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如何煽动安分守己的农民,跟着他颠覆大汉王朝?
三国张氏家族之巨鹿张氏
籍贯:巨鹿郡
代表人物:张角、张宝、张梁
上期内容讲了张角的神棍之路,那么张角如何才能煽动那些安分守己的小农,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跟着他做颠覆政权的大事呢?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多亏于盛行于两汉时期的谶纬术帮了他。谶纬术原本只是旁门左道,但董仲舒将儒家学说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被汉武帝所接纳,使其一跃而成为显学。所谓“天人感应”,就是在自然灾害与政治之间建构起因果联系:天有灾异,则源于天子失政。这看上去是在用天象来约束帝王,但其暗含的话语是君权神授,将天子的权威与大自然神秘莫测的变化牢牢捆绑在一起,这就将集权制大帝国下的帝王统治建构合法化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可的就是这种神化的君主权威。他“独尊”的实际上已经不是孔孟儒学,而是带着神学色彩的驭民之术。

董仲舒万万不会想到,他当年为了巩固皇权、统驭百姓而发明的“天人感应”学说,会在汉代气数将尽之时被一个巫医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张角的这十六字口号,正是政治权力呼应天象之说的承袭。“苍天”代指刘汉统治者,“黄天”则代指张角自己。

张角的思想,主要来自一本叫作《太平经》的书籍,书中鼓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那一套。相传此书为琅琊方士于吉所著,共一百七十卷。汉顺帝时,于吉弟子宫崇曾向皇帝上此书,但有司认为其书“妖妄不经”,只是存入图书馆束之高阁。汉桓帝时,方士襄楷复上此书,亦没有受到皇帝的重视。后来这本书流入张角之手,成为其组织起义的“教科书”。张角所传播的宗教,也就被称为太平道。

作为乱世的启幕者,太平道拥有严密的组织。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既是宗教领袖,又是政治领袖。他培养了八名弟子,派遣到四方传教,经过十余年经营,拥有信徒数十万人。全国十三州,受太平道影响的就有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将这八州信徒进行军事整编,编为三十六个方,每个方相当于一个军事区。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立渠帅以进行统领。

做军事准备的同时,张角还积极进行舆论准备。他让信徒在京城和州郡官衙大门上写上“甲子”二字,既是为了传播起事的时间,即甲子年甲子日(中平元年三月五日,公元184年),也是为了给官府制造恐慌。

太平道的触角也早就伸向了京城,伸向了皇宫。张角在整个大起义筹备阶段最有威慑的一步,也是最凶险的一步,就是在皇宫的宦官集团中发展了内应。之前讲宦官专政,总说宦官集团,或许并不准确。因为东汉的宦官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之中,有的心向外戚,有的与清流大臣来往,还有不少宦官自相残杀。张角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派大方马元义潜入京师洛阳,与中常侍封谞、徐奉约定在三月五日“内外俱起”。

然而,整个计划百密一疏。就在甲子起事之前,张角的弟子济南人唐周做了叛徒,向官府告密,计划全部泄露。马元义被捕并遭车裂酷刑,宫中及京师内太平道党羽和信徒被一网打尽,遭诛杀者千余人,官府下令通缉张角。面对如此情形,张角又会怎么做呢,我们下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