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2023年海外硕博人才归国就业趋势
报告下载到专栏文集查看
本文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归人才在国内的就业市场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深入了解海外硕博人才归国就业的趋势和需求,高校人才网进行了问卷调研,并输出了《2023海外硕博人才归国就业趋势洞察报告》。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海归硕博人才在国内就业市场的新动态和趋势。
核心观点
海归人才数量逐年增长,回国就业趋势持续升温
调研显示,近年来海外硕博人才选择回国就业的比例逐年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内不断出台的海归扶持政策和海归人才福利,以及日益增长的海内外人才交流合作。
热门行业与专业分析
海归硕博人才在选择回国就业时,更倾向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等热门行业。同时,不同专业背景的海归在选择行业时也存在差异,如理工科背景的海归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行业,而商科背景的海归则更倾向于金融、商务服务等传统行业。
求职需求与偏好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海归硕博人才在求职时更注重企业文化、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等因素。同时,他们也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和岗位。在选择工作地点时,一线城市仍是海归首选,但也有越来越多的海归开始考虑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发展机会。
企业招聘海归人才的挑战与对策
对于企业来说,招聘海归人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海归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如何为海归人才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以及如何评估海归人才的真实能力和潜力也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海归硕博人才作为国内就业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正在逐渐改变着国内人才市场的格局。对于企业和求职者来说,了解海归就业的新动态和趋势,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
正文内容
英国、韩国、俄罗斯和美国是海归硕博人才的主要求学目的地
调研数据显示,在参与调研的1062名海归硕博人才中,21%的人在英国求学,12.4%的人在韩国求学,12%的人在俄罗斯求学,9.8%的人在美国求学。尽管美国在海归硕博人才的求学目的地中排名第四,但前往俄罗斯求学的热度已超过美国。这可能与近两年国际关系的变化有关。 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是海归博士人才的主要求学地区
在571名海归博士人才的求学地区分布中,就读于韩国的博士人才占比最高,为25.6%。其次为日本(12.8%)、中国香港 (10.3%) 和中国台湾 (5.5%) 。欧洲地区只有法国、俄罗斯和英国进入前十。这一现象可能与亚洲地区的教育质量和学术环境不断改善有关,同时各留学国家/地区的居留政策也可能影响海归博士人才的求学目的地选择。 海归硕博人才的求学地区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关系变化、教育质量和学术环境等。为了更好地吸引和利用海归人才,各国应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和学术环境,改善居留政策,以适应全球化的人才流动趋势。此外,亚洲地区的教育和学术环境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学生的青睐。各国应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提升自身教育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各国也需要制定更具吸引力的居留政策,为海外人才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机会。
1.海归硕博人才求职趋势:普通公办本科最受欢迎,双一流高校受到博士青睐 在分析海归硕博人才的求职趋势时,最新数据显示普通公办本科在海归博士和硕士的求职偏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根据目前未就业的6389名海归博士人才和341名海归硕士人才的调研情况,普通公办本科以绝对优势领先,为67.7%的海归博士和50.6%的海归硕士首选。 2.除了普通公办本科外,17.9%的海归博士更关注双一流院校。这些双一流高校凭借其优质的教育资源、科研实力以及广泛的社会认可度,对海归博士们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此外,985/211高校也受到11.4%的海归博士的关注。 3.海归硕士的就业意向则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在海归硕士中,高职院校成为了仅次于普通公办本科的求职意向,占比高达24.5%。这表明海归硕士们对于职业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的需求正在增加。此外,4%的海归硕士将民办本科院校作为求职首选,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寻求更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更灵活的课程设置。 4.普通公办本科在海归硕博人才的求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双一流高校也受到博士人才的青睐。海归硕士则展现出对高职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的偏好。这些趋势对于高校和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求职群体提供合适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海归人才。同时,对于正在考虑回国就业的海归人才来说,了解国内的就业市场和趋势也至关重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教育经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和发展方向。
在全球化日益盛行的今天,海外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生追求高质量教育和拓宽视野的选择。最近的一项调研揭示了海归硕博人才的海外经历情况。该调研分析了1062名海归硕博人才的海外经历,发现近6成人才的海外经历超过3年,而且其中75%为博士。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影响。
海归硕博人才的海外经历分析
据调研数据显示,在参与调研的1062名海归硕博人才中,有58.5%的人在海外的学习或工作时间超过了3年。这表明这些人才在海外的学习或工作具有相当的连续性和深度。此外,海外经历为2-3年的人才占比为11.3%,而海外经历为1-2年和1年以内的人才占比均为15.1%。这些数据进一步表明,大多数海归硕博人才在海外的学习或工作时间较长。
博士占比高的现象分析
当调研进一步聚焦于海外经历超过3年的621名人才时,我们发现博士占比高达75%,而硕士仅占25%。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海外国家/地区的博士学制较长,通常为3-5年,这使得博士生有更长时间在海外学习和研究。此外,博士阶段的学习通常需要更多的研究经验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也可能使得博士生更倾向于在海外寻找更好的研究环境和导师指导。
海归硕博人才就业趋势:新一线城市成就业新热点
根据最新的调研数据,近半数的海归硕博人才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倾向于新一线城市。这一趋势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一线城市就业格局,也给新一线城市提供了吸引人才的机会。 海归硕博人才,作为国内外教育资源的优质获得者,他们的就业选择一直备受关注。在最新的调研中,当被问及就业城市选择时,46%的海归硕博人才表示愿意选择新一线城市作为就业地。这一比例远高于一线城市的33%和二线城市的21%。 新一线城市如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等,正逐渐成为海归硕博人才就业的新热点。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对于海归硕博人才来说,他们更看重这些城市的综合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机会。 除了新一线城市外,二线城市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在30个二线城市中,有9个城市的吸引力超过了一线城市。这表明,除了新一线城市外,二线城市在吸引海归硕博人才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 海归硕博人才倾向于新一线城市的趋势,与这些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就业环境息息相关。新一线城市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更优的生活环境,对于海归硕博人才来说,他们更愿意在这些城市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此外,新一线城市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吸引了大量的海归硕博人才。这些城市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居留政策、工作政策、生活配套政策等,为海归硕博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海归硕博人才的就业现状及挑战
尽管海归硕博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但仍然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在参与调研的1062名海归硕博人才中,高达55.8%的人才正在找工作,而已就业的仅占29.2%。此外,尚未毕业的海归硕博人才占比13.1%,而选择创业的仅占2.1%。 进一步分析571名海归博士人才的就业情况,可以发现304人正在找工作,占比高达53.2%,而已就业的仅占31.9%。值得注意的是,尚未拿到毕业证但已回国的博士人才占比仅为0.9%。
海归硕博人才“就业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竞争激烈:随着海归硕博人才的增多,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人才在寻找工作时面临来自其他同样优秀的海归硕博人才的竞争。
期望与现实不符:一些海归硕博人才对就业市场和自身能力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他们的期望薪资、职位和工作内容与现实不匹配。这使得他们在寻找工作时面临更多的困难。
缺乏实际经验:尽管海归硕博人才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但他们在实际工作和行业经验方面可能相对欠缺。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适应问题:由于文化、环境和工作方式的差异,海归硕博人才可能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短期内难以融入工作,从而影响就业竞争力。
为了解决海归硕博人才的“就业难”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实际能力:除了学术成就外,海归硕博人才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行业经验。这可以通过实习、参加培训、参与行业活动等方式实现。
调整期望值:海归硕博人才应该根据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实际能力调整期望值,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建立人脉关系:通过社交活动、校友会等途径,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这有助于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积极求职:在求职过程中,海归硕博人才应该积极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同时,关注招聘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及时获取招聘信息并积极响应。
创业创新:鼓励海归硕博人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创业和创新活动。政府可以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孵化器等支持措施,以鼓励和推动海归硕博人才的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