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式返回说明解析——2

地球存在自转,其中包括它的液态海洋和气态海洋同步自转,因此,同步静止也叫同步移动,但同步并不同速,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层空气移动速度都是不同的,海拔越高,同步自转的空气移动速度越快,计算任意海拔高度空气移动速度很容易,地球半径加上海拔高度乘以3.14再乘以2就是这个海拔高度的同心圆周长,用周长数据除以二十四小时之中的共计86400秒,获得的数据就是这个海拔高度空气的同步自转移动速度。不同于3600公里高度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速度,36000公里高度同步静止(或者叫同步移动)是入轨速度,36000公里以下仅仅只是不同海拔高度的同步静止速度(或者叫同步移动速度),而非入轨速度,除了相同质量密度比重的气态海洋以外,超过周边空气物质质量密度比重的物体都会向下坠落,因此,即便是返回舱在某海拔高度与周边空气达到了水平面同步静止(或者叫同步移动),下落过程中这种水平面同步移动速度就会被打破,我们从来都不可能看到陨石流星雨在视觉感观上是垂直向下的,都是大幅度倾斜角度划过天际,返回舱亦是如此,这是返回舱向下落的表现形式,换着向上升的热气球正好相反,返回舱会向东划过天际,热气球会向西飘移,如图所示:老榕树下有人放飞了一个热气球,十分钟以后(也就是600秒以后),老榕树从A点到B点移动了278公里,而老榕树头顶上空海拔某高度空气同时同步移动了282公里,那么,十分钟以后,热气球会在如图所示图中的哪个位置?有a、b、c、d四个位置选项,首先,与老榕树周边空气同步同速的热气球是不可能真正的静止不动停留在a点位置,a点位置可以排除,某海拔高度同步不同速的282公里bd点位置也可以被排除,因为,与地面老榕树周边空气同步同速的热气球移动距离不可能超过278公里到达282公里位置,现在只剩下c、d两个位置,d点正好处在某海拔高度同步同速同心圆扇面的278公里位置,理论上说,热气球移动距离最多也不会超过278公里,但我们还必须考虑热气球的质量惯性与升空过程中周边空气移动速度越来越不同步因素,之前说过,包括液态海洋气态海洋在内的地球自转同步,但不同海拔高度同步不同速,热气球是与地面老榕树周边空气同步同速,越往上升空,同步自转移动速度就会与周边空气移动速度愈加不同步,比热气球水平移动速度赶快的周边空气就会轻微的将热气球推到比278公里更远的c点位置,尽管如此,在老榕树下放飞热气球的人看到的热气球仍然是向西飘移的,由于热气球质量小,质量惯性亦小,高空不同速空气很容易将向西飘移的它向东推行一段距离,又因为热气球质量惯性小,它的惯性也就没有那么任性,当然还包括靠气态海洋浮力它的升空速度缓慢,反观向下降落的返回舱,下落速度比靠气态海洋浮力升空的热气球快很多,关键在于,由于质量远远大于热气球,质量很大,质量惯性亦大,不仅仅周边不同速空气无法撼动它的任性,下落过程中必然与周边不同速空气产生剧烈碰撞摩擦,碰撞摩擦之后,不能说一点也没有改变原有速度距离,只是改变的不是很大,也就是说,本应该降落在282公里的地面,由于受到同步不同速空气摩擦阻力作用,下落过程中,它可能会落在281.5公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