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中明科普 |什么是近视?
近视的通俗名称是近视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在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的一种屈光状态。简单地说:近视是眼球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视远物模糊
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下降但近视力正常,易出现视力疲劳
按照屈光特性分类:
1、轴性近视: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所致,不可恢复。
2、曲率性近视:角膜或晶状体的曲率增大所致。
3、屈光指数性近视:眼内屈光介质指数过高所致。
4、位置性近视:因眼球内某屈光介质位置前移(如晶状体向前脱位),引起近视。
按照近视的程度分类可分为以下3类:
1、低度近视或轻度近视,300度以下。
2、中度近视,300~600度。
3、高度近视,600度以上。
按照调节作用参与的多少分类:
1、假性近视: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患者远视力低于正常,近视力正常。假性近视是视远时睫状肌调节未放松所致的近视。
2、真性近视:患者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时,其散瞳后的远视力变化不大,用负镜片可矫正远视力。
3、混合性近视:患者远视力差而近视力正常,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时,其散瞳后的远视力有所提高,但不能达到正常。散瞳后视力提高这部分为调节过强所致,即假性近视,余下部分为真性近视,须用负镜片矫正。
按照病程进展及有无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发展缓慢,20岁以后基本稳定,屈光度多在600度以下,多数没有眼部病理改变,用适当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
2、病理性近视:又称进行性近视,通常有遗传因素,病程多为进行性。一般在600 度以上,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眼底病变和视力损害,严重者可致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