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手”的成长之路——王皓

2023-08-25 18:29 作者:其实宗方什么都不会  | 我要投稿

王皓 2017年2月18日 问:吴指导,您怎么看待王皓含泪退役?可惜吗?您怎么评价王皓的职业生涯呢?盼复。 答:每个顶尖的职业运动员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都有许许多多刻骨铭心的事情,一路的艰辛、一路的磨难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从他们开始进入专业队到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近二十年时间里,取得成功喜悦的次数远远不及失败的痛苦、技术的困惑和伤病的煎熬次数多,他们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不断挑战着自己的极限。王皓是一个非常出色、不可多得的运动员,一直以来他都是严格执行着教练为他制定的训练计划,每次训练非常自觉,对自己的训练要求很高,但对周围的人非常温和宽容,或许就是因为他不够霸气,或许是运气欠佳,三次和奥运冠军擦肩而过,这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深深遗憾,不仅对王皓本人,对我来说也一直是心中最大的遗憾。应该说他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运动员,在自己有夺冠实力的情况下,三次屈居奥运会亚军。这对世界上任何一个顶级运动员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但他还是一次次地走过来了,一次次站起来。退役后王皓在教练的岗位上也很出色,相信他将来会更优秀。 2017年3月6日 问:吴指导,您好,有个问题困扰我很久。就是大家都知道王皓是您一手带出来的,王皓的独门绝技是直拍横打。为什么其他人对这门技术的掌握不像王皓那样炉火纯青。是天赋使然吗?以后会不会有人能达到王皓的水准。期待您的回复,谢谢。 答:这确实是一个天赋的问题,王皓的反面吃球非常好,就感觉球是粘在他的球板上的,随便他往哪里扔。王皓从第一次学反手台内拧到逐渐形成反面体系也经过了较长时间,但这个过程中,完全体现了王皓对球速的“悟”性,台内、近台、中台、远台的技术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体系,是前人从未有过的。王皓反面的天赋体现在反面的空间感上,在比赛中来球有长有短,有高有低,王皓都能根据来球自然地快速调节,调节站位,调节击球时的重心,调节击球动作,调节击球部位,都是一气呵成,非常流畅。不像现在很多队员在反手击球时一会儿掉位,一会儿被来球顶板打板边,站位也卡不住位,不知道在什么位置击球最合适,击球动作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包括小胖的反手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至于今后是否有人能达到王皓水准,我估计很难,因为这也 涉及教练的训练水平。王皓刚进国家一队的时候,谁也没有看 出王皓有什么天赋,只是感觉打法特别,前无古人。后来是蔡局在看王皓的训练时,提出了如何解决直板最大的软助左半台近网短球,让王皓尝试了一下反面拧拉,结果发现王皓的反面拧拉非常吃球,很有空间。这才开始一步一步训练,不断丰富反面技术,开启了直板横打技术的创新,给世界乒乓球界带来惊喜,原来乒乓球还可以这么打。如果不是蔡局提出问题,我不去尝试,按照训练马琳的思路去训练王皓,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王皓。 运动员的天赋,有的是一眼就能看到,有的是需要教练员去挖掘运动员的潜力的。挖掘出来了是天赋,没挖掘出来就埋没了。这就需要考验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和因材施教的教学能力。而目前大多数教练员不知道怎样去训练直板横打,这是造成目前直板横打运动员技术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直板横打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是新生事物,需要一个学习和掌握的过程,我希望这个过程不要太久。 2017年3月17日 问:跟吴爸爸撒个娇可以吗?想听一个关于王皓的有趣故事 答:王皓确实是一个非常阳光的运动员,带他这么多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2004 年底,运动员重新分组。当时我组里有马琳、王皓、陈玘三个主力队员。从 2008 年奥运会的角度考虑,我这组里不可能三个主力都在,我的精力和能力也达不到这个要求,因此,必须在他们三人当中分一个到别的教练组。当王皓得知这一消息后,心里十分不安。每次教练组开会结束,他都会马上过来问我,怎么样?定了吗?我说,还没有。看到他那副生怕被分出去恋恋不舍的神情。我非常感动,这是运动员 对你的信任和依恋。看到他那笑嘻嘻真诚的脸,我不自觉地想逗他一下。有一次教练组刚开完会,王皓满脸期待地问我,定了吗?我很严肃地说,定了。“没我事吧?”“把你分出去了。”“不会吧。”王皓满脸疑惑和痛苦地看着我,眼泪快要流下来了。我一看不对,马上说,逗你的,还没定。拍了拍他的肩膀。王皓愣了半天,笑嘻嘻地对我说,吴指导,你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这时眼泪立刻涌满了我的眼眶,我心里直后悔,干嘛给他开这个玩笑,真不应该。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和运动员开玩笑了。运动员对我的信任和尊敬是发自内心的,这种感情在我们一起同甘共苦奋斗的过程中已经超越了师徒关系,是一辈子也割舍不掉的亲情。 2017年3月15日 问:吴爸,您好!请问您,马琳和王皓两人您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分别是什么呢?能说说师兄弟之间的趣事吗?谢谢您了! 答:马琳和王皓由于性格不一,打球的风格截然不同,训练的套路也不同。 马琳属猴,猴精猴精的。由于是直板反胶单面拉,很辛苦,需要付出比横板多几倍的努力。由于每天跑步伐训练一周穿破一双鞋,一天顶破一双袜子,他要求的是不做无谓的付出。我要他练一个新的计划,他的第一反应是在比赛时是否有用。在这种情况下我是逼着他练,先不说有用没用,尝试一下没关系,实在没用再退回来。很多技术都是我逼着他练的。经过几次这样的交锋,证明我是对的,他就再也不说什么了。只要我和他有新的想法就大胆去尝试,达成了相互的信任和默契。 王皓是属猪的,啥事也不想,觉得教练都替我想好了,我就踏踏实实地去执行,把技术练得很厚实,让别人打不动我。王皓养成了习惯,你教练说什么他就练什么,绝对信任,大智若愚。这促使他练就了一身反手体系,领导世界新潮流。但是跟他师哥比起来,缺少了点算计,经常被马琳治得一愣一愣的。我看着干着急,我没有办法去教王皓怎样去打马琳,只能靠他自己去琢磨,一碗水得端平啦。这种痛苦一直伴随我到北京奥运会男单决赛。 2007 年萨格勒布世锦赛单项比赛,王皓一路打得非常好,半决 赛碰上马琳。比赛晚上进行,中午全体教练在一起吃饭,他们就问我说,老吴,你说今天马琳和王皓谁赢。我很直接地告诉他们,马琳赢。在场的人都不说话了,心里想王皓状态这么好,不一定吧?结果真是马琳赢了。有的教练后来问我,你凭什么判断马琳会赢?我说,马琳和王皓比赛,相互非常理解,最后的输赢取决于谁的无谓失误少。事实上在半决赛中,正是由于王皓有几个手上的关键球失误导致了比赛的失利。马琳由于打法特点,天生抠得细。王皓性格使然,天生豪爽,像个大老板,有体系就是任性。

“高手”的成长之路——王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