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市场:外资疯狂逼空,内资进退两难,北向都买了啥?
外盘纵览
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道指涨0.33%报34302.61点,标普500指数涨0.4%报3999.09点,纳指涨0.71%报11079.16点。
本周,道指涨2%,标普500指数涨2.67%,纳指涨4.82%。
A50上涨0.14%,纳斯达克金龙指数大涨2.81%。
国际贵金属期货普遍收涨,COMEX黄金期货涨1.27%报1923美元/盎司,国际油价全线上涨,美油2月合约涨2.14%,报80.07美元/桶。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收盘涨跌不一,能源化工品多数上涨,PVC涨1.37%,燃油涨1.22%,聚丙烯涨1.2%,PTA涨1.2%,短纤涨1.17%,塑料涨1.13%。黑色系表现分化,铁矿石跌1.03%。农产品涨跌不一。基本金属涨跌互现,沪锡涨4.23%,沪铝涨1.36%,沪锌涨1.29%,沪铅涨0.79%,沪铜跌0.12%,沪镍跌1.84%。
资金面
近期,北向资金连续净流入,而且买入量逐步走高。
周五再度大幅净买入133.36亿元,创2022年11月以来新高;
其中沪股通净买入63.05亿元,深股通净买入70.31亿元。
本周累计加仓近440亿元,单周净买入额录得历史第三好成绩。
2023年开年以来的9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640.15亿元,而2022年全年,北向资金净流入额才900.20亿元,今年的任务基本快完成了。
再来对比下内资的资金流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净流出的,最近6个交易日连续卖出,周五估计是看到北向午后加速流入,内资们也犹豫了:明明还能涨,我为啥要卖?
所以流出数量明显减少,只有83.78亿。
最近是外资对内资妥妥的逼空啊,“你随便卖,我都接着”。
尽管板块上由于内资的砸盘,不少板块一度都出现了单日或2日连续跳水走势,但由于北上坚定买入,指数至少是稳住了。
几个指数均在本周创出新高,创业板周初延续上周的强势,全周上涨2.93%,而上证50周五发力,全周上涨2.72%。
我们曾一度以为,年前会是调整为主,因为内资按照惯例都会卖出减仓,市场会有不小的抛压,成交量也会萎缩。
真没成想,北上这么豪气,硬生生把空方给整不会了。
北上都买了谁?
现在大家都想明白了,既然北上无脑买入,那么这些大幅买入的板块大概率是不会跌的,想跌也跌不动啊。
所以相对安全,那么北上都买了谁呢?
主要是消费、金融和新能源。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向资金持仓食品饮料、电力设备两大行业的市值均超3400亿元,医药生物持仓市值达2108.22 亿元,银行、家用电器、电子、非银金融等超1000亿元。
整体来看,消费、金融两大主题板块是外资关注的重点,消费主题板块中,外资加仓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等行业比较明显,而金融主题板块中,银行、非银金融都获其大肆净买入。
1月13日,宁德时代、贵州茅台、中国平安分别获北向资金净买入10.74亿元、8.82亿元、7.04亿元。
白酒等消费、金融和非银金融、新能源,是最近买入较多的板块,其中的行业龙头,更是买入的重点。
其中前期买入的主要是金融和消费,宁德是因为业绩再超预期,去年Q4净利润预计突破110亿元大关,所以周五遭遇资金青睐。
我们再来看下内资周五资金流向:
你会发现,买入的重点同样是消费和金融。
因此北向大举买入的板块,总体来说相对安全。
但要注意,这并不是说这些板块不会有资金卖出,比如周五,内资就在中国平安上大举卖出3.99个亿,但由于外资大幅买入,平安仍上涨了2.83%,而且股价稳步推高,这就是外资大举买入的结果。
因此,即便内资仍然会逢高减仓,但只要外资继续坚定买入,这些板块的风险仍然有限。
所以近期密切关注北上的走势,如果能一直单边流入,市场安全度就有保证,但如果哪天突然“撤梯子”,该怎么做大家都清楚吧。
大家最好都搞个北向资金的实时监控,很多财经网站都有,也可以集成在交易软件里。
消息面汇总
周末消息不少,基本都是偏暖:
一、关于楼市:
央行:研究推出结构性工具,重点支持楼市
国资委:密切关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银保监会:努力促进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
新华社:金融部门推出新方案,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
房地产是今年重点扶持的行业,已经毋庸置疑了,甚至有种感觉,地产不起,利好不停。
经过去年11月初启动的一波拉升后,地产板块在11月30号见顶,并逐步回落。
目前已经临近底部,日线下方有均线支撑,下周或春节后第一周,有望见底拉升,值得关注。
我们在周五的午评里已经提醒15 30分钟的缩量底部,可能拉起;
周五下午,果然在30分钟二次缩量探底后拉起。
二、央行: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整改已基本完成,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常态化监管框架也已初步形成。
平台整改既然结束了,那么下一步就该好好发展了,相应的利好扶持也会陆续出台,所以平台经济、中概互联也是今年的重点之一。
中概互联板块近期明显有资金流入,但从去年10月底到现在,一直在连续上涨,缺少持续的回调,追高有风险。
说回市场
本周市场先抑后扬,周五逼空拉起,上证指数距离3200点只有4个多点的距离了。
从指数的形态和量能分析,几个指数日线以上的大周期都是拉起没到位的,而且2023年春节后大概率资金面仍然会偏宽松,汇率也会继续回暖,市场进一步上攻的概率较大。
所以内资迟早是要进场的,但是市场已经被外资拉高,那么等到节后,内资就尴尬了。
追高显然不合适,但是又没有低吸的机会。虽然也可以通过不断的砸盘,尝试压低股价;
但是一方面筹码都已经在节前卖掉了,缺少砸盘的筹码啊,另一方面内资步调也并不统一,很难形成集体砸盘的共识。
就好比周五,砸盘资金就明显犹豫了,“老大,既然能涨,我们为啥要砸呢?”
所以,如果节前内资继续卖出手中的筹码,而外资继续吸筹的话,后边就会变得更加被动和尴尬。
因此,可能后续会有以下变化:
一、下周内资开始跟随外资抢筹,那就是普涨了;
不过这种概率不大,毕竟该放假的都放了,资金也都安排好去处了,临时不好凑啊;
二、内资加大砸盘力度,争取引发外资的高位抛盘;
内资如果有远见的话,就不应该去砸金融和消费,因为你越砸,人家越是有机会低吸筹码;
反倒应该任凭外资拉高,不去做对手盘,反而尝试去砸能影响指数,而外资又没有大举买入的板块;
比如地产、煤炭、医药。
这个活儿游资肯定干不了,就看内资机构们,能不能抱团了。
按照内资的习性,你觉得这事儿能成不?
说下我们的观点:
首先可以考虑尽量布局北上买入的板块,因为这些板块相对安全度较高;
如果你手中已经有仓位的话,可以适度保留,毕竟板块和指数向上没到位的概率比较大。
但并不适合满仓或重仓,因为要防备内资进一步砸盘的可能。
如果节前内资继续砸盘,而且砸的不是金融、消费,那么这些板块在节前最后的几天,可能有低吸的机会。
毕竟指数的看涨的,只要板块别砸出放量下跌走势,能在低位缩量稳住,节后就有机会。
特别是今年有利好扶持的板块,比如中概互联、数字经济,这都是重点。
总之,目前适合保持一定的仓位,可以让我们攻守有据,进退自如。
至于是否能够持仓过节?仓位留多大?还要看最后一周双方搏杀的情况。
板块方面,由于内资砸盘,本周题材板块走势较弱,半导体、军工、汽车和光伏都是下跌为主,但周五下午明显有资金流入,短线拉起没到位的概率较大。
其实周五大多数板块在午后北上加速流入的时候,都有资金进场,短线都是拉起没到位明天。
包括信创和数字经济,农业(猪肉鸡肉、种业等)、部分医药板块、港口物流等。
这些板块下周会有冲高,然后分化的概率较大;
资金不足的板块会冲高回落,资金较强的板块会继续震荡拉升。
信创等数字经济可以重点关注,一方面,近期关于这方面的利好较多,也是2023年的重点之一,另一方面自身调整也确实基本到位了。
地产板块在周五下午也到达了日内的底部,下周主要看拉起能否放量,以及回调时的力度情况。
白酒和旅游等消费板块,目前短线的拉起都是没有完全见顶的,下周理应还有冲高的空间。
中概互联本周有资金砸盘,但周末有利好,平台经济也是今年的重点之一,下周如果还能缩量调整,可以重点关注。
好了,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交流。
下周我们会继续陪大家站好最后一班岗,祝大家节前都能收获大大的红包,开开心心的过年,咱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