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脑-机接口“华瑙奖”重磅揭晓!
2023年07月03日,首届脑-机接口大会暨中国BCI50周年纪念活动中重磅揭晓中国脑-机接口“华瑙奖”,以表彰和激励中国脑-机接口领域的先进个人、重大成果和产业转化。
中国脑-机接口“华瑙奖”分设华瑙学者奖、华瑙科技奖、华瑙产业奖,其中于2023年率先启动的“华瑙学者奖”设置终身成就奖、卓越学者奖、杰出青年奖。“华瑙奖”是迄今本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致力打造中国脑-机接口领域的桂冠。
王明时教授获得中国脑-机接口“华瑙学者奖”“终身成就奖”。王明时教授,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立者,中国”脑机接口“的先驱者,也是术理创新创始人王薇博士的大学导师,术理创新的首席顾问。




回首生物医学工程、BCI技术发展50年,自1978年7月,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规划会在天津市蓟县召开,王明时与黄家驷、杨国忠、顾方舟、巴德年等人在此次会议,制定出我国第一部生物医学工程发展规划,《1978—1985年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规划(草案)》。“生物医学工程”被确立为一门全新的学科。50年中,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推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BCI技术的发展壮大。正如王明时教授所言,“技术的交替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初代生物医学工程学家们搭建起的医工融合的桥梁之上,一代又一代的接棒人为学科建设前赴后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中国脑-机接口科技与产业的持续发展,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设立中国脑-机接口“华瑙奖”。自启动以来,“华瑙奖”受到了国内脑-机接口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接到了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院、企业等近百位候选人的申报材料。经评奖委员会三轮的严格评审,共推选出首届“华瑙学者奖”17位获奖者,其中终身成就奖2位、卓越学者奖5位、杰出青年奖10位,颁奖仪式已于首届脑-机接口大会暨BCI50周年纪念活动正式举行。
首届中国脑-机接口“华瑙学者奖”入选者名单如下
(按姓氏笔画排序)

终身成就奖
王明时教授 天津大学

获奖理由:“中国脑-机接口领域开拓者,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基于脑-机接口的大脑状态磁场调控技术。”
高上凯教授 清华大学

获奖理由:“中国脑-机接口领域开拓者,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脑-机接口的I3演化模型。”

卓越学者奖
尧德中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 教育部长江学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获奖理由:“提出脑器交互概念,开拓脑机接口疆域;创办国际期刊,牵引脑-机接口领域发展。”
李远清教授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 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教育部长江学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获奖理由:“首创多模态/混合脑-机接口,推动脑-机接口临床应用。”
胡德文教授 国防科技大学 教育部长江学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获奖理由:“在脑功能连接机理与脑机协同控制上取得系统性创新性成果,研制成国际首个脑机混合智能汽车驾驶平台。”
赵国光主任医师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获奖理由:“临床脑-机接口应用研究的先行者,全面引领推进各型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和智能手术器械的发展。”
高小榕教授 清华大学

获奖理由:“中国脑-机接口领域主要创建者之一,提出并实现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

杰出青年奖
王毅军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国家级青年人才

获奖理由:“首次提出基于无线通信原理的脑机接口通用系统架构,主持研发了一系列通信速率国际领先的视觉脑-机接口系统。”
王怡雯副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获奖理由:“实现了中国首个灵长类植入式脑-机接口复杂行为的精准解析和长期稳定使用。”
印二威研究员 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国家级领军人才

获奖理由:“在视听触觉脑控机制与多模态脑-机接口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为打造面向特种应用的全自主可控脑控系统作出重要贡献。”
伍冬睿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获奖理由:“提出了欧式对齐等脑-机接口精准解码算法,并在国际上引领脑-机接口对抗安全和隐私保护研究。”
邬霞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获奖理由:“在基于被动式脑-机接口实现脑状态解析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安全领域。”
许敏鹏教授 天津大学 教育部长江学者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获奖理由:“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0.5微伏极微弱脑电特征的准确识别与高效应用,所开发的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载入航天、康复医学等领域。”
陈勋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获奖理由:“专注于多源神经信号计算理论与方法,助力实现面向复杂动态环境的高性能脑-机接口。”
李骁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深圳 先进技术研究院

获奖理由:“在国内率先贯通了植入式脑-机接口全栈技术链,在国际上引领基于光纳米技术的非遗传神经遥控方法。”
金晶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获奖理由:“在脑-机接口诱发编码和范式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实现错误输出自动规避并解决诱发范式高疲劳、相邻干扰和重复盲等系列问题。”
程龙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电子信息集团 中电云脑科技有限公司

获奖理由:“完成了国内高精度电生理信号采集芯片和世界首款脑机编解码芯片“脑语者”研发,填补了国内脑-机接口在该领域的空白。”
信息来源:术理创新
责任编辑:姜怡帆 孔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