有C14的一对在把时序调成C16的情况下能上到3400,其他的只能稳默认XMP 3200频率。
在1700+B350平台上,都只能稳定默认XMP频率。
此前BOOM的那颗2700X,有两对内存连默认XMP都无法稳定,疑似本身就有问题。
平台功耗情况如下。

锐龙二代的功耗表现跟一代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2700X搭配1070,超频之后出现的平台功耗最高不到360W,默认不到330W。额定450W,12V输出400W以上的电源就足够。
2700X测试优缺点总结以及选购建议:
优点:
核价比高,更适合游戏直播,渲染视频等吃CPU线程的领域。
原装散热好,不超频可以完美压制。
默认频率够高,没有太大超频折腾的必要。
缺点:
稳定性稍显不足,建议购买盒装比较稳妥。
CPU和内存依然是超频困难户。
建议:
2700X适用于不懂超频,预算有限,但是又对CPU线程有一定需求的用户。比如游戏主播、小型影音工作室、游戏工作室等。如果只是单纯玩游戏或者有采集卡之类辅助硬件的主播,个人还是建议选择8700K。
2700X搭配1070、1080显卡对电源的需求也不是很高,一般额定450W,12V输出在400W以上的电源都可以喂饱,稳妥一点可以选择额定500-550W,12V输出在450W以上的电源。
2700X默频用原装散热即可,如果追求更好的体验可以更换更好的下压式散热,或者一百以上的塔式散热。
已经有1700、1700X、1800X的用户可以不必升级2700X(土豪除外)。毕竟锐龙二代最有诚意的升级是2700X的原装散热。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考虑收一个。
本次内容就是这些,感谢能看到这的朋友,如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者您想让我去测试什么的话,可以在帖子下面留言,能做的我会尽量去做。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尽量转发,评论,点赞,丢硬币打赏。给我一些持续更新的动力吧。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