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聊聊家乡怀宁发粑
在我的家乡安徽安庆怀宁,端午节通常被叫做五月节。很少有人家会包粽子,我们当地的习俗通常是发小麦粑,吃绿豆糕。记得小时候,在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去采摘粑叶,粑叶树的学名我不太确定,这种树的树皮是绿色的,树干挺直,纵然在农村,这种树也不算多见,其叶子形状有点像枫叶,我寻思这也许是一种梧桐树吧。

粑叶的作用主要是衬托面团,听老人说这种粑叶它有一种淡淡的香味,说实话我闻不到,也有人家用芭蕉叶代替。以前发粑很少有人家用市场上购买的酵母,都是自家制作的“粑娘子”,所谓“粑娘子”,类似于北方的老面,能够促进小麦粉发酵。

每家每户发的粑口感是不同的,邻里之间谁家先做好,总会给邻居送几个尝尝,这种纯朴的民风只到现在还依然延续。记得小时候,我家隔壁姑奶奶家总是会做些美食,我们可没少吃。忘不了那一口刚熬出来浓稠的麦芽糖香甜回味,还有那用新菜籽油炸制的苋菜果黄亮酥脆,做的圆溜溜的冻米糖酥脆喷香,当然还有端午节做的小麦粑、荞麦粑,也是我儿时美味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许是那时候物资短缺,这些食物吃起来也就格外的香甜吧!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食物花样越来越多,小孩子们嘴巴越来越刁。纵然是百年老牌糕点,他们也不得不与时俱进,研发各种新式点心,以满足不同的味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