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神数

中国古代最高层次的预测学
"三式"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包括太乙、奇门和六壬,从广义来讲,三者均属于《易经》象数学的范畴。三式以天地人的相应关系﹣﹣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把宇宙万物纳入一定的时空范畴之中,将天地的变化转化为人事的变化,然后推断吉凶福祸。
"三式"各自主要预测的范围有所不同。笼统地讲,太乙明天道,奇门详地理,六壬则察人事。如《三命通会》中所说:"古今高人达士,稽考天数,推察阴阳,以太乙数而推天运吉凶,以六壬而推人事吉凶,以奇门而推地方吉凶"。
大乙又称太乙数,为三式之首,主要用来占测国家大事、国家的兴衰成败等,奇门即奇门遁甲,号称帝王之学,又为夺天地造化之学,主要用于兵事战略之中,可占测事物关系、性状、动向,选择吉时吉方等,六壬又称为六壬神课,主要占测人事,包括兵事、出行、婚孕、诉讼、病灾等。
另一方面,"三式"预测范围尽管各自有所侧重,但这并非定制。如太乙虽主要用于预测国运,但也能用于人事的推断,而六壬虽然以占测人事为主,但同样可以测天机,占国运。
&太乙神数
太乙又可称为太极、太一或大一,太乙数则又称为太乙神数、太乙式等。古人观测天象,将天上的星宿神格化,分出三垣、二十八宿等各种星神,将它们看做是统御着地上万物的神祗。在众多星神之中,太乙星又被视为首尊,像人间的皇制一样,管辖、统御其他星神。因此,太乙星又被称为中宫大帝、天皇大帝、昊天大帝等。太乙暨为诸星之首,自然统御着地上的万物。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古人又将太乙和九宫联系在一起,便形成了太乙数。
太乙以一为太极,一生二目(主、客目),二目生主客大小将与计神共八将。以太乙八将所临十六神方位的相互关系而定掩、迫、囚、击、关、格之格局,可占内外祸福,又临四神之分野可占水旱疾疫;再推三基、五福等,预测古今治乱;演算易卦,推知某年的年卦,月卦,与五运六气的关系可预测天时变化与疾疫。由此可见,太乙数的推演预测事物的胜败、吉凶可谓洞通涵会,剖析窍穿,贯通阴阳之变化,堪称为"王佐之要道",为自古帝王钦天、授时、治化、降平之时而用。收太乙的起源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包括太乙在内的"三式"均是由九天玄女传给黄帝的。唐代典籍《墉城集仙录》中记录着这样一段传说,上古时代,黄帝与蚩尤在涿鹿鏖战,蚩尤施展法术升起大雾,三日不散。黄帝苦于无法应对之时,经西王母的指点,在泰山脚下设下斋所,诚心祈祷,祈求获得太上的感应。之后数日,九天玄女乘丹凤,御景龙,身穿九色彩翠衣,降临黄帝的斋所,传授给他太乙、奇门及六壬之法。之后,黄帝率领诸侯再战蚩尤,大胜于阪泉,从而奠定了平定天下的基础。
收太乙在历史上的应用
历史上,"三式"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并不普及,能够掌握和运用"三式"的人大都是司天监、司天台、太史令等些掌管天文、历法、军国大事的官员。其中原因一方面是"三式"曲高和寡,要研习其中奥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教育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普通老百姓很难接触到这些高深的学问,另一方面,由于"三式",尤其是太乙能够预测国运,了知国家大事,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统治者将其束之高阁,严禁一般人研习这些绝学。
如唐玄宗时制定的一部法典﹣-《唐六典》中便有这样的记述:"太卜令掌卜筮之法,以占邦家动用之事……凡式占,辨三式之同异,一曰雷公式,二曰太乙,并禁私家蓄,三曰六壬式,士庶通用之。"意思是说,太卜令是掌管卜筮之法的官员,可以占卜国家和个人的各种事务。三式中奇门(雷公式)和太乙,两种术数禁止私下使用,只有六壬是官家和百姓都可以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