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三年纪事4
孙权在战胜刘备后逐渐对魏文帝产生不臣之心,魏文帝想讨伐孙权,刘晔继续劝说,“他们团结一心,陛下如若亲征,必定无功。”魏文帝不听。
《三国志·刘晔传》:(刘)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魏文)帝欲兴众伐之,晔以为“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猝】。”帝不听。
这年十一月,魏文帝正式开启了征讨东吴的历程。曹休毛遂自荐,上书请求攻打东吴。魏文帝不太情愿让曹休出征,让人拦住曹休。董昭就在魏文帝的旁边,对魏文帝阻止曹休的做法表示一定的质疑:“我怕陛下成命发出去,他会犹豫不决,未必会听陛下的命令。”
巧合的是,大风让曹休立了战功,吴军只能撤退。这场战争中涌现了一个叫王凌的人,他在日后会发动淮南第一叛。
《三国志·董昭传》:征东大将军曹休临江在洞浦口,自表:“愿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若其无臣,不须为念”。帝恐休便度江,驿马诏止。时(董)昭侍侧,因曰:“窃见陛下有忧色,独以休济江故乎?今者渡江,人情所难,就休有此志,势不独行,当须诸将。臧霸等既富且贵,无复他望,但欲终其天年,保守禄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侥幸?苟霸等不进,休意自沮。臣恐陛下虽有敕渡之诏,犹必沉吟,未便从命也。”是后无几,暴风吹贼船,悉诣休等营下,斩首获生,贼遂进散。
《三国志·王凌传》: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
此时的刘备,听说了魏军进攻东吴的消息,给陆逊寄信,嘲讽他,“如果我联合魏军,进攻将军,你还能抵挡吗?”陆逊回信说道,“你的军队刚刚溃败,哪里有一战之力?即使你们真的动兵,我也不会让你们全身而退。”
《吴录》:刘备闻魏军大出,书与逊云:“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逊答曰:“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到此,黄初三年的大事记基本上记录完毕。这里写一段黄初四年主要的事情。
《三国志·朱桓传》: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