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考研上岸经验专访 | 北京林业大学跨考总分第四#张聪毅:守得云开见月明!

“ TUWEING · 中国针对性设计考研备考平台 ”
♥
突围到此真的十年了
2011.01-2021.08
十年如一日,每一年坚持找寻一个新方向
···
2014年,突围“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全覆盖
2015年,突围“品牌化、系统化”专业运营
2016年,《高分攻略》系列丛书全国出版
2017年,独家原创“师训体系”建立与传承
2018年,全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首次升级
2019年,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模式
2020年,全面深化教研与教学的内容输出
2021年,扎实推进课程模块化整合与衔接
۰ ۰ ۰

文稿 /突围君@TUWEING
字数 /7092字 /18MIN
2021年,冬天已经过去,我们积蓄了一冬的温暖力量终于得以释放,21届国内各大高校都已经发布了自己录取计划,22届的你们是否已经开始准备跃跃欲试,今年的考生们也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下来自己的紧张情绪迎接即将开始的春天。为了让大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未来学习的样子,为了重新坚定自己辛辛苦苦树立下来的新目标,沉淀十年的突围为大家带来了“那些高分的故事”特辑,这次所有的对话可能都与你的未来息息相关,但却具有别具一格的打开方式。
守得云开见月明
|
张聪毅
本科:山东理工大学,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报考院校&专业:北京林业大学动画与交互设计,初试分数:414,英语:76,政治:68,设计理论:131,设计手绘:139,初试排名:4,突围全程班次学员,2021届成功上岸。
TUWEING-ER
突围“针对性”设计考研专访人
2011年成立,2014年全国首创“针对性”设计考研《突围模式》,出版了《视觉传达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工业设计考研高分攻略》、《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室内篇》、《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景观篇》、《设计考研理论红宝书》等设计考研必备教辅书籍;成功原创出品了“院校微访谈”、“设计考研上岸专访”、“设计理论21天打卡STUDIO”、“3×7天手绘打卡STUDIO”、“设计考研最后四套卷”、“复试与调剂通关宝典”、“造型解构十六周在线手绘基础课”、“逻辑建构在线理论课堂”等一系列设计考研原创产品与课程体系。
👀
“
聊聊你自己,选择这条路。

Tuweing Design:可以聊一聊你的全年复习技巧么?
Zhang:
各位屏幕前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叫张聪毅。本科就读于山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个纯粹的三跨考生。在来突围前我的手绘基础基本为0。秉持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大三上学期决定考研,经过整整一年的准备,最终成功上岸北京林业大学动画与交互设计专业(交互设计方向)。我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自我怀疑和焦虑是我备考期间的常态。但设计确实是我热爱和想做的事,因此尽管这一路上有着重重困难,但我从未想过放弃。也许此刻的你也正处在迷茫和彷徨的阶段,希望我的经历和故事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我一直认为考研对于我来说是一条捷径。因为被调剂等原因,我对于自己的本科专业完全没有任何兴趣,在大一入学后不久我就坚定了自己以后绝对不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因此大学的时间对于我来说完全是自由的,我可以尝试任何我想做的事。因为一直对电子产品很感兴趣,在大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UI/交互相关的工作,并开始了漫长的自学之路。时间一晃来到了大三,此时的我也面临了考研和工作的抉择,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想考研,因为艺术类考研是需要考手绘的,而我上一次画画应该是小学的美术课。当时手绘两个字对我来说仿佛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但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最终还是决定踏上考研的道路,因为我一直对于大城市和互联网大厂有着很强的向往,而对于自学出身的我来说想要在三年内熟悉一个陌生的城市并且进入大厂太难太难。而考研能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学历,同时还能给予我3年的时间来提高专业能力,开扩自己的眼界。
择校方法经验
我首先确定的是我要考交互相关的专业。一方面,经过一年多的自学,我更加确定交互就是我所热爱的和想要作为毕生事业去奋斗的事,另一方面,数媒交互相对于工设 视传等专业来说对于手绘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加看重考生的设计逻辑与思维,对于没有手绘基础的我来说更加友好。在确定了专业之后要做的就是选择目标院校,坦白说,目前国内招收数媒交互专业的院校并不多,因此选择范围相对比较窄。就我个人而言,我首先考虑的是想要去的城市,将位置范围缩小到北上广深杭州成都这六个城市,因为可以说这六个城市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TOP6。有大量的实习机会和良好的设计氛围,是我一直渴望和向往的。
其次我个人对于二战比较排斥,因此在择校方面尽量避开那些竞争压力较大的热门院校。我最初选择的是浙江工业大学,但在三月份我了解到浙工进行了改革,删除了交互方向的考察内容,更加偏重于动画相关。因此我果断修改了目标院校,选择了北京林业大学动画与交互设计专业。
在这里也提醒学弟学妹们在备考期间一定要多收集目标院校的相关信息,时刻紧跟考试变化。总的来说,对于择校我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纠结,我认为择校就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地理位置 院校层次 专业水平这三个要素是最关键的,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想法做出取舍。同时,每个人的能力情况都是不同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方向才能最好的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切忌不要跟风做选择。
北京林业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地理位置优越。作为一所农林类211高校。交互并不是北林的强势学科,因此从往年的分数线来看竞争并不算特别激烈,同时出题风格相对规范,考题风格变化不大,并且不招收调剂,保护一志愿。
决定考研的一些实际行动
在大三上决定考研之后,我首先阅读了交互相关的一些书籍,广泛的了解了与交互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收集交互设计考研的相关信息。因为我之前并没有学过手绘,所以报了突围的寒假班开始学习手绘。
自己的备考时间规划
1-2月:参加突围寒假班,初步学习手绘;
2-4月:练习手绘基础,开始背考研大纲词汇,阅读《交互设计精髓》;
4-5月:参加了两期突围的21天手绘打卡,提升自己的手绘能力,并开始初步阅读北林的理论参考书;
5-6月:开始做英一阅读真题以及政治的复习,手绘方面以起型的练习为主,同时继续阅读理论参考书;
7-8月:参加突围暑期班;
8-9月:完成理论书籍的第一遍阅读以及英一阅读真题的练习;
9-11月:开始完整快题的练习并进行理论的第二遍复习整理,同时开始做英二的阅读真题;
11-12月:在快题版式确定后开始定时训练,完善简化理论笔记,每天阅读产品分析文章,看英语作文网课,并进行练习;
12月-考前:保持每周3次的快题定时训练,理论笔记背诵,政治做肖四肖八的选择,背肖四大题。
英语
书籍:张剑黄皮书(英一真题01-20)(英二真题10-20);
单词:墨墨背单词;
我考的专硕英语二,相对英语一来说简单一些。因此我的复习计划也比较简单粗暴,主要就是背单词和做真题。英语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课目,无论多早开始都不算早,只有前期打好基础,才有可能冲刺高分。当然,每个人的情况和基础都不一样,我的计划和建议也只是我基于个人的复习情况所得出的,仅供大家参考。大家还是要多尝试,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
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单词的复习是需要循环的背诵才能保持记忆的,因此自决定考研到考研英语结束这段时间内最好都不要停止单词的复习。不推荐大家看单词的视频,耗费时间太多,得不偿失。我主要是用墨墨背单词,可选的书比较多,并且随时随地都能背很方便。在2月份到9月份之中我每天背200到300个单词,主要是刷大纲词汇。在9月份之后每天背500个单词,前期也是大纲词汇,后期以核心词和热点词为主。刚开始其实是比较痛苦的,基本要背1个半小时左右,后期就比较轻松了,20多分钟就能刷完。对于单词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技巧,背就完了。
阅读(包括新题型):得阅读者得天下,毫无疑问阅读是整个英语考试的重中之重,因此是需要反复练习和研究的。相对于市面上的模拟题我更推荐做真题来进行练习,无论是考英一还是英二,都建议使用往年的英一/英二真题进行练习。在9月份之前我主要是英一的阅读练习为主,搞清楚每个答案的错误原因和错误方式。9月份之后进行英语二阅读的练习,基本思路和之前一样,多刷几遍总结出出题者的思路和规律。
翻译:英二翻译比较简单,基本不用练习;
完型:主要还是以阅读为主,完型有时间就练,没时间就算了;
作文:强烈推荐石雷鹏老师的作文课,个人认为作文的复习诀窍就是一定一定要跟着写,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整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模板,多套几篇往年的作文真题进行练习。
政治
书籍:《核心考案》《1000题》《肖四》《肖八》
7月份来突围集训之前,主要是看徐涛的网课,先大致了解一下政治的内容以及主要的框架,并且配合1000题进行练习。之后就是做肖八肖四的选择题以及肖四大题的背诵。中间可以用ANKI之类的软件进行选择题的复****一个宝藏up主:空卡空卡空空卡。
设计理论
北林的理论考试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论述题。核心参考书为《设计心理学1》 《可用性工程》《用户体验要素》《当代新媒体艺术特征》《界面设计模式》《HTML5与CSS基础教程》《JavaScript Dom编程艺术》,压力最大是可用性工程,翻译晦涩难懂,很难阅读。
参考书籍主要就是招生简章中的那些书,同时加上《交互设计精髓》之中的一些内容,对于北林的理论,大家可以多找一找相关的读书笔记,配合阅读,效果更佳。
由于北林的理论书数目太多,因此最好是尽早开始。第一遍先广泛阅读,了解大致的内容,有不清楚的知识点一定要及时了解。第二遍阅读并制作导图,推荐使用幕布软件。第三遍修改完善导图并进行背诵。
所给的参考书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书籍,因此除了参考书籍中的内容,大家一定要多看一些产品分析的文章,广泛了解交互设计前沿的信息。毕竟交互是一个非常新的学科,每天都有新的技术和想法提出,广泛的积累和学习不仅能提升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对于手绘也是很有帮助的。
手绘快题
虽然北林有给手绘的参考书籍但我并没有看,交互设计手绘考的是设计的思路和逻辑,手绘只是一个表达方式,重要的是你的想法和创意。作为一个从0开始学习的考生,在整个学习手绘的过程中走了挺多弯路,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和建议。
第一,打好基础,多练抓型。抓型的准确度和速度奠定了整张手绘的基础,在参加打卡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抓型方面的不足,虽然最终画完效果还不错,但来来回回的修改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这在考场上是很致命的,抓型方面推荐Krenz老师的抓型基本技巧课程(免费的)。除了抓型之外线条也是非常基础但很重要的,对我这样的0基础同学来说控笔能力是比较差的,直线画不直,曲线角度画不对,我解决的方法就是每天拿出20到30分钟的时间专门练习线条(建议在中午或者学习效率较低的时候),在一张白纸上打点再使用直线曲线圆将点串起来。
第二,多看多分析,数媒交互虽然在视觉表现上相对简单,但每个产品的信息架构,交互逻辑都是不同的,重要的是对于设计的思考和逻辑,对于北林/武理这些侧重APP界面的考察方式,建议大家可以多临摹一些市面上常见的APP,拆解分析(或者找一些产品分析报告),这样就算最终没有考到准备的模板也能游刃有余。
第三,相信自己,在每次下笔之前都坚信自己的线条和创意是最好的不仅是对于手绘,对于考研也是很必要的。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提高效率,时刻记住画面的完整度才是最重要的,也许在日常的训练中可以用一天的时间去精雕细琢,但在考场上只有3小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所以在后期一定要多进行定时训练,保持手感。
1-3月:参加突围寒假班,初步学习手绘;
4-5月:突围21天打卡计划;
5-7月:针对起形做针对性练习;
7-8月:参加突围暑假班;
8-11月:完整快题练习,尝试各种风格的快题版式;
11月-考前:确定版式,2~3天左右定时练习一张快题。
全年集训复习体验
记忆最深的是寒假班的时候,当时刚学手绘,拿笔都拿不好,面对每天的作业真的很头大。好在当时的学长学姐耐心的给我一遍一遍示范讲解,让我逐渐掌握技巧,克服对于手绘的恐惧。
初试那两天的状态可以用糟糕来形容,因为极度兴奋导致晚上根本睡不着,白天只能靠功能饮料保持清醒。考完感觉完蛋了,因为紧张浪费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手绘差点没有画完。政治有个大题没想起来,英语时间分配有问题擦线交的卷,坦白来说心态是有点崩溃的,但毕竟是准备了一年的考试,当时的唯一想法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全力完成考试,好在没有自暴自弃,最后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在这里也提醒大家,无论考试的那两天发生了什么都一定要稳住,尽人事听天命,没考完之前一切都有可能。
初试成绩发布后的心态变化
完全出乎意料,开心了好几天。但因为寒假完全没有准备复试,所以还是很快冷静了下来开始肝作品集。
复试相关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复试形式仍然为线上复试,包括三项内容:英语面试 手绘笔试 综合面试。今年的面试形式为线上复试,首先进行自我介绍以及作品集展示(5分钟)。由于时间太短作品集并没有展示完,之后进行抽签并回答3个问题,我运气还是比较好的,抽到的3个问题都比较了解,印象最深的是UI和UX的定义以及区别,我联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拼多多的产品分析文章并联系作答。英语面试是复试的第一个环节。首先是进行5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之后老师根据自我介绍提问。
关于给未来学弟学妹的一点经验
设计思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UI中国 简书 站酷等网站,交互设计学堂之类的公众号也可以多看看。如果考试内容有带一些技术方向的话可以看看CSDN,设计思维不是一天养成的,一定要多看多积累。
设计素材:pinterest和dribble,pinterest可以作为日常素材的整理和收集,dribble上有很多设计比较新颖的飞机稿。
每个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压力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容易焦虑的人,在整个考研备考阶段压力对我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的。我一直把压力当作我前进的推动力,它就像一个警钟,在我想要放松或偷懒时提醒我。
突围“针对性”设计考研
公众号:突围设计考研&设计理论考研STUDIO
B站:突围设计考研
微博:突围设计考研

我们看见与听到这些可爱的学员们在面对无数次挣扎中的自我反思,也看到了他们在各种现实困难与心理困境面前及时转换的心态——从复习环境的改变,到复习节奏的革新,再到对当下考研如此竞争激烈后的冷静思考——谁都知道,走完这一切不甚容易。但我们依然相信,考研这一关,关关虽难过,但从过去、从身边、从各类同质化的竞争中找到突出重围的方法与经验,实现明年研一并不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