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长篇课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生涯中十分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长篇课文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精心设计教学导语
精彩的教学导语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使教学的过程严谨而不紊乱。学生能更好的集中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去。
比如在教学《狱中联欢》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我们亲身参加或者观看了许多的联欢会,比如我们的每年一度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联欢会,大家回忆一下,当时会场的布置如何,同学们的心情如何,大家都表演了什么样的精彩节目?现在我们学习《狱中联欢》。
语文长篇课文教学方法
来看看那些身在狱中即将迎接充满光明的新中国的革命者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举行联欢会的,他们都表演了什么节目,你认为精彩吗?哪些节目能触动你的心灵?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地引导下,学生去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二、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读”的训练
对课文精读段落的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课文,反复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要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与作者进行心与心地交流,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我在教学《荔枝》一文中描写母亲吃荔枝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出示了本段中这个句子:“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地读这句话,然后交流,读完之后,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通过交流,同学们理解了,这样细致地动作描写,可以体会到荔枝在母亲眼里是格外的珍贵,她像对待一个小生命一样认真细致地剥开,仔仔细细地欣赏,像个孩子一样高兴,也可以说体会到了母亲对荔枝的一种无比的喜爱,母亲仿佛看到了儿子的一片孝心,心里面是特别的高兴。理解了句子蕴含的深意,我们回过头来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相信同学们又会有一番感受的。
三、突出重点,综合训练
一篇课文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一篇课文的教学体现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但这并不是不分轻重缓急,平均用力,而应该是有侧重点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进行综合训练,一要突出年龄特点,体现训练的阶段性。
在低年级着重进行词、句和朗读训练,中高年级在继续重视词、句和朗读训练的同时,可适当进行段、篇的训练,注重进行默读、复述的训练。二要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每个年龄段应该有重点,每一课的教学也应该有重点。但应当注意,重点和非重点是相互转化的。
这一课的重点,在下一课就会转为非重点。所以在突出重点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的重点。三要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四、渗透方法,融会贯通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当满足于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说出正确的结论,还要引导他们悟出一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应该是渗透。
所谓“渗透”,就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例子让学生从感性上接触某种读书的方法,再逐步地从其他例子中领悟、理解这种方法,内化为一种能力,进而反复运用。(1)从感知语言文字到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再到揣摩吸收语言文字。
这是学习书面语言作品的一般规律,因此也应该是学习精读课文最基本的方法。当然,在整个读书过程中,对形式和内容的掌握是并行的、统一的,但由于有先后有侧重,才形成对形式、内容认识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在感知语言文字阶段,包含着对思想内容的初步理解,而在揣摩、吸收语言文字的阶段,则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更深的理解。为渗透这一基本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时,可以把整个自读过程设计成一个“感知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揣摩、吸收语言文字”的过程,先初步通读课文,主要是读正确,并感知课文的大体内容。
然后细读课文,借助语言文字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要求细读语段,理解语言;品读语段,体味语境;通读语段,增强语感;结合语段,升华情感。(2)联系语境理解词、句、段。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原因就在于反复阅读之后,读者对整篇文章以及文章的各个部分都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把原来不甚了解的词、句、段放在已经理解的语言环境中,其含义就可不讲自明。运用这种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不要在学生读上一两遍课文之后就急于解词释句;二是不要孤立地去解词、释句、析段,而要把它们放在段落里甚至全篇中去领悟。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