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古代抑商之变

2020-11-03 22:06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重农抑商

一直是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调

历代统治者由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

而这一政策也是众多学者探究的话题

那么今天我们带着问题探究一下抑商政策



探抑商之源

农、官、商三者,国之常食官也(合法的谋生职业)农辟地。商致(流通)物,官法民。

《商君书,弱民》


商鞅眼中的农商关系?

言谈游士事君可尊身也、商贾可富家也、技艺足以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去农,则必不为上守战也....国之所兴者农战也...农者寡而游食者众,则农者殆,农者殆,则土荒。《商君书.农战》


商鞅抑商原因?

使商无得籴(买进粮食),农无得粜(卖出粮食)  ......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国家“专山泽之利,管矿林之饶”,使商无所于食……   

《商君书.垦令》

商鞅如何抑商?

通过研读史料,你对抑商概念有哪些新认识?


结论(1) :
抑商是抑制民间商业,将商业利益集中于国家之手,退私商而进官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使工商游食之民位卑而名鄙”

                                 韩非《五蠹》

“令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困辱之”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货殖列传》

“工商杂色之流,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新唐书》

材料反映古代社会对商人什么态度?哪些方面抑商?若我们对抑商概念进一步完善,你觉得该如何补充?


结论(2) :

抑商是对商人政治、社会、法律地位的限制,在全社会形成轻商贱商的思想与观念,以约束人们行为,防止人们“背本趋末”。

析抑商之变

 (1)商人地位之变

“(桑)弘羊,洛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
                                《史记.平准书》

宋太宗诏“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科举考试)
                       《宋会要辑稿.选举》

材料体现宋代商人地位有什么突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四民异业而同道”

                   王阳明《节庵方公墓表》

明清时期商人社会地位有什么新变化?

北宋时各朝商税征收数额从宋初至宋仁宗时期一直呈递年增长的态势:太宗至道中全国商税征收数额为400万贯,仁宗庆历年间暴增至2200万贯,增长指数达到了550,  在当时国家岁入总额中占据了56.4%的比重,达到整个北宋时期商税征收数额的顶峰。

           《文献通考, 征榷考一.征税》

从这则材料可见商人地位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

随着商业的持续发展,一元农业型财政向包括商业在内的多元财政方向转变,将商业收入纳入封建经济轨道,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有贱民阶层转向庶人阶层。


 (2)商业政策之变

汉初,为恢复经济,厉行“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政策。

                          《史记.货殖列传》

汉初为恢复经济,对私商采取什么政策?

汉代一直对私商如此宽松、自由放任吗?

(汉武帝时)“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煮盐的铁锅)。....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鈦(铁镣)左趾,没入其器物。

                          《汉书.食货志下》

(汉武帝时)“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食货志下》

汉武帝时期为何抑商?

唐朝初期,实行轻徭薄赋,“通盐池、盐井之利与百姓共之”
                              《中国盐业史》

唐高宗时“开永济渠入于新市,以控引商旅,通江淮之货,以百姓利之”
                                    《新唐书》
安史之乱后,平原太守颜真卿“以钱收景城郡盐,沿河置场,令诸郡略定一价,节级相输,而军用赡。
                                    《全唐文》

以上材料,哪些是严格执行抑商政策?

哪些是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北宋仁宗时创立了“盐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上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都 ”被运之劳。  

                                           《梦溪笔谈》

宋代盐钞法体现商业政策发生怎样变化?

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明太祖“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明太祖实录》

宋代和明代对海外贸易政策有何不同?


综合以上探究,你从汉、唐、宋、明、清抑商政策执行源情况中发现什么规律?


结论:
抑商政策随时代变迁而变动。抑商政策的调整,实为在政府和民间、官商与私商之间,重新分配既有的社会财富,其目的是为维护统治秩序。

识抑商之本

宋太宗下诏“除商旅货币外,贩夫贩妇,纸扇芒鞋及细碎物,皆勿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代凡是主要商品,几乎全在国有专营之列,包括茶、盐、酒、醋、矾以及外贸所得的香药、象牙等。私自酿造酒曲达十五斤者,处死:私自贩盐十斤者,处死....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上述两则材料体现的商业政策是否矛盾?为什么?

宋代王安石说“盖制(抑制)商贾者,恶其盛,盛则入去本者中众;又恶其衰,衰则不通,故制法以权之”  

                              《王文公文集》


结论:

宽松与禁榷可以并举。在保障政治稳定财政充足的前提下,放开民间商业发展。


中国古代抑商之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