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积善之方10条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
(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在生孔子之前,一连生了九个女儿,后来跟妾生了一个儿子,但是有残疾,为了延续香火,叔梁纥六十多岁的时候,向颜氏求亲,颜氏有三个女儿,在听父亲说了叔梁纥的为人,功勋以后,小女儿颜徵在同意出嫁,后来颜徵在生了孔子。叔梁纥就是积善之家,因此有余庆,六十多岁还能娶妻生子,而所生的儿子孔子,成了万世师。)
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徵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是乱说,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下文就是例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一条一条的积善之方)
杨少师荣,(少师为官职,杨荣担任少师,故如此称呼)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别人都说你傻,你吹亏了,但你心里却不这样认为的时候,你会怎样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有点玄,但要能领会到玄背后的意味)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积善之方一,逢灾救人)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说白了就是得理不饶人)
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君王失道,民心涣散,故而越法悖理,哀怜尚且不及,怎么就敢怒)宰为之霁颜。(听完自惩的话,县宰终于消了怒气)
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
妇曰:“囚从何来?”
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
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川廉宪,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积善之方二,心怀怜悯,逢灾救人)
昔正统间,邓茂七倡乱于福建,士民从贼者甚众;朝廷起鄞县张都宪楷南征,以计擒贼,后委布政司谢都事,搜杀东路贼党;谢求贼中党附册籍,凡不附贼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约兵至日,插旗门首,戒军兵无妄杀,全活万人;后谢之子迁,中状元,为宰辅;孙丕,复中探花。(古代,剿杀叛乱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谢都事如此心怀慈悲,故有余庆,积善之方三,不乱杀无辜)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求取即与之,无倦色;一仙化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团。母日日与之,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因谓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府后有一地,葬之,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 (积善之方四,乐善好施,持之以恒)
其子依所点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
(诸如此类的故事,民间有很多,比如某个穿着破烂的人,提着麻袋去买车,销售都看不起他,甚至揶揄,最后麻袋里拿出来是钱,销售被打脸,其实目的是告诉人们,不要瞧不起人,更不可奚落揶揄穷人,今天的很多网络爽文就是这个套路,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因为有基础)
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积善之方五,救人性命)
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
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
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
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
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积善之方六,助人解困)
常熟徐凤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夜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凤竹官终两浙巡抚。(积善之方七,逢灾救人,乐善好施)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馀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
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
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埈,皆显官。(跟了凡先生减税事相似,庙堂官府之善,并非舍衣舍食,而是为民请命,造福一方。积善之方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松布四疋,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纻褶,系新置,其仆请已之。(古代的布匹都是人工纺制,所以衣服比较金贵,特别是新衣服,所以仆人让他不要捐献)
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
僧垂泪曰:“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还看今朝,无数舍金银布衣者,但少此一点心,积善之方九,敬爱神灵)
后功完,拉老父同游,宿寺中。公梦伽蓝来谢曰:“汝子当享世禄矣。”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
嘉善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意哀之,欲求其生。囚语其妻曰:“支公嘉意,愧无以报,明日延之下乡,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则我可生也。”其妻泣而听命。及至,妻自出劝酒,具告以夫意。支不听,卒为尽力平反之。囚出狱,夫妻登门叩谢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无子,吾有弱女,送为箕帚妾,此则礼之可通者。”支为备礼而纳之,生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立生高,高生禄,皆贡为学博。禄生大纶,登第。(积善之方十,救人于危难)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
(积善之方一,逢灾救人)
(积善之方二,心怀怜悯,逢灾救人)
(积善之方三,不乱杀无辜)
(积善之方四,乐善好施,持之以恒)
(积善之方五,救人性命)
(积善之方六,助人解困)
(积善之方七,逢灾救人,乐善好施)
(积善之方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积善之方九,敬爱神灵)
(积善之方十,救人于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