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千年古刹杭州永福寺 | 历史悠久

2022-10-06 15:26 作者:功德宝官方  | 我要投稿

【寺庙介绍】

杭州永福寺位于灵隐之西约一华里处的石笋峰下,自东晋慧理禅师开山,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据清康熙年间《杭州府志》卷三十二《寺观》载,永福寺座落于飞来峰呼猿洞对面的形胜山下,旧分上下两寺,与下天竺(旧称翻经院)等寺一样,同为慧理禅师开山创建。

据载,东晋咸和元年(362年),西印度高僧慧理来杭卓锡筑庵,接连兴建了灵鹫,灵隐等十座道场,永福寺是其中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历史沿革】

南朝刘宋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有慧琳禅师继慧理开山后筑庵于石笋峰下。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吴越王钱元瓘于石笋峰下建晋圆院,又与山同名为资严寺。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敕改额为永福寺。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郡守祖无择爱石笋之胜,乃于寺旁建庵,名邺公庵。

北宋时期,永福寺内方丈四壁多有赵阅道、苏东坡、秦少游等人的留题与竹画。

南宋咸亨年间(1265-1274),宋度宗之母隆国夫人据永福寺为香火院,并斥资扩建,宏规巧构,丹矆相辉,碧光琉璃瓦覆盖于顶。逝后以寺超然台为葬,移寺于西,自此一寺两院。

    元至元年间(1335-1340),清凉山僧人正宗卓锡东院,因其常衣白衲,人称白衲庵。

    明成化二年(1466),僧人古香于上院建海日楼。后于弘治年间(1488-1505),寺被洪水淹废。

    明万历年间(1572-1620),寺得复兴,由徐宏基题额为"永福禅林"。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僧静昭驻锡复兴。

    清康熙十年(1671),东皋心越禅师移住永福,五年后,应邀东渡日本,弘传曹洞宗并创寿昌派禅法,同时传授琴学与书画篆刻艺术,在日本佛教及艺术界均享有盛誉。永福寺随后渐废。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永福寺依原有规模重建,后又渐废。

    【院落规划】

    永福禅寺占地三百余亩,建筑群落依山而起,全寺分为普圆净院、迦陵讲院、资岩慧院、古香禅院、福泉茶院等五个开放院落,拥有七进、五殿、三堂、两阁、两楼、五亭,以及千余棵古树名木,是杭州市佛教界恢复的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

    开放的永福禅寺正以其恢宏的气势、幽雅的环境,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吸引着无数海内外信众来宾的观光与朝礼。


    ------普圆净院------

    永福寺在吴越国时期又名普圆寺,现因该院落主殿为观音宝殿,殿内供奉木刻千手观音圣像,表净土法门,故名普圆净院。该院内左首建筑为客堂,主要负责僧众和信众接待工作。右侧是五观堂、云水堂,为永福寺日常工作及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迦陵讲院------

    此院落主殿为梵籁堂,为永福寺讲法堂及音乐厅,也是杭州首座佛教多功能艺术殿堂,其犹如西方极乐世界迦陵频伽神鸟代佛宣化,故名迦陵讲院。院内右侧建筑为文景阁,为佛教书法绘画艺术的展示场所;下首为艺明斋,有大量佛教艺术类精品书籍供阅览流通。


    ------资岩慧院------

    永福寺后山古名资岩山,吴越时以山名寺,故名资岩寺。该院光明畅达,堪表智慧,故名资岩慧院。 院内杭州永福寺资岩慧院主建筑为大雄宝殿,殿内供奉38000斤的盛唐风格释迦牟尼佛及迦叶、阿难二尊者青铜像。前方建筑为福星阁,自宋以来历代供奉福神星君等护法诸神。院前有湖山一览 处,可远眺西湖美景及飞来峰、北高峰诸山,灵隐、天竺诸寺散布其中。


    ------古香禅院------

    明成化年间,住持僧古香建海日楼于上院,以该院林泉幽静,颇通禅意,故名之为古香禅院。该院正面建筑为藏经阁,上奉乾隆版龙藏一套,并供有海内罕见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一尊,为永福寺镇寺之宝。藏经阁楼下为"心越印室",主要收藏展示永福寺东皋心越祖师生平及遗迹。侧面建筑为三圣殿,殿内供奉西方极乐教主阿弥陀如来、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佛像用唐代传统漆金夹苎工艺,极具艺术鉴赏价值。


    ------福泉茶院------

    永福寺旧有金沙、银沙二泉,明代曾建福泉亭于其中。今福泉茶院依托永福禅寺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遍植茗茶于寺周,并设茶道会馆于迦陵讲院南侧,荟萃海内外名茶,以茶会友、与佛结缘,品茗论道。顿悟人生。面向飞来峰,远眺西湖碧波千顷,一山一水一盏茶,流水松风共忘机。


    【弘扬与传承】

    我们穿梭在杭州永福寺中,感受到古老的禅韵氤氲而生,在这个文人们留下篆刻作品的寺庙,几句话又怎么能诉说完呢,于是我们在杭州永福寺看到了写着寺庙历史的微红科技的功德宝,上面清晰的写着这座寺庙曾经的过往与文化,历史与传承。




千年古刹杭州永福寺 | 历史悠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