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兽财经】中国平安(02318)早期对技术的投入正在奏效

中国平安(02318)在金融和技术融合的领域开展业务,迄今已从事技术转型近十年了。尽管被公认为是保险业务的市场领导者,但却没有像其他一些技术巨头那样受到广泛关注(例如:阿里巴巴(BABA) 或腾讯 (00700))。
在疫情期间,中国平安(02318)在保险和银行业的线下业务确实遭受了不可避免的挫折。投资收入也受到影响。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前景的改善以及随之而来的需求反弹,这些影响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中国平安对技术的坚持投入带来了运营效率和其他可观收益。得益于技术创新,即使在受疫情影响的22020年第一季度,保费带来的新业务价值也在不断扩大。
通过整合金融服务和技术投入来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价值的能力是帮助中国平安在中国保险业保持最高竞争地位的主要优势之一。
由于上述原因,猛兽财经看好中国平安。
疫情带来的影响,即将恢复
中国平安的第一季度业绩受到了疫情的打击。由于保费下降6.2%,投资收入下降60.1%,净利润下降42.7%,是2011年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这归咎于线下销售的困难和利率暴跌。
然而,这并不全是坏消息。中国平安仍然在扩大客户基础,增加了389万新的来自线下的客户和1895万新的来自互联网的客户。交叉销售的公司保费收入增长了28.4%。平安银行业务收入增长16.8%。这些利好因素使集团层面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5.3%。
同时,中国的经济复苏现在看起来更加确定,中国平安将从中受益。经济学家估计,在前三个月暴跌6.3%之后,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1.5%,到年底将增长1.8%。工业产出和服务业正在恢复势头,将通过出售主权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来进一步支撑。像中国平安这样的投资者或许可以弥补一些损失,预计10年期债券的收益率至少将保持在2.8-2.9%左右(2019年:3.0-3.2%)。
随着城市失业率在年底前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5.4%),需求方面的担忧应该会逐渐缓解。中国平安通过利用新的在线运营模式来充分利用消费的温和增长。因此,长期来看,核心保险业务将继续增长。考虑到向“新常态”的过渡,我们看好中国平安旗下的科技产品。
中国平安将于8月27日发布2H20报告,到时候我们拭目以待。
比较财务业绩,令人印象深刻的投资回报
中国平安的历史收益清楚的反映了基础市场的显着增长。自2004年在港股上市以来,净利润增长了29.4%(2019财年的复合年增长率)。此后,中国平安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在过去三年中,净利润增长了26.1%。唯一真正可比的对手是中国人寿(02628)。但是,在这两者之间,中国平安创造了更高质量的收益和更好的负责任的公司治理记录。
就利润率而言,友邦保险(01299)在中国大陆以及其他亚洲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在利润率方面是非常接近的同行。
中国平安2019财年的净利润率(10.9%)低于上一年度的11.5%。这可能是由于其巨额投资支出和正在进行的人寿保险业务改革(其中包括数字升级支出和对代理商员工的相关培训)造成的。股本回报率(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更合适的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一直保持在五年平均值20.1%左右的高水平,而行业平均值约为12%。
中国平安的流动性比率也是业内最高的:其短期负债被现金,多元化的投资资产和经营现金流所覆盖。
首先,其偿付能力比率(构成履行保单持有人义务的基础)远远超过了监管最低要求的100%;实际上,利润在增加。平安寿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代表年内新保单的未来利润的现值-在截至2019年的五年中几乎翻了一番。中国平安的一般保险业务的特征是综合比率低于100%的健康水平,这意味着已赚取的保费收入净额由运营费用,已支付的佣金和已发生的索赔所弥补的总流出量所抵消。
团体保险指标

中国平安的股息按行业标准算,不算高,但是是可靠的,并且每年增长都与收益一致:2015年至2019年,每股普通股息增长了37.5%。支付率一直很低(低于30%)。中国平安在2018年派发了特别股息,并于2019年进行了首次股票回购。我们预计股息支付将继续保持其增长轨迹。
增长动力
在短期内,尽管中国的经济状况仍然比平时差,但中国平安的营收可能仍会部分受压。但是随着消费方式的逐步改善,我们最早应该在明年看到反弹,尤其是通过人寿与健康保险以及技术业务。
国内市场优势
截至2018年,中国的保险承保规模为5750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为1.47万亿美元。在经济增长,政府支出,消费者意识和技术创新的刺激下,中国可能会在2032年左右赶超美国。根据瑞士再保险的预测,其总保费达到2.36万亿美元。到那时,中国在全球保险市场的份额将达到22%,高于2018年的11%。
与全球报告的低个位数相比,中国的保费收入在十几岁的青少年中表现出强劲的增长速度。在未来十年中,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尤其是人寿保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2019年,该行业的保费同比增长55.7%。中国中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他们在中国平安的客户中占70%以上)正在迅速老龄化,从而推动了对退休年金和其他养老金产品的需求。
2018年,全球保险保费总额超过了创纪录的50亿美元:新兴市场的保险业务继续跑赢实体经济增长。

同时,中国的保险渗透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表明保险公司还有另一个发展潜力。有充分理由相信,作为个人金融服务的综合提供者和领先的国内竞争者,中国平安将继续受益于中国经济和社会人口因素的支持。
中国平安还开始将其技术产品推向海外市场,首先是亚太地区。预计该地区将与中国一起在2029年之前贡献全球42%的保费。例如,中国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 ,开始在香港开展业务,为监管机构和七家银行提供建立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平安好医生,平安健康技术以及公司的智慧城市业务也在国外寻求机会。
技术是中国平安的护城河
从投资角度来看,中国平安的主要吸引力在于业务转型。它专注于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得益于先行者的优势(重大举措可追溯到2012年),强大的技术推动能力和一支高效的高级管理团队来执行。这是公司在“矩阵管理”下的第三年,最适合管理跨职能和跨业务的组。
中国平安以技术为中心,带来了更多的客户和数据:越来越多的客户来自互联网(2019年3657万新客户中的41%)。
中国平安每年将收入的约1%用于新技术的投资。因此,到2020年,它将投资120亿元人民币(17亿美元),实现20%的年增长率。这是一项前瞻性举措,旨在提高集团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交叉销售潜力。特别是,将技术支持的保险产品与医疗保健服务捆绑在一起已成为当务之急。
自2018年以来,核心的人寿与健康保险分部已进行了广泛的改革。一方面,目标是增强分销渠道-首先是主要代理渠道。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的产品升级是另一个目标。出于这两个目的,中国平安正在利用其技术能力,品牌领导力以及作为多元化企业集团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广度。
为了推动客户发展,平安采取了以下举措,其中包括:
线下代理活动(例如,咨询);
用远程替代方案(例如应用程序)代替线下;
提高数字化在管理流程(例如索赔)中的份额;
通过人工智能(例如,承销)对业务决策进行补充。
在产品方面,从2020年开始的在线销售将以更简单的产品为主导,这些产品容易推销且设计上的变化更大。尽管此类产品的新业务价值利润率较低,但该策略有望带来良好的回报。首先,中国平安将获得宝贵的市场线索,这些线索将指导其未来的产品开发工作,帮助公司在疫情后的业务中获得更大份额。
在中国,灵活的法规允许保险公司与技术公司合作一直是受到支持的。中国平安在2017年成立的规模为10亿美元的保险科技基金就利用了这些支持,并能够寻求涉及合作伙伴关系的特殊投资机会。
技术解决方案在2019年的收入同比增长27.1%:预计这一数字将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增长,中国平安的目标是最终从技术中获得一半的收益。
总而言之,很明显,中国平安不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而是某种科技股。因此,应相应地调整适用的估值方法。
估值
中国平安在价格方面表现良好,过去三年回报率超过50%,过去五年回报率则是后者的两倍。
可以说,帐面价格比基于收益的倍数更适合作为保险公司的估值指标。根据市净率,中国平安目前的五年平均价格为2.08。相比之下,中国平安看起来比同业贵。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平安强劲的收益表现和积极的远期增长分析证明了溢价。
保险业要考虑的特定评估方法是内含价值。对于保险人而言,它实质上是市场调整后的清算价值:现有业务的未来利润的现值加到资产净值上。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平安的内含价值以2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截至2019年底,中国平安的市盈率低于五年来的历史平均水平103.33%,这表明它被低估了。(理论上,1.0倍的倍数意味着该保险公司将不会从潜在的新业务中获得未来利润,因此该公司的真实价值要高得多。)价格至今尚未恢复,因此存在仍然有时间以折扣价购买股票。
标准保险评估指标

风险性
中国平安长期以来一直将国内保险市场放在几乎单一的地域上,因此它是主要风险敞口。但是,随着核心产品的成熟和新技术的推出,中国平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致力于分散国家和市场风险。
技术是耐心的长期赌注
中国平安的巨额投资已引起一些投资者的关注。迄今为止,中国已投入超过70亿美元用于技术投资。未来十年将再分配150亿美元(相当于其市值的15%)。
来自国内的投资者尤其对中国平安的长期性持谨慎态度。从历史上看,中国平安在A股上市的股票的市盈率低于在港股上市的股票的倍数。
我们认为,鉴于平安的技术能力,平安保险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疫情期间记录到客户数量和收入增长的保险公司之一,对此担忧是没有根据的。
严重依赖代理网络
中国平安拥有庞大的代理商网络,拥有110万人。因此,难怪中国平安很大一部分收入(> 50%)仍然来自代理商渠道。但是,有一些系统性挑战需要解决。除其他外,这体现在中国代理商人数的下降。中国平安在2019年损失了约9%的代理商。
中国平安对代理机构下降问题的反应是积极的。其渠道改革围绕质量和数字化转型。结果,尽管代理商有所减少,但2019年每位代理商创造的业务价值增长了16.4%; 代理商也享有更高的补偿率。
外国玩家的竞争加剧
一些国际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已有数十年之久,但它们合计仍仅占总市场份额的6%。尽管如此,他们的保费收入增长强劲,到2018 年,总收入同比增长44.8%,达到人民币1,720亿元。如果不是因为监管障碍而放慢了对新产品和分支机构的审批,这一数字可能会更高。
自由化将为所有保险公司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因此受到欢迎。但这确实增加了国内企业的不确定性。随着中国有望在2030年之前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猛兽财经预计竞争强度将会激增。
中国平安似乎正准备面对新的竞争,因为它正在努力巩固领导地位和技术方面的现有优势。
结论
中国平安将保持在中国保险市场的领先地位;金融服务业强劲的收益将支持股息的持续增长。投资者还将分享中国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和在线医疗市场带来的收益,而中国平安一直是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和在线医疗市场。所以我们建议买入并长期持有中国平安。
以上仅作为投资交流,不代表投资建议

猛兽财经致力于让每一个不甘心的青年人学会美股投资,体验在世界上最成熟最合规的市场里做世界头号公司股东的乐趣和刺激。让每一个青年人有尊严、平等通过美股投资获得自由。
另外在美股投资这件事上,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我们像猛兽一样关注着全球美股、A 股、港股等股票市场并且为投资人提供专业的财经资讯、金融圈社交、知识问答、线上线下活动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