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茶都不养胃?因为很多做茶人胃不好。大谬!
不知道为什么,近段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多了:所有的茶都不养胃?“有力”的论据是很多做茶人胃不好......
记得很小的时候,爷爷跟我说:宁可把事做绝,都不能把话说绝。“所有的茶都不养胃”把话说绝喽!
综合问我者的问题和论据,我列举一下,一 一探讨:
1、什么是养胃?喝茶饱腹不饿能起到饭的作用,就是养胃。这种“养胃”的论断
,我不想置评......
2、什么是养胃?《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相连,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那么,对胃的功能作用有正向帮助者,应该就是“养”;反之,损伤者,就不是“养”。
中国茶,大类分六个,各类茶的工艺又纷繁无一且日新月异;目前国家的行业管理,不涉及茶叶的性气,而食材药材有性、有气、有味,其性气味是人体对之的合象,其性气味实际影响着人身。这是中国的传统认知,也一直被传承和运用着。新冠疫情中中医的作用,就是离我们最近也规模最大的一次实际例证。
茶叶这种“食品”(国家归口管理是食品类),其性气味的实际存在和实际作用,自然不用再做什么论述。茶性:寒凉温热平;茶气:推动气血运行的能量;茶味:物质成分及其转化。



茶性平,熟化程度高的茶,对胃的受纳传化功能,有正向的帮助作用。很多胃本来不怎么样的人,喝了我们的茶性平、高熟化的茶,调理好啦。本人的加工实践、销售实践,有太多实际的例证。
至于茶性不平,特别是极其寒凉而有不发酵或发酵轻、熟化程度浅的茶,伤胃伤阳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下面这个话题就是例证之一:
3、很多做茶的人,胃不好。是的,我也是这种看法,也有这种实际的经历。但是,这不是“所有茶都不养胃”的“有力”论据!而恰恰是“茶性平、高熟化的茶养胃”的有力论据!
首先,做茶人,毛茶加工要判断工艺结果,用身体试“茶”;选料——订制的或采购的毛茶,要用身体试“茶”;六堡茶这种黑茶类二次发酵的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要不断用身体试“茶”......。这种“茶”,都不是消费者喝到的成品茶,而是加工过程中的非正品的“茶”——所以,我加了引号!做茶人,为了生计也好,为了价值实现也好,为了传承也好,为了理想也好,喝多了这种性气味尚不明确的“茶”,不及时调理,脾胃搞坏了,是一种“职业病”,绝不能被拿来做“所有茶都不养胃”的论据哦!而正是我们通过以身试“茶”体会到了茶性不平、熟化程度又不合适自己的茶,伤胃、伤阳、伤健康,才会有意把茶性往平这个方向做,把茶味往熟化方向做,以期自己的茶适宜人群广、适饮时间长。
当下,讯息传播方便,各种说法互相冲撞,消费者而言,最好的做法是“实证”:和身体聊聊茶,把脑子里的讯息、概念、逻辑、老话儿、实验数据....都空掉,来一场身体和茶汤的生命感知对话,一切就都清楚啦!广生祥的“韵浓香清”四味六堡茶,任何一味茶性都是平的,其中浓系列的,熟化程度又较高,有兴趣者,可以实证一下。
最后,与大家一起警示自身:切莫“拘于虚”“笃于时”“束于教”,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