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人”
——记临湘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刘佳
(通讯员 李磊)18年前,她主动参加抗击“非典疫情”。18年后,她又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职责,全身心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阻击战中,坚定当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人”。

她就是临湘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刘佳。2000年从南华大学毕业后,她便怀揣一颗献身人民医卫事业的初心,在临湘市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医学工作20余年,先后经历内科、急诊科、传染科、儿科、儿童保健中心等岗位,虽辛苦劳碌,但“性命相托、健康所系,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誓言永驻于心,她用青春和热血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先后被评为医院“十大岗位能手”“十佳医师”“百姓心中的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她是一名“抗疫战士”,危急时刻逆行而上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开始蔓延。地处湘鄂交界处的临湘市被高风险地区包围,毗邻的湖北省五个县市累计确诊920余例、死亡27例、无症状感染者达到20000余例。临湘境内出现感染病例,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全面暴发。为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守好湖南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道防线,正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进修的刘佳主动递交了请战书,随即被派往临湘市医学隔离医院一线。
“在疫情面前,作为医者,我当冲锋在前,坚守战斗第一线,向17年前的自己致敬……请组织放心,请家人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自己,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作为一名副主任医师,刘佳先后多次参与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特别是2003年非典防疫期间,年轻气盛的她主动请缨,到抗疫治疗一线连续奋战十多天,中间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
“新冠战疫”如火如荼,隔离医院24小时轮岗值班。穿上隔离服、戴上护目镜,对隔离对象进行检查、观察,数个小时不能喝水进食,不能上厕所,辛苦自不待言。经过两个医疗梯队的接力奋战,临湘市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打响了一场漂亮的战疫阻击战。
一个多月没有和家人团聚,没有见到备战中考的儿子和年幼的女儿,每当想孩子的时候,她就在短暂休息时间通过手机视频与儿子、女儿“相见”。听着女儿一遍又一遍“妈妈回来”的亲切呼唤,儿子一次次的“妈妈,安心工作,注意安全,你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的叮咛鼓励,刘佳一次次落泪,又一次次抹掉眼泪走上医疗岗位,将所有的情感化作奋战斗的动力,践行着医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担当。
她是一个“邻家姑娘”,点滴体现民族情怀
“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说到底就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让街坊邻里和睦相处,让病患之人安康。”这是刘佳的心中浓浓的民族情结。她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的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民族政策融入日常工作,把民族情感融入风俗习惯,把自己视为民族团结大家庭中的一颗“石榴籽”。
在群众眼中,刘佳是个亲和的“邻家姑娘”。她与汉族丈夫相亲相爱、共同进步,和兄弟民族和睦相处、以礼相待。邻里之间有了困难,她热心帮助。工作中,对所有患者和家属不分职业、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充分尊重生命,把党的关怀体现在潜移默化的体贴之中。医者仁心,她切实为病人着想,不开大处方,规范用药,诚心诚意为病患者服务排忧解难,坚持做到“大事显担当、小事见真情”。
翻开刘佳的手机微信,500多个联系人中,患者和邻里乡亲就占有三分之二。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刘佳几乎每接诊或送走一个病情特殊的病患,她都会主动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以便追踪病情。一次在老家吃年夜饭,刘佳突然接到10多公里外一个病人家属的求助电话。电话里,她耐心指导家属如何护理发烧小孩技巧。挂掉电话后,她隐隐不安,凭着多年临床经验,即刻放下碗筷,在丈夫的陪同下驱车前往现场查看孩子的症状……此等事例司空见惯,不胜枚举。
“我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代表全市卫生行业的工作者,我要充分利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积极为构建医患和谐关系和医疗体制改革建言献策。”作为已满两届的市政协委员,刘佳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把儿童健康摆在首位,坚守临床一线,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保护好这一特殊群体,她建了儿童保健微信群,对群内384位家长不定期开展疫情防控和健康保健科普宣传,以及儿童常见病防治、生长发育检测、心理健康、母乳喂养等咨询指导,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一天凌晨1点孩子不舒服,我在群里咨询刘医师,没想到很快就回复了。”谈起这个微信群,伍女士言语中满满赞许。因为微信群的特殊性,许多家长深夜还在咨询。对于还是“宝妈”的刘佳,也有一个刚刚满3岁的孩子,晚上把孩子哄睡后,继续回答家长们的咨询。用她的话说,“儿童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人,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是一个妈妈的心愿,更是一名医生的使命和职责。”
水族“邻家姑娘”刘佳用平凡的举止感动千家万户,以知识和爱心保障各族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共同进步的理念营造民族团结的美好环境。
她是一位“白衣天使”,护佑群众为业高光
“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付诸行动,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她时常告诫自己。
2007年一天中午12点多,两位老人带着一个叫星星的孩子,心急如焚地在门诊楼找医生,被正要下班的刘佳撞见,她赶忙去查看,发现孩子正发着高烧,嘴唇青紫、面色苍白、呼吸费力,情况十分危急。经详细询问,孩子本身患有“21体三综合征”,有先天性心脏病和智力障碍,考虑是肺炎引发心力衰竭并发症。刘佳赶紧开通绿色通道,带着孩子前往儿科住院部迅速抢救。上氧、强心、退热……经过积极抢救治疗,直到下午三点孩子的病情才得到有效控制。泪汪汪的家长拉着刘佳的手说:“幸亏有您这么好的医生,太感谢您了!”从这以后,星星家便与刘佳建立了“不是家人胜似家人”的关系,星星也称刘佳为“姨妈妈”。十多年来,每次出现病症,星星都会在电话里来到医院,口齿不清地说:“姨妈妈,我又不舒服了。”刘佳都会热情耐心地告诉家长怎样用药、怎样治疗、怎样护理。平常她也经常关注星星的病情,让他健康快乐成长。
工作之余,刘佳特别注重发挥团队作用,有意识地指导青年医生查房、问诊,助推青年医生迅速成长。她经常与同事讨论病例、交流医术,抓住一切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大量研读书籍,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总结经验、乐于笔耕,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提升管理水平打好基础。2018年,她晋升副高职称,凭借较强的医术、诚恳的态度,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同事的充分肯定。
不管是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籍的医生,还是政协委员,刘佳始终把“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念摆在首位,做民族团结促进者、实践者、守护者。她说,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中,有一分光就应该发一分热,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共同进步,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中华大地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