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也做器材党 !“专业”瑞平《红楼梦》《甄嬛传》《知否》!

看惯了红学大师的点评,拉片大V的分析,今天咱们看点新鲜的——摄影女大学生“专业”器材党瑞平分析《红楼梦》《甄嬛传》《知否》背后中国电视剧的发展与进步。
从1987版《红楼梦》的高楼塌陷于茫茫白雪,到2011年《甄嬛传》里封建王朝的悲情故梦,再到2018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家宅兴衰难有定数,这三部片子都是不同时期观众交口称誉的经典古装影视剧。
87版本《红楼梦》《甄嬛传》与《知否》,究竟哪一部片子是你心里的白月光?欢迎大家在评论中留下你的答案。



哪怕是放到今天,这三部剧仍然有着极高的热度与话题度。无论你打开的是b站、抖音,还是知乎、豆瓣,都能发现它们是长久不衰的“顶流”。



如果说《红楼梦》陪伴了80、90的童年岁月,那么从“臣妾做不到啊”的《甄嬛传》到“指望越多,难免会有些失望。失望越多,就生怨怼,怨怼一生,仇恨就起,这日子就难过了”的《知否》,就是我们00后女大学生私底下的话题了。
可是这三部片子的创作时间整整横跨了31年的时光岁月,31年可以让牙牙学语的婴儿变成唱跳rap篮球俱佳的成熟男人,可以让听音乐的方式从磁带cd、随身听到iphone14promax连蓝牙耳机,也可以让电视剧的拍摄从89版红楼梦的单机拍摄直到现在的专业拍摄团队和4k帧绮映画。
背靠 “流量”IP、女性群像、古装,拥有相似标签的三部影视作品的最最不同之处也出现了。今天,我们摄影专业女大学生也斗胆来“专业”锐评一下这三部片子的画面呈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看到视觉效果更好的画面需要更好的观看屏幕和设备,电视画面想要高清必先用好摄像机。
任何电视剧最后播出的画面与色彩效果都是受到拍摄时的设备、现场的灯光布景、后期的调色以及播放设备等等因素影响,就例如65mm胶片拍摄的电影和拿数字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在清晰度、色彩饱和度和画面质感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早期的液晶电视机采用CCFLS(阴冷极荧光灯)作为光源,色彩不丰富,缺少某些色彩,因而液晶电视色彩还原性极差。因此,87版《红楼梦》在当时的电视屏幕中难以还原现场拍摄出的色彩,所以,在我们父母记忆里《红楼梦》是灰蒙蒙的,并没有很多鲜亮的色彩。

现在,我们的国产电视屏幕已经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管理色彩、对比度、清晰度,对画面进行更精准的调节,呈现更为逼真的画面色彩细节,我们在看《甄嬛传》与《知否》时也就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色彩了。

我们几乎翻遍了全网的花絮和资料,分析确定这三部片子用到的拍摄器材。87版《红楼梦》使用的应该是当时电视台所用的索尼老式磁带摄像机(参考《西游记》),11年的《甄嬛传》使用的是先力电影器材公司的四台SONY高清摄影机加两整套电影镜头,而18年的《知否》则有了成熟的摄影团队拿着SONY威尼斯fs7等专业设备高端器材。科技更新迭代的成果展现在视效画面上就更为可观了。



(插播一条:如果大家发现了三部影视剧更多的设备信息,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讨论!)
明兰说人世间有三件事不能信,第三件就是大姑娘说不想嫁。以三部电视剧都包含的大婚场面为例,摄影师在三场大婚的开头就选择了不同的拍摄方式,这背后折射的就是电视制作行业和摄影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
87版《红楼梦》里,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大婚并没有展现出完整的室内景,而是先出荣国府外热闹的景象,再通过8个特写镜头展现荣国府室内大婚陈设来营造大婚氛围,同时交代大婚地点与环境。



《甄嬛传》里,浣碧一袭红装出门后,马上接永寿宫宫内远景,出嫁的路上从高处的宫殿摇下到送嫁的队伍再接俯拍,从高处俯瞰。
两组大婚都是所娶之人并非所爱。87版《红楼梦》在红色的床榻中坐着贾薛二人,特写缓缓拉进宝玉悲凉的面容,出现了他与宝钗从前金玉良缘的场景,之后特写画面再定格到宝玉的脸上,镜头随着宝玉视线缓缓拉进屏风,闪回出现了黛玉身着喜服站在黑暗里的画面。
最后,宝玉在提醒之下才掀开了宝钗的盖头,画面再次拉近宝玉面容,他眼里再次闪回黛玉身着凤冠霞帔朝自己微笑的幻象,但是下一秒,镜头里出现的却依然是宝钗。

在《甄嬛传》里,果郡王府首先出的是一个仰视的喜字,继而接府内婚宴热闹、众宾客觥筹交错的场景,最后出果郡王喝醉倒在了喜字前,而此时宴席已结束,府内空空荡荡。 相较而言,《甄嬛传》对环境交代更为具体,镜头画面更为宏大,镜头运用摆脱了87版本《红楼梦》更偏戏剧风格的范畴,有了更多景别的转换。87版《红楼梦》在交代人物关系互动时主要靠近景和特写,摄影师依靠现场机位调度烘托宝玉此时哀伤的情绪。
《甄嬛传》时代,摄影技术进一步发展,让摄影师能克服更多技术上的困难,将皇室的恢弘宏大与人物命运悲哀纠缠进行更好表达。
而87版《红楼梦》,受制于拍摄设备和场地等因素,在镜头拍摄上往往是“拍到即止”,《红楼梦》拍摄场地是北京大观园,这座仿古园林更多是为了还原与再现书中之景,因此在拍摄上缺少了一些动线上的考量。
除了拍摄设备性能不足,距离、场地受限也是《红楼梦》多特写、而少景深镜头原因之一。多用俯拍展现大场面,运用大量特写镜头展示人物情绪,或喜或悲,娇嗔怒骂,无不暗示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悲剧。
到了2011年的《甄嬛传》中,拍摄方法更为考究,画面也更加规整,多用对称式构图、框架式构图展示皇权巍巍,在拍摄上也更倾向于深景深镜头,而这对服化道的设计水准和细节把控要求更高,在场面调度和画面呈现上更是突出一个“斗”字,快速的镜头组接使得情节环环相扣,让人观之酣畅淋漓。

摄像机的更新迭代在视觉呈现中最直观的就是景深的变化,在87版《红楼梦》贾薛大婚与《知否》明兰大婚都有相似的一个环节,就是撒帐(撒帐:新人入洞房对拜后,坐于床边,礼官将枣、栗子、桂圆等各种大颗粒果子抛撒向帐中婚床,主要寓意是祝福新婚夫妇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87版《红楼梦》礼官们转着圈把手里的果子撒在婚床上,落在床榻上的果子十分清楚。在《知否》撒帐的镜头中,果子一把把落在婚床之上则有了十分明显的景深效果。


《知否》拍摄的SONYfs7的成像器可提供“散景”,通浅景深使散焦背景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内,更大的成像器也可实现更好的低光灵敏度和更低的图像噪声,这就丰富了《知否》撒帐的画面层次。浅景深的虚化与光圈的组合充分利用光线层次带来了细腻的虚化效果,这也是画面呈现出我们常说的“高级感”原因所在。
《知否》的制作团队重塑了大量古代社会的场景和细节,再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家族生活,所以大部分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都寓意深刻,例如曲水流觞、并府家宴、满月宴等大场面,镜头在阐述剧情的同时更承载了一份展现传统习俗,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在《甄嬛传》的各种现场照片和花絮中我们不难发现,室内现场有很多补光灯进行打光,但是《知否》中的室内戏打光的设备比《甄嬛传》少许多,使用了很多蜡烛进行补光,让蜡烛的光源增加画面中人物的质感,为《知否》营造除了更加自然温馨的家庭效果。真实昏暗的拍摄环境就更加考验设备的感光与低光灵敏度,《知否》专业的摄影团队运用更为先进的设备实现了从前《红楼梦》《甄嬛传》难以实现的视觉效果。

还记得刚开始我问大家哪一部片子是你的心头好吗?其实,无论是哪部作品我们都能讲出无数的优点作为佐证,因为这三部剧在他们所诞生的时代,都是极为优秀的现象级作品,其中蕴涵着导演的心血与巧思以及整个制作团队的共同付出。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十年后的中国影视发展仍需上下求索,在未来的世界舞台寻找更加优解的中国方案。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文 | 郭婧钰
李梓嘉
责编 | 王睿娇
视觉 | 宛嘉欣
审核 | 张暴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