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分析报告(2023版)

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2023-2029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电子废弃物处理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从2022年全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发展环境、市场现状、需求情况、竞争格局、区域发展潜力等角度进行入手,系统、客观的对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2年度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电子废弃物,俗称“电子垃圾”,是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为了进一步鼓励和引导行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5 年 2 月公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 年版)》,从 2016 年 3 月开始纳入基金补贴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品种由以前的“四机一脑”5个品类大幅扩展为14个品类。
电子废弃物经过拆解处理,处理企业获得废塑料、铁及其合金、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废电路板等高价值可回收资源。铜、铁、铝等拆解产物可以进入冶炼企业或再生金属利用企业再生利用,废电路板部分进入再生铜、稀贵金属企业,部分用于出口。废玻璃、废塑料也可以再利用,实现循环发展。

在基金制度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快速发展。从2015年开始,每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量在300-400万吨左右。2021年,处理基金补贴标准的下调对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补贴标准下调直接带来利润下降,间接的影响是私拆问题更加严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的内部分化更为严重,但整个行业的处理量在稳步上升,全年电子废弃物回收量同比增长8.7%至463万吨,回收价值同比增长43%至222.4亿元。
2022年,我国消费电子、家电市场需求收缩,经产业链传导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行业也造成了一定冲击。我国电子废弃物产品回收总量约为442万吨,同比下降4.54%;回收总价值为171.9亿元,同比下降22.71%。

2013-2014年,全国正规拆解量快速增长阶段,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际拆解量从4169.68万台增至7045.4万台。2015年-2016年,全国正规拆解量平稳增长阶段,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际拆解量从7625.5万台增至近8000万台。2022年,受制于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等不利因素,全国具有资质的拆解企业“四机一脑”拆解量约8400万台,同比下降4.32%。其中,我国电视机以3285.2万台的拆解量稳居首位,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空调的拆解量都有1000万台以上。
2022年,我国拆解处理“四机一脑”的拆解产物总产生量约为230万吨,处理量约为228万吨。主要拆解产物包括:铁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铝及其合金、废电路板、CRT玻璃、塑料、压缩机、保温层材料、电动机、(空调)冷凝器等,其中,铁及其合金、塑料拆解量占比达20%以上。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报废进入高峰期,废弃电器处理比例不断提升。相关制度越来越完善,再生资源利用受到国家政策支持,诸此因素决定了该行业的未来市场容量将不断放大、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上市公司的进入,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快速扩张,竞争格局日趋激烈。废电处理基金补贴标准的下调势必影响行业内企业的经营状况,这要求各企业必须持续加大在回收网络、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积极进行行业转型升级,竞争力不足的企业面临淘汰,行业将加速整合,向龙头企业集中。
我国废电精细化拆解能力不足,导致相关可再生资源总体回收率偏低。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改造拆解线、升级拆解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对多种电子废物的高效拆解。同时逐渐由分拣、初加工向深加工综合利用方向延伸,进而提升再生资源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2023-2029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是智研咨询重要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电子废弃物处理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数据说明:
1、本报告核心数据更新至2022年12月,以中国大陆地区数据为主,少量涉及全球及相关地区数据;预测区间涵盖2023-2029年,数据内容涉及电子废弃物处理重点产品产量、销售收入、贸易金额、市场规模等。
2、除一手调研信息和数据外,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招股说明书、转让说明书、年版、问询报告等)等权威数据源亦共同构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上游原料供应商等;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及第三方数据库等。
3、报告核心数据基于公司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4、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
报告目录框架:
第一章 电子废弃物的相关概述
1.1 电子废弃物的内涵及特征
1.1.1 电子废弃物的内涵
1.1.2 电子废弃物的特征
1.1.3 电子废弃物的危害
1.2 电子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1.2.1 化学处理
1.2.2 火法处理
1.2.3 机械处理
1.2.4 微生物处理
1.3 电子废弃物的处理效益分析
1.3.1 经济效益
1.3.2 市场效益
1.3.3 产品效益
1.3.4 生态效益
1.3.5 资源效益
第二章 2018-2022年国际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分析
2.1 2018-2022年国际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发展综况
2.1.1 各国固体废物资源化状况
2.1.2 各国电子废弃物立法状况
2.1.3 全球电子垃圾产生量规模
2.1.4 发展中国家电子垃圾总量
2.1.5 各国电子垃圾贵金属回收工艺
2.1.6 国际电子垃圾监管存在漏洞
2.1.7 国际电子垃圾处理的主要对策
2.2 欧盟
2.2.1 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政策
2.2.2 欧盟对电子垃圾的管理
2.2.3 欧盟给成员国定回收指标
2.3 亚洲
2.3.1 亚洲地区发展状况
2.3.2 韩国项目发展动态
2.3.3 香港地区发展动态
2.4 德国
2.4.1 电子废弃物产量规模
2.4.2 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政策
2.4.3 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现状
2.4.4 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经验
2.4.5 废旧电器回收处理方式
2.4.6 基金管理经验分析
2.5 美国
2.5.1 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政策
2.5.2 电子垃圾产生规模分析
2.5.3 废弃电器电子回收体系
2.5.4 纽约电子垃圾处理状况
2.5.5 基金管理经验分析
2.6 日本
2.6.1 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政策
2.6.2 电子垃圾处理状况分析
2.6.3 家电循环利用规定出台
2.6.4 电子垃圾出口管制加强
2.6.5 基金管理经验分析
2.6.6 废弃电子回收应用项目
2.7 其他地区电子废弃物处理状况分析
2.7.1 荷兰
2.7.2 瑞士
2.7.3 法国
2.7.4 西班牙
2.7.5 加拿大
第三章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相关政策及标准分析
3.1 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3.1.1 电子垃圾处理的立法综况
3.1.2 再生资源回收建设规划
3.1.3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更新
3.1.4 政策积极推动行业发展
3.1.5 电子垃圾再生整治行动
3.2 行业相关标准分析
3.2.1 国家标准汇总
3.2.2 最新标准动态
3.2.3 产品拆解标准
3.2.4 污染防治标准
3.3 行业相关管理制度分析
3.3.1 回收管理体系
3.3.2 有害物质管理
3.3.3 回收管理条例
3.4 行业基金补贴规定分析
3.4.1 基金补贴制度
3.4.2 基金补贴新规
3.4.3 基金补贴标准
3.4.4 基金补贴范围
3.4.5 基金补贴状况
3.4.6 基金体制逐步完善
第四章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分析
4.1 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发展动因
4.1.1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政策利好
4.1.2 资源回收产业发展状况良好
4.1.3 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快
4.1.4 废弃电子产品种类增加
4.2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运行综况
4.2.1 主要处理方式
4.2.2 废弃物处理的必要性
4.2.3 废弃物处理的市场主体
4.2.4 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现状
4.2.5 电子废弃物处理模式创新
4.2.6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
4.3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市场规模
4.3.1 产品保有量规模
4.3.2 产品报废量规模
4.3.3 行业发展效益分析
4.3.4 行业发展特点状况
4.4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市场竞争分析
4.4.1 市场竞争格局
4.4.2 企业布局加快
4.4.3 竞争内容转变
4.5 电子废弃物处理市场存在的问题
4.5.1 行业整体发展的困境
4.5.2 产品处理面临的挑战
4.5.3 基金补贴政策问题
4.5.4 立法方面存在的不足
4.5.5 电子垃圾回收体系缺乏
4.6 电子废弃物处理市场的发展策略
4.6.1 行业整体发展对策
4.6.2 建立回收利用体系
4.6.3 进一步完善立法
4.6.4 政府对行业的引导
4.6.5 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4.6.6 产品回收处理策略
4.6.7 企业运营措施分析
4.7 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污染治理案例——广东贵屿镇
4.7.1 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状况
4.7.2 电子废弃物处理市场提速
4.7.3 电子垃圾处理产生的污染
4.7.4 电子废弃物污染治理状况
4.7.5 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推进
4.7.6 电子垃圾污染治理的成果
第五章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状况分析
5.1 中国垃圾分类回收产业分析
5.1.1 垃圾分类回收流程
5.1.2 行业政策环境优化
5.1.3 垃圾分类细分行业
5.1.4 重点城区发展模式
5.1.5 全国市场规模测算
5.2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综况
5.2.1 回收发展阶段
5.2.2 产品回收特点
5.2.3 回收储存方式
5.2.4 电子垃圾回收设计
5.3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市场分析
5.3.1 回收市场升温
5.3.2 回收规模分析
5.3.3 回收市场特点
5.3.4 回收模式创新
5.3.5 绿色回收率状况
5.4 电子废弃物回收渠道分析
5.4.1 传统回收商回收渠道
5.4.2 销售商回收渠道
5.4.3 处理企业回收渠道
5.4.4 生产企业回收渠道
5.4.5 回收渠道的对比评价
5.4.6 构建多渠道回收体系
5.5 电子废弃物回收的问题及对策
5.5.1 电子垃圾回收困难
5.5.2 电子垃圾回收对策
5.5.3 回收管理政策建议
5.5.4 产品回收优化措施
5.5.5 控制报废设备的流通过程
5.5.6 规范废旧产品的回收环节
第六章 2018-2022年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状况分析
6.1 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综况
6.1.1 拆解处理阶段
6.1.2 拆解模块分析
6.1.3 拆解指南发布
6.1.4 拆解流程监管
6.2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市场分析
6.2.1 拆解主体规模
6.2.2 企业竞争格局
6.2.3 拆解企业结构
6.2.4 处理行业特点
6.2.5 细分拆解市场
6.2.6 拆解产物占比
6.3 电子废弃物拆解市场并购特点
6.3.1 并购环境优化
6.3.2 中游并购增多
6.3.3 贯穿全产业链
6.4 废弃电子产品金属拆解处理分析
6.4.1 废弃电子资源化处理内涵
6.4.2 废弃电子金属拆解回收价值
6.4.3 废弃电子拆解提高贵金属供应量
6.4.4 废弃电子产品金属回收的促进政策
6.5 电子废弃物处理市场运行问题及对策
6.5.1 非法拆解现象依然存在
6.5.2 拆解企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6.5.3 废弃电子拆解处理对策分析
第七章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细分领域分析
7.1 小型废弃电子产品处理行业分析
7.1.1 产品的分类与特点
7.1.2 国外回收利用状况
7.1.3 国内回收利用状况
7.1.4 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
7.1.5 精细拆解与资源化利用
7.2 废弃家电产品回收处理行业分析
7.2.1 家电市场规模分析
7.2.2 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模式
7.2.3 政府扶持家电回收产业
7.2.4 废旧家电价格指数
7.2.5 废家电处理市场发展格局
7.2.6 我国家电回收市场潜力大
7.2.7 我国废家电回收障碍分析
7.2.8 废电视回收处理的技术规范
7.3 废弃电脑回收处理行业分析
7.3.1 废旧电脑资源价值分析
7.3.2 废弃电脑回收市场分析
7.3.3 废旧电脑回收报价分析
7.3.4 废弃电脑回收模式分析
7.3.5 废旧电脑拆解工艺分析
7.3.6 电脑回收亟待产业化
7.3.7 废旧电脑回收处理对策
7.3.8 废旧电脑再利用的前景
第八章 2018-2022年废旧手机回收处理状况分析
8.1 废旧手机处理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8.1.1 手机用户规模上升
8.1.2 手机更新周期加快
8.1.3 废旧手机具有资源性价值
8.2 2018-2022年中国废旧手机回收处理综况
8.2.1 废旧手机的主要流向
8.2.2 废旧手机传统回收渠道
8.2.3 废旧手机回收利用形式
8.2.4 废旧手机回收处理规模
8.2.5 手机回收价格影响因素
8.2.6 智能手机回收设备面世
8.2.7 国外手机回收利用经验
8.2.8 手机回收处理市场前景
8.3 废旧手机“互联网+回收”模式分析
8.3.1 “互联网+回收”模式分类
8.3.2 “互联网+回收”市场状况
8.3.3 “互联网+回收”盈利模式
8.3.4 “互联网+回收”发展趋势
8.4 废旧手机回收处理市场竞争格局
8.4.1 手机回收市场竞争格局
8.4.2 手机回收平台融资动态
8.4.3 手机供应商回收布局加快
8.5 典型手机回收平台发展分析
8.5.1 闲鱼平台
8.5.2 爱回收平台
8.5.3 回收宝平台
8.5.4 有得卖平台
8.5.5 转转网平台
8.6 废旧手机处理方案分析
8.6.1 方案设计原则
8.6.2 金属回收工艺
8.6.3 工艺流程分析
8.7 废旧手机回收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8.7.1 影响手机回收的因素
8.7.2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8.7.3 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8.7.4 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8.7.5 构建我国手机回收模式
第九章 2018-2022年“互联网+”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分析
9.1 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9.1.1 网络化推进
9.1.2 政策环境良好
9.1.3 行业融合加快
9.2 2018-2022年“互联网+”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发展综况
9.2.1 “互联网+回收”布局主体
9.2.2 “互联网+回收”平台建设
9.2.3 “互联网+回收”逐步流行
9.2.4 废弃电子网络回收的对策
9.2.5 废弃电子回收的微信应用
9.2.6 地区推进“互联网+”建设
9.3 电子废弃物“互联网+回收”模式分析
9.3.1 模式基本介绍
9.3.2 C2B模式分析
9.3.3 模式实现途径
9.3.4 模式实施优势
9.4 电子废弃物网络处理系统分析
9.4.1 网络回收处理运作体系
9.4.2 系统主体构成分析
9.4.3 利益相关者层级划分
9.4.4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9.4.5 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9.5 电子废弃物网络回收平台分析
9.5.1 香蕉皮
9.5.2 乐回收
9.5.3 速回收
9.5.4 闪回收
第十章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分析
10.1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概况
10.1.1 处理企业技术发展结构
10.1.2 产品处理技术不断提高
10.1.3 废液晶显示器处理技术
10.1.4 废荧光粉回收处理技术
10.1.5 纤维素芯片降解技术
10.2 电子垃圾金属回收处理技术分析
10.2.1 金属铅处理技术
10.2.2 硒鼓资源回收技术
10.2.3 生物浸取技术
10.2.4 微生物处理技术
10.3 电子垃圾贵金属回收处理技术分析
10.3.1 贵金属回收处理技术
10.3.2 贵金属回收处理流程
10.3.3 贵金属的预处理技术
10.3.4 贵金属的后续处理技术
10.4 电子垃圾塑料回收处理技术分析
10.4.1 废塑料的分离与分类
10.4.2 废塑料的破碎技术
10.4.3 废塑料的清洗技术
10.4.4 废塑料的再生技术
10.4.5 废塑料回收处理技术前景
10.5 电子废弃物破碎和分选技术分析
10.5.1 破碎技术分析
10.5.2 分选技术分析
10.5.3 技术组合分析
10.5.4 技术实际应用
10.6 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技术分析
10.6.1 电子废物的污染成分
10.6.2 电子废物造成的污染
10.6.3 污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0.6.4 废弃电子环保拆解技术
10.6.5 污染防控的对策建议
10.6.6 污染防控的发展方向
10.7 电子垃圾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10.7.1 废水处理的必要性
10.7.2 废水处理工艺问题
10.7.3 废水处理新兴工艺
10.7.4 废水处理创新技术
第十一章 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地区发展动态
11.1 华北地区
11.1.1 北京市
11.1.2 天津市
11.1.3 山西省
11.2 华东地区
11.2.1 上海市
11.2.2 山东省
11.2.3 安徽省
11.2.4 江苏省
11.2.5 浙江省
11.3 华中地区
11.3.1 河南省
11.3.2 湖北省
11.3.3 湖南省
11.3.4 江西省
11.4 西南地区
11.4.1 重庆市
11.4.2 四川省
11.4.3 贵州省
第十二章 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主体分析
12.1 科技巨头
12.1.1 微软公司
12.1.2 谷歌公司
12.1.3 惠普公司
12.2 BAT企业
12.2.1 百度公司
12.2.2 阿里巴巴
12.3 电器巨头
12.3.1 国美电器
12.3.2 格力公司
12.3.3 TCL集团
12.3.4 苏宁电器
12.3.5 老板电器
12.4 手机企业
12.4.1 苹果公司
12.4.2 华为公司
12.4.3 小米手机
12.5 其它主体
12.5.1 京东商城
12.5.2 无忧回收
12.5.3 中加环保公司
第十三章 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13.1 怡球金属资源再生(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13.1.1 企业发展概况
13.1.2 资源回收业务
13.1.3 公司经营模式
13.1.4 企业财务状况
13.1.5 竞争优势分析
13.1.6 未来发展前景
13.2 中再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13.2.1 企业发展概况
13.2.2 企业经营模式
13.2.3 产品回收业务
13.2.4 财务状况分析
13.2.5 竞争优势分析
13.2.6 未来发展前景
13.3 华新绿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13.3.1 企业发展概况
13.3.2 企业主营业务
13.3.3 经营情况分析
13.3.4 竞争优势分析
13.3.5 未来发展前景
13.4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13.4.1 企业发展概况
13.4.2 循环产业布局
13.4.3 经营情况分析
13.4.4 财务状况分析
13.4.5 竞争优势分析
13.4.6 未来发展前景
13.5 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13.5.1 企业发展概况
13.5.2 企业主营业务
13.5.3 经营情况分析
13.5.4 财务状况分析
13.5.5 竞争优势分析
13.5.6 未来发展前景
13.6 四川长虹格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6.1 企业发展概况
13.6.2 业务范围分析
13.6.3 经营情况分析
13.6.4 竞争优势分析
13.6.5 未来发展前景
第十四章 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投资风险及发展前景预测
14.1 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市场投资风险分析
14.1.1 政策变动风险
14.1.2 价格波动风险
14.1.3 成本上涨风险
14.2 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发展展望
14.2.1 全球电子垃圾规模预测
14.2.2 国内电子垃圾处理前景
14.2.3 “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
14.2.4 废电器回收处理市场可期
14.3 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发展趋势
14.3.1 产业整体发展趋势
14.3.2 产业链进一步延长
14.3.3 动态补贴机制建立
14.3.4 基金实施范围扩大
14.3.5 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14.4 2023-2029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预测分析
14.4.1 影响因素分析
14.4.2 报废规模预测
14.4.3 回收价值预测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1:2016-2022年全球电子垃圾产量情况
图表2: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标准
图表3:2015-2022年中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走势图
图表4:2015-2022年中国再生资源回收总值走势图
图表5:2019-2022年我国电器电子产品理论报废量
图表6:2015-2022年我国废弃电器电子回收价值走势
图表7:2015-2022年我国废弃电器电子回收量走势
图表8:2015-2022年中国四机一脑拆解量情况
图表9:2022年我国四机一脑拆解量排行
图表10:2022年电子废弃物拆解产物占比情况
智研咨询作为中国产业咨询领域领导品牌,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公司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用自主研发算法,结合行业交叉大数据,通过多元化分析,挖掘定量数据背后根因,剖析定性内容背后逻辑,客观真实地阐述行业现状,审慎地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分析、市场研究、数据洞察、战略咨询及相关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认知水平、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