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医眼中的中医之美。中医理论和谐、对称、雅致,同时也不缺乏新奇与简练。它其大
一个中医眼中的中医之美。中医理论和谐、对称、雅致,同时也不缺乏新奇与简练。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内涵丰厚,意蕴深远。它美的风格是深沉隽永、雄浑苍健、朦胧奥玄。欣赏它的美,如遥观滚滚长河、莽莽群山、红日浴雾、白云舒卷。 远古以前,人类从荒蛮中赤身走出,为御病以繁衍昌盛,自然就有了神农尝百草的美丽传说。斗转星移,神农苦习。于是在以老庄孔孟为髓核,以诸子百家、宗教为羽翼的中国传统大文化的肥沃土壤里,岐黄之学由此萌芽而渐成奇葩。 千百年来中医一直保佑着中华民族,她浑身散发着中国特色的美。读《诗经》、《离骚》常常折服于古人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读《老子》、《庄子》又被其思想之美震慑。及至接触中医学,读《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其文言精辟,哲理深奥,处处闪烁着医学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仁慈博爱,持重至诚;在语言之美、思想之美之上方知宇宙之美、智慧之美。 中医的思想哲学肇基于传统大文化。无文即无医也。《内经》所体现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和合、整体宏观、对立统一、随机制宜、防患未然等思想,完现了其与国学血缘的宗嗣一脉。我将国学精髓概括为“中、和、圆、通、仁”,而这在中医学中不仅悉数体现,更成了学术和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医是东方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医学实践蕴合而成的至大国粹。因此,就大的层面而言,一部中医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活化石。我以为,生命运变的本身即充满和体现了哲学与文学的瑰丽,而中医正是以哲学为魂、文学为翼、仁德为本来养护其常调控其乖。故中医不只是科学的医学,还是哲学、文学、美学和人文的医学。 中医的许多思想现在看来依然是前沿的,许多治疗手段和方法现代科学依然不能破解。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以养生保健为先,两千年前就形成的养生观与兴起于二十世纪末的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种追求。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这已超越了医学本身,体现了沉重的社会责任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所谓究天人之际,通渐变之病,循生生之道,谋天人合德。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其沉静、智慧的目光,纯净入定,全神贯注,病人宛如接受长者的爱抚,药理与哲理潜移而至,心灵欣然感应。药物可以驱邪祛病,哲理可以神爽疗心。中医将哲理药理融汇贯通,既医形体更疗精神,可谓标本同治。 中医博大淳厚的情义常常令人感动。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 : 精与诚。 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提出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每次诵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 ,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医家面临的变化万千奥理无穷的机体症情益发更仆难数,比之军政吏诗每有过之而鲜不及,故医家需兼众行心智方可为之。脉枕上神随指潜捕象如猎而物我两忘探赜索隐;处方前如临冰渊审谛覃思而圆机活法匠心独运;用药时智圆行方胆大心细而调兵遣将锱铢必较。灵感如电光石火,神情或激越飞扬或沉吟低回,假形象与逻辑思维之双楫而宛如鱼鸟跃飞于高阔天海。 中医以造化之道、天然之药来调治自然的生命机体,尽显人道无限,更化思想为雄健之力。这种意象绚烂的文哲美医人诸学交融一体之大美唯我中华所独拥,是民族的无上福祉与自豪。 岐黄披日月之光而润泽华夏大地,亘古行远而自然难免风霜相摧,但无论敌意抑或无知,皆断难斫其筋骨而亡。它必将随着历史演进而柳暗花明、广佑寰宇,必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而万古流美。 中医的诊疗过程与其说是技术操作,到不如说是艺术创作。中医的诊疗过程观察周全,灵活善变。似是随心所欲,实则终不逾距,为医理所涵。这为医生独特风格的充分展现,提供了广阔的画面。这是中华美学与中国医学的融合贯通,是技术操作与艺术创作的璧合珠联。 几乎所有的神医名药,都有美丽的传说流传。中医的传说奇妙动人,瑰丽浪漫。真善美战胜假恶丑,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思邈伏虎、杏林春暖;六神丸的来历、天王补心丹的来历;蛇床子、益母草的发现等等至今仍可陶冶人们的情操,启迪人们的思想,坚定人们的信念。激励人们去追求真、追求美、追求善。 借用朱光潜老先生的话:中医之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走近了中医,你就会不知不觉中为她的美而惊叹!中医有自然之美,疗效之美。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自然之美,美在自然。自然界有阴阳五行之变,中医即有自然的五行运用之理。有药性的升、降、沉、浮,也有药味的辛、甘、酸、苦、咸。还有那疗效的美,天然不用刻意包装,不用繁杂的提取和制作,取来就用,用之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