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冕 同人 莱茵协约 外籍军团

2022-06-12 11:36 作者:向菲力欧  | 我要投稿

单位数据

生命值:140

量产设施:盟军步兵训练营

量产要求:无

造价:$175

生产时间:4.5秒

移动速度:50

清雾范围:500



步枪——

单发伤害:8

平均开火间隔(ROF):0.27秒

DPS:29.6

射程:175

伤害类型:枪弹


蝰蛇导弹——


单发伤害:60

射程:300(低于驻军射程)

杀伤半径:20

半径伤害:10~60

伤害类型:震荡


技能:毒蛇猛击      $75

在1秒前摇后发射一枚速度1500的导弹,命中敌方驻军建筑时,对一个步兵造成直接120点震荡伤害。

冷却时间:30秒


(特殊机制):

命中敌方载具时,3秒内减速25%,不可叠加,同样不可以和其他单位的减速效果叠加,取最大值。


受伤害百分比:

枪弹100%    机炮150%    穿甲20%   

高爆100%    肉搏100%    中子100%

电击1000%   光谱100%    震荡100%  

狙击100%     毒素100%    火箭20%

破片15%       榴弹100%    冲击100%



制造国:

法兰西鸢尾国、尼德兰联邦·比利时大区


设计方:

法国地面武器集团(GIAT)、FN公司

量产方:

法国地面武器集团、HK集团、UF PRO个人防护商、FN公司


基本装备——


5.7毫米中威力弹突击步枪

M·U·S·T 个人单兵战术装具

蝰蛇单兵导弹发射组和弹药

莱卡LKOK12 二代先进战斗瞄具(ACOG)

便携式隐蔽智能炉灶以及蜗牛鹅肝套餐


战场情报已经揭示:

共赴胜利:

外籍军团的兵源征召机制非常的难得和划算,同时体系也非常成熟稳定,每年外籍军团的训练驻地都为莱茵协约提供大量优秀的一线作战兵源。在特化改进后的外籍军团专门承担野战部署任务,有着还算丰富作战经验的他们为莱茵协约提供源源不断的野战基础步兵。


非洲独狮:

作为莱茵协约的基层野战步兵,外籍军团的集群攻击能力却存在一定问题,在大规模巷战争夺中非常吃补给资源。同时大规模步兵冲击也会让他们难以维持阵线。相比于其他国家特化反集群步兵和反驻军能力的基层步兵单位,外籍军团显然不擅长在烈度极高的步兵战中维持战斗力。


沙漠毒牙:

外籍军团搭载了单兵轻型震撼导弹发射器,以代替手榴弹来加强火力,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敌方目标时,蝰蛇导弹都具备较为凑合的效果。但是对后勤的消耗较大,所以不推荐持续补充这种消耗品,除非有极有必要,因为这种补充是需要代价的。


鲜血阵线:

作为莱茵基层步兵,外籍军团有着在莱茵步兵中着独特优势,那就是其征召方式即便在较为严格的标准下,都能够快速训练大量部队,部署价格和速度都非常优异,或者说相对性价比很高。他们往往会不计代价的被派遣到高消耗低价值的战场中,用鲜血捍卫自己的职责和国家。如果你觉得步兵战中陷入人数劣势,那就大量部署即可,他们会用身躯填补这个空缺。


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莱茵协约安全理事会开始规划了新的作战体系和任务。在第三次莱茵协约联合安全最高会议上,德意志凯撒国提交了一份提案报告,该提案细节内容非常多,提案名为“莱茵陆军步兵职责”,大致分析了莱茵成员国各国的防卫能力和潜在任务。在以往的战争中,步兵装备体制各式各样,有着不同的职能和突出能力。因此特化步兵的战斗能力是可行的,新的提案并不会统一化莱茵协约阵营中的步兵职能,而是根据不同地带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特化各步兵集群的优势。并且对未来可能继续与苏联全面战争,或者与拜占庭进行的冲突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和步兵部署方案。德意志凯撒步兵依然要承担前线防卫任务,各国也要在自己防卫目标上,强调自己基础步兵的独特能力。

    这一提案的最终结果就是莱茵协约的主要防卫责任承担国家,均保留了自己的几个步兵大兵种,并存在着特殊职能倾向的作战能力,如德意志凯撒国专精于机械化突击作战的装甲掷弹兵师,专精于空降和轨道空投作战的空降猎兵师,擅长机降作战的空中骑兵师,专精丛林袭击和快速攻击的边防纵队,与大规模城市化阻滞作战的燧发猎兵师。

空降猎兵部队是莱茵步兵精锐中的精锐

    其次是提案也说明了莱茵协约对外干预力量,和野战打击力量的责任分配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这种明确的定义,但实际上德意志在苏联境内活动数量最多、也是最主要的部队就是燧发猎兵部队,现在德意志凯撒希望该责任移交给法兰西鸢尾来执行,燧发猎兵部队将会专职城市化阻滞作战,而非以往的野战中坚力量(高质量填线部队)。法兰西鸢尾也接受并承接了这一项工作,因为从外交、政治、军事等多重角度上来说,对外干涉部队确实是法兰西比较擅长的措施,在维持非洲影响力的几十年行动中,法兰西一直在采用军事力量保证自己在非洲的地位与利益,同时维持着非洲的秩序,避免三天换一个总理的乱象出现,也遏制了红色势力和拜占庭复兴主义对非洲的侵蚀。(避免人民被解放,确信)所以,法兰西深思熟虑后,挑选了一向骁勇善战的外籍军团来接替燧发猎兵部队的任务职责。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外籍军团经历过巨大的扩编和增加架构能力,从一支强大的师级部队,进化为集团军级别兵种。其征兵和训练机构都在非洲地区大幅度扩展增加,以满足法兰西对该单位的部署需求。但是,这支饱负盛名的部队,它丰富作战经验和较为不错的单兵装备等传统并没有被抛弃,训练强度也没有大幅度下滑。外籍军团逐渐在战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训练体系来进行战力维持和编制数量保障。以承担莱茵对外作战的基层任务。他们被赋予法兰西承认的国籍,并骄傲的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服役公民。服役公民在莱茵各阶层非常受到尊敬和优待,作为莱茵在危险环境下甘愿奉献生命的勇士,保卫莱茵协约的安全与稳定,这些军人无论是在役或是退役都被人刮目相看,孩子们在学校里就要被教授尊敬军人,崇尚军队。所以在莱茵成为服役公民,对非洲国家的人民来说,对个人乃至家庭都是非常好的一条道路,很多家庭从小就磨炼孩子,令其16岁后满足外籍军团的征兵标准,从而改变家庭命运。他们在军队中就被磨炼为有着勇敢、无畏、为法兰西乃至莱茵奉献,视其为真正祖国等坚定信念,更是采用催眠式引导,科学的灌输这些思想。从而保证其退役后在法兰西等国的生活稳定,成为合法公民,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继续和普通人一样被剥削)

非洲依旧危机四伏,安全问题堪忧

    战后科技飞速进展,外籍军团也开始着手提高自己的作战能力,毕竟是承接了对外行动的首选基层步兵,也必须让战斗效率达到这一标准。后勤局接收工作后,开始指定和招标外籍军团的标准制式装备。首先要淘汰的就是法兰西陆军普遍使用的FAMAS突击步枪,随着各国更先进技术的进步,神州的外骨骼技术和盟军已经选用的增厚型SPS(士兵防护系统),也就是龙炎军和维和步兵的那两套防护套装,甚至苏联在战时组建的赤卫军、突击队等巷战特化部队中,加装厚重陶瓷板,手持波波沙这种老式冲锋枪,在近距离对盟军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就更别说当芬兰近卫猎兵拿着索米和苏军对冲时,盟军部队的心理阴影面积了。(什么苏芬超人)

第二次大北方战争中的芬兰步兵

    显然这套防护措施下,原先的5.56口径步枪并不能面对新的考验,法国地面武器集团和法兰西陆军已经通过测试认为,在400米数据模型靶上,使用M4A1发射M855A1步枪弹,对伊甸尼亚的增厚型SPS仅能达到7%不到的贯穿率。这种使用硬质合成纤维和陶瓷合金防护板组成的全向防护套装,对小口径弹头的动能吸收力非常强大,法国国家宪兵特勤队GIGN已经采用了该系统防护,并进行深入性分析,认为就算是在近距离的巷战射击中,该套装能够保护士兵在ADK45突击步枪的多次射击中无恙,甚至保持作战能力。同时苏联方采用的ADK45步枪也换装了新式弹药,以忽略精度和后坐力为代价加强穿透性,在新的轻武器局势面前,为外籍军团更换步枪的课题愈发紧促。

ADK45步枪成为苏联步兵的象征之一

    对于外籍军团和后勤局来说,一套价格低廉并能够大规模列装的通用型步枪可不是一件易事。为了节约经费和节省工时,尽快上马新步枪计划,后勤局审查了上一届伊甸尼亚陆军维和步兵主力轻武器选型。在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伊甸尼亚组建了维和步兵部队,以维持盟军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和伊甸尼亚自己的海外利益,其武器选型计划同步进行,不过莱茵供应商参加竞标时也没有报以太大期望,因为众所周知伊甸尼亚启动的所谓先进步枪计划从来都是大饼和欺骗技术,往往来说赢得所谓的先进步枪计划的产品只有M16,这次也不例外,想都不用想,柯尔特公司的M16A5和M4A4必然会取得最终胜利,以各种理由淘汰其他竞品,选为新一代主武器。所以这次HK公司也没拿出来改良后的简化版的G11完成体——G11A1突击步枪,而是拿出来非常受到欢迎的HK417战斗步枪,以强调高可靠性、低成本和成熟生产线与弹药通用性和训练通用性等,让后勤要求优异的一款产品来参加竞标,以嘲讽伊甸尼亚只选择AR15系列产品的虚假竞标。

伊甸尼亚先进步枪计划先后五次,耗时十几年,次次都是M16获胜,HK公司很难不流汗😅。

    比利时大区FN公司则派遣了非常具有科幻造型的FN1950A2,采用5.7毫米高穿透性弹药来获得强大的倾彻力,以贯穿敌人防弹衣。柯尔特公司当然拿出来了M16A5和M4A4,并且信誓旦旦的相信自己肯定能够获得竞标。但是这场本身就“结局已定”的维和步兵主武器选型冒出来个怪家伙,那就是雷明顿公司的Grummond-8泵动式霰弹枪,Grummond系列是雷明顿公司还在测试的一种全新思路的特殊霰弹武器系统,通过枪口约束器和全新的弹药与发射药组合搭配与排列,减少霰弹散步,大幅度提高存能与穿透性,从而能够在400米距离有效攻击敌方步兵,也就是尝试紧跟步枪射程。尽管外界认为这种逻辑简直匪夷所思,而且无法完成,但雷明顿公司依旧视其为拯救自己在军售市场份额的最后稻草,最终在8型上得到了技术性突破,大名鼎鼎的格曼德8型霰弹枪横空出世,准备大展拳脚,问鼎维和步兵主武器选型。

8型霰弹枪和SPS防护套装非常经典好用

    选型过程中fn公司的F1950率先被再次淘汰,理由是就算改良了一点射击习惯,仍然和ar系步枪训练模式差距较大(FN老传统了,天天开发非AR操作习惯武器),甚至还使用新弹药,造成后勤额外开支,直接被淘汰。HK417则以价格高于M16为理由被淘汰掉。最后雷明顿公司的8型获得了最终竞标成果。这种超高动能小幅度散射大号合金,以高热能破甲射流侵彻目标的霰弹枪几乎不需要什么精度可言,而破坏力也十分优秀,可以轻易摧毁带有常规防弹衣的步兵模拟标靶。因此在传统的那些规则条框中一路疯狂得分,伊甸尼亚军部最终也选择接受这个黑马产品,也就将错就错了。

考试项目多年不变,还涉嫌贪污问题,谁知道这次又有什么内幕。

    当然焦点拉回莱茵协约内部,这次步枪选型将会直接选择各公司已有产品,并且采用上次伊甸尼亚先进步枪计划的竞标数据,以节省测试经费、评估经费和开发经费等问题,为了直接快速的投入量产,后勤局只需要做出数据对比,选中一款产品直接着手量产即可,这样非常省力省钱省时间的方式,令不少人怀疑后勤局对外籍军团不是很上心,有着偏袒德意志部队的倾向,不过也没有实际证据来证明罢了。(这种事上哪找证据)

    在经过“激烈”的角逐后,后勤局一拍板敲定了比利时大区FN公司的F1950A3获得列装,这种改型在原有基础上除了解决可靠性问题和适配性,还进行了战术构件补强和模仿,以大幅度提高人机功效和贴近原法玛斯的使用习惯,更换了440毫米长枪管,最为重要的是,改为使用新式的5.7毫米中威力高穿透性中威力弹,简单便宜,但是性能暴力。该步枪使用标准性大批量列装弹药时,弹头装药120格令时(7.8克) ,枪口初速可达980m/秒、动能3200焦耳、400米时仍然能够保持2700焦耳的动能、射速可达800发/分,该弹药散步很低,在1000米内存能相当不错,几乎准的离谱,精度几乎能够达到7.62*51mm全威力弹药的两倍多,射程增加了一半,这是因为其存能的提升非常优异,风阻降低了40%,后坐力也不高。这样的射击初衷,就是为了大幅度提高5.7毫米弹药在中距离的彻甲能力,根据德马尔公式计算的参考,标准弹0米面对垂直均质钢装甲时穿深27mm,400米穿深16mm,虽然在450米后因为弹头质量较轻等原因衰竭严重,根据后勤局数据模拟,在使用该弹药时,400米处对SPS防护套装贯穿率60%左右,对龙炎军的防护措施能达到40%以上,后勤局认为能够满足步兵作战标准,因为极大的威胁盟军的SPS防具套装的水平就足以达到外籍军团的武器标准。虽然报告指出龙炎军等部队装备的新锐步枪可以在最大800米处发挥稳定,从而形成作战距离优势。但是后勤局认为外籍军团不会有与龙炎军对峙的情况,同时也不指望其能够有效威胁到龙炎军。(差不多得了)    

F1950初步测试型号

    为了尽可能在合适距离发挥这款步枪和弹药的优势,莱卡公司为其配备了LKOK12 二代先进战斗瞄具(ACOG),这种初代量产型一体化集成电子瞄具仿照了伊甸尼亚的电子化acog镜,虽然相比于伊甸尼亚的陆地勇士系统来说,阉割了第三代热成像和敌我识别系统,仅保留了低清版二代热成像和简易友军标识观测能力,依然具备了弹道计算机和横风传感器,并且根据距离自动在1.25倍-4倍电子通道进行切换,以快速瞄准并攻击中近距离的敌人,也具备自动校准功能,在对落点进行分析后,该设备可以根据枪械目前的情况进行小范围调整自己的弹道计算机,从而让设备能够在更多时候正常运作,这些能力均大幅度提高了该步枪的作战效能。

F1950加装LKOK12的早期测试型号

    相比于强大的穿透力来说,外籍军团配备的防护措施就稍显逊色一点。虽然UFPRO公司有着第二代M·U·S·T个人防护装具,但后勤局考虑到外籍军团庞大的数量,以及莱茵各国其余中高级步兵的需求,还是尝试招标了其他防护措施套装,但似乎都不如直接二手货更合算,现有的大量一代MUST更加快速、节约,只要将一些部队的该装具退役下来更换更好的,就能直接得到现成的装具。第一代套装在性能上其实也不遑多让,是按照能够在400米外抵御M855步枪弹的标准设计的,在最大防护性上不次于SPS太多,但总体防护和全向防护上有所欠缺。在模拟测试中与维和步兵在高烈度作战时,很容易在很多脆弱部位被霰弹击伤。但相比于原先的二次世界大战早期列装的防弹衣来说,还是较为不错的提升。

    外籍军团的兵源都有着较为优质的体制条件,尤其是人种优势,令其拥有更大的负重力和长途跋涉能力(以及超低招募成本等)。这种身体素质带来的提升可以小幅度提高其机动性——但二次世界时很多国家已经全军机械化,这种所谓的优势几乎荡然无存,于是后勤局想要充分利用起来这种小优势,此外另一个问题是随着战场与环境的愈发恶劣与严酷,谁都清楚外籍军团这样的部队缺乏火力支持,步兵单位在战场上越发成为辅助性单位或者阵线部队,并不具备什么太多作战能力和单位摧毁力。莱茵协约希望能够给予这种野战部队一些攻坚能力的补充和火力提升手段,盘算了半天后他们决定为其列装一种由法国地面武器集团生产的小型的对地导弹,以部分代替手榴弹作为更高效的投射方式,顺便还能替换轻重各式反坦克火箭筒与导弹,来提高基层步兵的火力投送能力。

沙蛇导弹能力非常优秀,但已经过时

    蝰蛇LI导弹是沙蛇导弹的改良一次性版,同样专精于小型化与步兵适配能力。该设备与导弹本身直径80mm,长1米,重6公斤。似乎和AT4没什么太大区别,但该设备实际上是莱茵先进火箭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体现之一。不大的体积和还算不错的重量,却能够让其导弹具备2千米的制导攻顶射程和3千米的最大射程,700毫米的破甲穿深射流,最大过载8g和260米/秒的飞行速度,以及还算不错的抗干扰能力。单兵可以携带多枚进行长途机动,打完就抛弃掉,并且拥有较强的爆破能力,能够对建筑内步兵造成较强杀伤力。但是缺点也有一些,首先成像分析式红外锁定系统虽然抗干扰性尚算凑合,能够保证30%左右的追踪性,但受制于较小的功率与计算系统,发射前识别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便射手被要求在射程富裕内锁定,保证目标不会脱离射程,此期间被直接射杀的概率也同样相当之高。(指导弹还没打出来就被对面的三眼统射死)同时大量的该型导弹如果不加以节制使用,对补给线的压力非常之大,莱茵本身维持微妙的后勤补给系统经不起外籍军团这种体量的部队肆意使用该导弹作为主要输出方式。因此动用该导弹进行应急火力补充的话……代价恐怕相当之大,每个指挥官应该深思熟虑的使用,同时承担对后勤造成额外压力的支出,以部署更多的无人机进行运输弹药。    

蝰蛇更像是带有瞄具和制导的AT4,很紧凑

     外籍军团无异是权衡和紧急政策下的产物,但我们依然能够管中窥豹似的了解后勤局对其余国家武装力量的不同态度和数据主义,在他们眼里,外籍军团已经成为了莱茵的货币,可以被消耗,可以被牺牲……不同于燧发枪猎兵之类的德意志本土的基层步兵。他们的鲜血,将会撒在别人的土地上……而不是自己的故乡……不属于自己故乡的地方……

    是人都会有畏惧,而莱茵懂得如何让畏惧化为力量……这些人以自己的血肉为筹码,行走在职责与荣耀的躯壳当中,祈求些许的救赎……因为他们的命运也被迫绑上了这架停不下来的战车中……迈向死亡……



单位语音:

出厂:

部署完毕


选中:

外籍军团报道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志愿步兵,向您报道

我们是法兰西的义肢

法兰西是我的第二故乡

响应法兰西号召而来


移动:

步行中

前进到下个位置

指令下达

长官给命令了,动起来

快快,双腿跑起来


攻击:

发起攻击!

步兵攻击!

注意协同作战!

瞄准器启动

短点射!

维和?哈哈!(对维和步兵)

我要让你不能呼吸(对维和步兵)

强大,但没见过血(对龙炎)

空有数量,没有质量(对动员兵)


技能:

蝰蛇导弹准备!

启动导弹系统!

导弹预热,快!

准备远程爆破!

尝尝这个!

送你一发蝰蛇怎么样?

你走到头了


进驻建筑:

我不太擅长巷战

别无选择,进入房屋

这个建筑射界开阔

很适合固守

进驻掩体,固守待援!


战斗中:

横风传感正常

连续点射!连续点射!

压制射击,压制射击!

正在射击

矮小不堪(击杀武士)

你的装甲强大,但灵魂瘦弱(击杀龙炎)

处男,我杀过很多人(击杀龙炎)

不过是虚伪的皮囊(击杀维和步兵)

浪费生命(击杀动员兵)


移动攻击:

开火开火!

扫射!扫射!

交火开始!

辅助瞄准,可以对射

命令下达了,前进攻击

掩护射击


清楚驻军:

哼,再嚣张啊

连房带人全部解决

准备攻坚

注意窗口


遭到攻击:

我被压制了,抬不起头来

敌方火力很猛,冲击受阻!

我们遭受重创!


撤退:

攻坚失败,需要支援!

仅凭我们是不行的

需要装甲部队支援


被击毁:

不……

我还……不能死……

女儿……对不起……

日冕 同人 莱茵协约 外籍军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