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恐不是你的错,和社会学教授唠唠嗑【社会学孟庆延】

2022-03-26 21:02 作者:元气少女SX-Lucky  | 我要投稿


一、现象:人均社恐


00:13


1.人和人说话有恐惧感,“社恐”多,其实是孤独;而“社牛”少,还会有“社会性复活” “社会性死亡/社死”

2.和宠物在一起更融洽,也更愿意为他们花钱(游泳 猫瘟

3.孤独的名句“心情好时孤独如点缀,心情不好时孤独如潮水”


二、社会性反应的本质


02:15


表层原因:时间 金钱 ➡️ 成本

•社交消耗很多成本

•越来越在意自己=社恐

•社交焦虑的原因:社交累(外貌 礼仪 言行举止…表现出一些对方期待的特质)

•特质并不是人的本质


三、你是“人物”吗?


03:46

•是个人物,就要表演物的层面(不随意展现非本人特质/状态

•社交媒体把每个人投放大、公开,人人都能成为一个人物

•给自己扣很多外在东西,就会越来越怕暴露自己某些真实的东西,害怕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反倒不喜欢了/形成某些看法

•尤其:职业场合


四、社恐的本质


05:31


•自我保护机制

•潜台词:万一哪个做得不好 说的不合适,别在意


五、和动物相处


05:48


•相比起来会轻松很多

•在它们面前没有负担


六、和人共处


06:27


•和人共享同一种“意义系统”,和动物不共享

•人们特别害怕伤害自己


七、反观历史


07:02

•有了启蒙的所有观念以来,自己/自我变得越来越重要(我是我的主宰)

•之前有个广告语“我的地盘我做主”

•现代文明以前,神、宗教、祖先是“我”的主宰

社会学角度:现代社会 无限膨胀+无限萎缩

人把自己包裹起来,人和人的距离在拉远,形成了社交中的猜疑链,不知道“本真”的状态。

趋利避害,会让自己越包裹越没有安全感

无限膨胀=没有什么事情比我更重要

无限萎缩=对面的“我” 和 我自己的“我”会不会冲突(如上图的状态)


八、回归日常-群体还有意义吗?


08:47


•个人享受也挺舒服,但真的自给自足吗?

•实际:越来越需要他人 “工业逻辑”

•工业逻辑=需要一起运作,但凡一个不转,整个机器就不动了,人和陌生人的连接需要更紧密,且建立在“功能性”(非兴趣/理念/自然磨合 有外在~关联)的这个核心要义上

•eg.吃饭之前不需要外卖小哥

————

社会学:

强调人需要群体性,因为人从出现的一刻起就是群体生活的状态

先有群体,后有社会学


九、社恐的自我矛盾


11:17

个体:一直处于单个人的状态

个人:不是个体,个体不是个人。

内心越容不得外物/非功利性的其他人进入你的世界,长期以来人和人的关系就只剩功能性关系。

略微像个机器:逃避感情(无感情) 只追求功能性(产量) 人的物化

———————————————

当矛盾出现,心理疾病就会随之而来/潜伏

eg.焦虑 抑郁 躁狂 双向情感障碍…


社恐不是你的错,和社会学教授唠唠嗑【社会学孟庆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