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徐州【2】:得与失
上回说到,刘备奉命前来迎接陶谦,陶谦给了刘备四千丹阳兵,让刘备心动,离开了自己的兄长公孙瓒,为陶谦服务。陶谦封刘备为豫州刺史,在小沛驻军。
《三国志·先主传》: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少年田豫当初前来投奔刘备,刘备对他十分器重。但可能是因为田豫注重忠孝两全,所以刘备投奔陶谦对田豫来说是不合忠义之道的,就向刘备告辞,说自己要奔母丧。刘备含泪与田豫送别。后来田豫来到曹魏,最终只是个小官,《三国志》对此感到惋惜。可能也和田豫的人际关系有关。
《三国志·田豫传》: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同上:而豫位止小州,招终於郡守,未尽其用也。
刘备还举荐了陈群。陈群这个孩子的聪明,让他的爷爷陈寔,也就是陈太丘,对他高度评价,说他“会让我们家族兴旺”。后来陈群曾劝刘备不要接任徐州牧,刘备没听。可能也和这段经历有关,陈群就曾经批评刘备大兴土木修建驿站。当然他这个批评毫无意义,因为他之前劝降诸葛亮,不就是靠刘备修建的驿站传达他的意思么?
《三国志·陈群传》: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
同上: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
同上: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
《诸葛亮集》:是岁,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籓。
另一个人叫袁涣,也是刘备在这个时候举荐的人才。那时候吕布和刘备产生矛盾,就让袁涣写信痛骂刘备,袁涣不肯干,吕布也无可奈何。刘备死后,曹魏大多数人都为之欢欣,只有刘备这位故人没有高兴。
《三国志·袁涣传》: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於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同上: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总之,刘备虽然失去了田豫,却得到了陈群、袁涣两个人才,但陈群对刘备某些行为不认可,袁涣却能够保持对刘备的忠心,不得不说是两者的差距。
之后曹操回师拯救兖州,会在吕布相关章节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