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炼成六边形法学生?Vol.1
大家好,这里是微博苗主持的圆桌杂谈。
虽然头顶过滤细碎阳光的仍然是青翠绿叶,但是拂过脸庞的凉风、不再酷烈的太阳和大学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昭示着开学季已经到来,又是一个新的学年了。
又是一个新的学年,刚入学的法学新鲜人们怀揣着对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的陌生和向往,迷茫而兴奋;已经学习了一两年的法学生们初入法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或是埋首书堆,或是磨练经验;而即将毕业的法学生们,也在为实习而奔波,或是为考学而拼搏。
尤其是近两年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法学生们的学习和求职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大多数法学生在大学四年卷生卷死只为求得一个硕士学历,硕士毕业后再争先恐后地争得一个稳定编制或是高薪但996的工作;优秀的人才不断向下兼容,而脱产在家的蹲考族数量日渐庞大。在一场场杀红眼的考试之间,法学生们最璀璨的校园时光不知不觉间就流逝了。这并不是个体能力不足的后果,而是个体在为时代负重前行;在没有能力改变整个时代之前,只能先把自己修炼成“六边形战士”,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搏得片刻生机。
今天的圆桌杂谈集合了大家在法学学习的典型问题,苗苗也根据过来人们投稿的经验贴给出一些建议和想法。感谢各位苗友们的热情回复,苗苗因为你们才更有了温暖的力量,也欢迎大家和苗苗一起把这些温暖传递下去。
目 录
一、即将入学的法学生做什么准备?
二、研0假期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三、转到法学后成绩“一落千丈”,如何调整心态?有什么学习方法?
一、即将入学的法学生做什么准备?
苗苗你好!我是马上大学的法学生,我想问一下在入学之前我做什么准备比较好(想要比较实际的建议,比如可以看哪些书,可以提前背哪些东西一类的)。还有就是作为一个法学生我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我是学理科出身的。
@不问***艰:我的建议是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生活,实在想卷就背背单词吧[偷乐]
@武*渡:莫名有被感动到,我也是理科生,但是上学上的很随意,感觉这个学弟/学妹蛮有对专业的敬畏之心的,加油,苗苗也很棒,辛苦了
@不瘦***裙子:建议暑假好好玩吧,大学以后的寒暑假就经常有破事[苦涩] 真要学可以个人认为可以看看法哲学方面的书
@偷吃**w:旅游啊宝 人生能有多少这种毫无负担的日子
@AMC***Ea:理科生可能需要转变思维?可以看苏力老师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或者《制度是怎样炼成的》,择一即可。考试方面建议补一下文科主观题的答题套路,可以看法考/考研/高中政史,套路是一样的
@蔡蔡***超有刑:[doge][doge][doge]现在看一些培养兴趣的书吧 看看抽象的法理故事 培养法感和正义感
@缩**居:头皮护理[doge]
@奶茶***涯:俺也理科出身,建议就是如果想要好绩点保研要注重马原毛概这些课,避免拉分(本人均绩3.8,最低的课是毛概3.0)其他的话其实你语文好、记忆力不是特别糟糕都不用太担心。课业外的建议是,①大学期间多看点经典书籍;②学好英语,早点过四六级,拿点奖。
@Pap****ps会填满整个宇宙嘛:看看《政法笔记》、《送法下乡》和《法律稻草人》这类书,提前转换转换思维就行了,如果真的想做点事情可以去把驾照考了[思考]
@re****挽鸽:入门当然是看麦考密克,拉兹,卢曼,波斯纳,马克斯韦伯,凯尔森什么的[doge]
@Han****ovo:合理的怀疑,电车难题,给法科生的信(记不太清了),法学野渡,这几本
苗苗小贴士:总的一句话,学习的方法就是阅读、写作、思考。一年级已经过去半学期了,很快就会进入到二年级。二年级是最重要的一个学期,意味着是你学习的转折点,是一个大学本科学习的转折点。三年级是你的专业的转折点,因为你要进行考研或就业的选择等等,等到四年级毕业那一年或者毕业的那一刹那,就代表了你的职业的转折点。当然还不敢说是人生的转折点,也许你人生的转折点就最初的是来源于学习的转折点、专业的转折点以及职业的转折点。一年级的你们一定要通过大量的阅读,主动的去培养自己对法律的热爱和兴趣。
法律特别有意思。比如说要找到了规则中的例外,我们都说文学需要想象,实际上法学更需要想象。我有时候讲一个法条、一个案例,要举10个、20个例子,这些例子又可以区分成不同的类型,可以不停的细分。你的视野有多开阔,你的思维有多精密,你对这个行为的分类就有多么仔细。你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概括都需要精密的思维,所以法律是特别需要想象力的。但学法律的人又不能沉浸于这种精细的这种状态,要跳出这种状态,站在一个更高的社会学的角度、站在一个哲学的角度、经济学的角度去交叉的、融合的、复合的去思考法律问题,这是我们要做的。你们要能够潜伏到地下,才能够上到空中。
二、研0假期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投稿:苗苗~想问问大家九月要到外校去读研究生,已经找了导师,但是和导师联系后就没有沟通了。请问需要和导师保持交流吗或者找老师要任务这些吗?如果需要的话请问应该怎么发比较合适呢?
@地球上****脸美少女:如果想享受最后一个悠闲假期,建议不要
@Tin***要发文:请你好好玩耍吧!
@冰**主:去年还着急得想融入师门参加组会,今年十分抗拒只想摆烂[开学季]
@lwa***ou70272:导师给我留了几个参考书目,然后我就在端午节的时候给他发了祝福短信,之后就没联系了,毕竟没见面也不知道说啥(主要还是自己水平菜不敢说[允悲])
@Hire****想喝奶茶:同情况,刚开始看到同学已经开组会了好急,后来开始感谢老师给我保留快乐假期!!开学双选前发邮件或者微信提醒一下就行,现在没事别打扰人家[doge][doge]
苗苗小贴士:查询到拟录取结果之后,需要联系和确认导师。对于部分同学而言,可能初试期间已经联系过导师,但该阶段导师往往不会给出确定的招与不招的结论,所以在顺利录取之后,需要再次跟导师确认。对于一些初试因各种原因未能联系导师的同学而言,需要抓紧时间尽快联系。早早敲定导师,早早了却心愿,然后尽早投入研究生节奏当中去。联系导师是一门艺术活,一些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简历必不可少。其一,简历模板以简洁为要,一些特别花哨、有廉价感的模板不建议选择;其二,简历要突出的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包含个人信息、教育经历(资格证书)、学术科研经历、社会实践经历、奖项和荣誉等;其三,最基本的字体、字号、行间距、空格数、排列整齐度等要规范,可以提前打印出来观察其美观度。
其次,如果有学术成果,可以附件的形式添加其中。具有多篇学术成果的,可以挑选其中最满意的一篇代表作。
最后,自荐信还是蛮重要的,大家可以试着写写。其一,自荐信不能与简历雷同,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其二,自荐信的核心突出要素是树立起一个谦逊、好学、懂反思、知上进的良好形象。当然,可以适当包装,但不能过度虚假,否则后果很严重。一般而言,详细的信息在简历中已清晰地罗列,此处可以挑选其中印象最深刻、收获最大或反思程度最深的一件事情来谈。在讲述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慢慢将自己的形象呈现于导师面前。当然,有的同学会说,我本科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经历,怎么办?可以利用一点时间阅读之后,谈谈导师的著作或者论文的读后感,要谈得有深度。在这些要素当中,研究生规划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其实,规划的内容不必太详细,有大致的方向指引作用即可;其三,开头和结尾要展现出对导师的尊敬,对学校的憧憬,要体现出尊师重教。
另外,我们可以求教一下老师,暑假期间干什么。一般而言,导师给你布置了暑假学习任务,基本上指导关系就可以确定下来了。一定要注意与老师的沟通,要让老师看到你在学习而不是老师布置完任务之后就了无音讯。
正式开学之后,周报或月报学习情况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本月中看过哪些书,写过哪些东西,有哪些疑问,参加过哪些论坛,发表过哪些论文等,题材不限,只要不是在无脑玩耍,都可以写写。
三、转到法学后成绩“一落千丈”,如何调整心态?有什么学习方法?
投稿:本人五院,转专业到法学之后成绩可以说一落千丈叉先开始我还可以安慰自己是不适应法学的学习,现在大三了回看成绩才发现真的好垃圾,几乎没有上90的,甚至喜欢的部门法考得也很烂,自信心很受挫败…一开始我以为大家可能都80 多,我考七八十应该也差不多,但后面发现真的有门门90+的同学,感觉他们平时时刻都在学习,(听法考课能听好几遍)期末复习也过好几轮。但我本人理解力不强,法考课听一次就要花很长时间了,更别说期末,看到绩点越来越低,真的好难受啊…一方面是因为透过成绩能反映出来自己其实没学好,另一方面是因为感觉自己连学习唯一的优势也没了,挺emo 的。
关于学习方法,因为我们学校期末用的马工程或者是学校老师自己编的书,我平时基本不会用,只有期末才开始翻(平时听法考的话或者一些名师的课程和马工程差别还是挺大的)给我的感觉就是两个系统冲突了我一个还没学透彻就要强迫自己去背另一个整的稀里糊涂的。
想请问大家怎么解决这种矛盾另一方面,感觉上课没有学习的实感,不知道这门部门法整体的架构和体系,上课感觉是脑子过了一下但没印象,期末复习时反而突然理解了,但这个时候又得死记硬背了…想知道大家是怎么在平时学习的?关于心态,其实自己一直很焦虑。上面我说的成绩很好的同学,其实他们反而还参加了很多比赛也获奖了,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那么多时间自己光是学习就感觉耗费了绝大多数精力,政法院校资源有限竞争又很激烈,每当我想争取什么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还算差不多,但发现比我优秀的一大把。让我伤心的是,我能够拿出手的,已经是我尽最大力气获得的了…
@JustF****eyFries:我专业课只有那种很水的选修90+,其他必修啥的靠平时分也就拉到80出头。如果不保研不出国,其实期末成绩也就那样,能看得过去就行。最开始还想争个奖学金啥的。后来直接躺平了,四年一次奖学金也没拿过,只打酱油做过一次大创也没其他比赛经历。但最后还是安安心心把法考考研都过了,还是觉得这俩更重要。
@来一***肠粉:我个人觉得应对学校的期末考试,书本还是蛮重要的,法考视频学有余力也可以看看。法学教材嘛,第一遍看大家可能都是懵懵的,这时候硬着头皮读下去,然后看第二遍或者第三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透彻很多了,这时候就一边看一边动动手理理框架,画一画思维导图之类的,加强对这一门课的体系理解。
@木*铎:不要纠结。暑假补回来[打call]。要接受少部分人奔着保研去,考分极高的事实。
@ut***op:走过才会发现靠法考课程来初学法学是不太对甚至挺可怕的事情,但事实上是大多数老师即使是五院也没有很好的教学能力[微风]不如当作自己的目标是学会考试,打听重点,问学长学姐这些方法都用起来,加上平时听课+参与课堂,应该差不多。
@J*德:跟我一样。最后我发现自己主要是阅读理解能力不行,或者说法学天赋不够。法学文字逻辑性很强,又很拗口,如果不清楚法条背后的法理就很难理解并记住。切忌浮躁,花更多时间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
@不**忱:经历跟我有点像 当时因为疫情学校推迟了转专业 导致后来大二一年要学两年的专业课 每天都很累加上自己爱玩就有点得过且过了 心态跟我不太像 我比较能接受自己平庸(比较躺,看这个描述应该是准大三吧 想想自己未来要做什么 现在规划一下考研/法考/考公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还足以“改变命运”。
@桂*香_:众所周知,西政的老师喜欢把90分当100分用,我们那届全年级四年均分第一的大佬也只有90.56[允悲]。
@绯鹿**雨:一个细节,稿主一边看法考课程一边学同样的学校课程???这中间差别有多大呢,我自己法考的时候都不敢中途换跟的老师,到了后期甚至不敢换同一个老师不同的背诵教材,但博主竟然敢同时背完全不同体系编排的课程,太勇士了。
@嗷**子:我赞成!不同的老师/教材很可能就是不同的体系,脑子里不打架才怪,先择一而终,吃透了,再尝试别的吧
苗苗小贴士:很多同学,尤其是在本科时就对理论研究抱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对于考试往往采取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既然考试都是考那些无聊的知识,还不如平时多读点书,渐渐地对绩点也不敏感了。但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考试是每个人都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虽然没有必要纠缠着它不放,但如果你无法顺利迈过它,就无法到达你理想中的彼岸,或是要付出更多不必要的成本。因此,如果你想要继续保持那种探寻知识的奇妙状态,对于考试就必须抱起一百二十分的重视,这并不是要你把大学的时间都花在准备考试上,而是说在备考时,必须按考试自身的逻辑展开复习。也即,考试就是考试,你需要做的只是通过它,不要给它施加过多的意义。
“有时候,做一个‘懒惰’的人,恰恰意味着战略上的勤奋,意味着效率的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