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题填空题

2023-03-16 21:55 作者:林雨琪萌  | 我要投稿

1.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三种有线媒体是同轴电缆、  双绞线  、光纤。

2. 局域网与Internet主机的连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电话线,另一种是通过  路由器  与Internet主机相连。

3. 50欧姆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输数字信号信号,此类同轴电缆叫做__基带__同轴电缆。

4. 域名采取  层次  结构,其格式可表示为:机器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

5. Internet中的用户远程登录,是指用户使用  Telnet  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仿真终端的过程。

6. 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 通信  子网和资源子网。

7.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是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传输协议。

8.  网络操作系统  是利用局域网低层所提供的数据传输功能,为高层网络用户提供局域网共享资源管理服务和其他网络服务功能的局域网系统软件。

9.   网关   一般用于不同类型、差别较大的网络系统之间的互连。

10. 电子邮件系统采用   存储转发  工作方式。

11.   网桥   和交换机或路由器能够划分冲突域。

12. 路由器和  虚拟局域网(vlan)能够划分广播域。

13. “WWW”(简称Web)中文名称是  万维网   

14. 在计算机网络中,协议就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  规则标准或约定  。协议的三要素为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

15. IP地址的主机部分如果全为1,则表示广播地址,IP地址的主机部分若全为0,则表示__网络__地址,127.0.0.1被称做回波测试地址。

16. 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距离)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  广域网/ WAN  。

17. 脉冲编码调制的过程简单的说可分为三个过程,它们是  采样  、量化和编码。

18.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原理可以概括为先听后发, 边听边发  ,冲突停发,随机重发。

19. 在一个IP网络中负责主机IP地址与主机名称之间的转换协议称为地址解析协议,负责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转换协议称为__ ARP__。

20. Internet 通过_ TCP/IP _协议将世界各地的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

21. Internet采用的工作模式为  客户机/服务器  

22. 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演变而来的,这个网络上运行的通信协议统称  TCP/IP  协议簇。

23. Internet中,IP地址表示形式是彼此之间用圆点分隔的四个十进制数,每个十进制数的取值范围为  0~255 

24. Intranet中使用_ B/S _计算模式。

25. ISO/OSI参考模型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   开放  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26. LAN交换设备具有极低的报文转发延迟以及很高的传输带宽。LAN交换设备能够将整个网络在逻辑上分成许多  虚拟工作组  

27.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中路由协议是典型的  距离向量  算法,而OSPE(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链路状态算法。

28. TCP/IP的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是 IP互连网协议  ,它可将多个网络连成一个互连网。

29. TCP/IP模型由低到高分别为网络接口、  网际  、传输、应用层次。

30. 按交换方式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  分组交换网  三种。

31. Web又称为   万维网  

32. VLAN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个  广播域  即一组客户工作站的集合。这些工作站不必处于同一个物理网络上,它们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而像处于同一个LAN上那样进行通信和箱息交换。

33. 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  互联层   协议。

34. 常用的 IP 地址有 A 、 B 、 C 三类, 128.11.3.31 是一个B类 IP 地址。

35. 多数网络层防火墙的功能可以设置在内部网络与Internet相连的  路由器  上。

36. ISO 建议网络管理应包含以下基本功能: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  性能管理 和安全管理。

37. ISO/OSI参考模型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  开放  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8. WWW上的每一个网页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这些地址称为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39. 按交换方式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  报文交换网  和分组交换网三种。

40. Intranet分层结构包括网络、 服务 、应用三个层次。

41. 常用的 IP 地址有 A 、 B 、 C 三类, 128.11.3.31主机标识( hosted )为   3.31   。

42. 大多数网络层防火墙的功能可以设置在内部网络与Internet相连的  路由器  上。

43. 当两个集线器之间的RJ-45端口用双绞线连接时,一台集线器RJ-45上的1、2两个引脚应该与另外一台集线器的  3,6  两个引脚对接。(按与1、2对应的顺序只填数字)

44. 当前以太网上常用的传输媒体是双绞线和光缆,组网的拓扑结构是星型。交换型以太网逐渐替代了共享型以太网,并使用了  全双工   以太网技术。

45. 电子邮件的传送是依靠    SMTP   进行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服务器之间的邮件传送。

46. WWW上的每一个网页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这些地址称为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

47. TCP/IP是网络协议,其中IP表示   互联网协议   。

48.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中路由协议是典型的   距离向量   算法,而OSPE(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链路状态算法。

49. 对一个规模较大的网络而言,广播包从一个LAN传送到另外一个LAN,常会引起大量的  多路广播  ,造成网络效率下降,最严重的会导致广播风暴,使整个网络瘫痪。

50. 分组交换网中,附加信息用来在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  差错纠正  和流量控制。

51. 高速以太网是当前最流行,并广泛使用的局域网,包括了具有100Mb/s传输率的快速以太网和1GB/S传输率的  千兆位以太网  

52. 根据IEEE802模型的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LLC子层和  MAC  子层。

53. 据交换的路由信息的不同,路由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距离向量算法  和链路状态算法

54. 广播数据是在每一个网络中都会出现的,如果管理得不好的话,广播数据将严重地损害   网络的性能 ,并可以导致整个网络的崩溃。

55. 广泛应用在Internet中的TCP/IP的网络管理主要使用的是   SNMP   协议。

56.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演变可概括为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三个阶段。

57. 计算机网络体系可划分为资源子网和   通信   子网。

58. 计算机网络中,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的  体系结构   。其中,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是TCP/IP协议,由它组成了Internet的一整套协议。

59. 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码元/秒。如果采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16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的数据率为 80000  b/s。

60. 换式网络是以交换器为中心构造的网络体系,它们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  第二层 ,它们在不同的端口之间传递数据。

61. 交换型以太网系统中的   以太网交换器   ,以其为核心联接站点或者网段,端口之间帧的输入和输出已不再受到CSMA/CD媒体访问控制协议的约束。

62. 局域网常用的拓外结构有总线、星形和环型三种。著名的以太网( Ethernet )就是采用其中的  总线  结构。

63. 局域网络参考模型是以   IEEE802   标准为基础的。

64. 浏览器与网络服务器之间是以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协议进行信息传输的。

65. 路由器的核心是   路由表  

66. 如果在网络上要求进行大数据量和可靠性较高的数据通信,应该选择网络提供的  连接  服务。(填写两个中文字)

67. 若 HDLC 帧数据段中出现比特串“ 01011111110 ”,则比特填充后的输出为  10111110110  。

68. 世界最早投入运行的计算机网络是  ARPANET  。

69. 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移幅键控法ASK、  移频键控法FSK  、移相键控法PSK。

70. 网桥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  数据链路层 ,可连接两个或多个局域网网段

71. 为了不再受到CSMA/CD的约束,  全双工以太网  技术和产品问世了,且在1997年由IEEE802.3x标准来说明该技术的规范。

72. 为了确保无差错传输,接收端可以通过检错码检查传输的数据帧是否正确,一旦发现传输错误,则采用反馈重发/ARQ  方法进行纠正。

73. 为了实现网络的互联,路由器必须能完成   地址映射   、数据转换、路由选择和协议转换功能。

74. 文件传输协议的英文缩写为   FTP   。

75. 我国电话网络采用E1标准,通常称之为30B+D,即一次群上有30个用户信道和一个信令信道。它的数据传输速率是   2.048M  bps。

76. 无线局域网采用  跳频扩频(FHSS)  、直接序列扩频(DSSS)两种技术。

77. 虚拟局域网技术的核心是通过   路由   和交换设备,在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逻辑网络。

78. 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10。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3+1。则余数为: 011  

79. 以太网的功能模块包括两大部分,相应于   数据链路层   和物理层的功能。

80. 以太网是最早使用的局域网,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网络产品。它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Xerox、DEC和  Intel  三家公司共同推出的。

81. 以太网数据帧格式中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的最大长度是   48   个二进制位。(填写数字)

82. 由于帧中继可以不用网络层而使用链路层来实现复用和转接,所以帧中继通信节点的层次结构中只有  物理层  和链路层。

83. 在 TCP/IP 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上,  UDP  协议实现的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它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并且没有差错检验。

84. 在100 Mb/s快速以太网中使用了双绞线与   光缆   两种媒体。对于100Base-TX,可以使用5类不屏蔽双绞线,也可使用屏蔽双绞线。

85. 在100Base-FX环境中,一般选用  62.5/125  多模光缆,也可选用50/125、85/125以及100/125的光缆,但在一个完整的光缆段上必须选择同种型号的光缆。

86. 在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由    防火墙    负责对网络服务请求的合法性进行检查。

87. 在Internet主机域名的格式中,  顶级域名  位于主机域名的最后位置。

88. 在OSI中,完成相邻节点间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次是  数据链路层  。

89.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类不同性质的网络服务,其中  数据报  是无连接的网络服务。

90. 在公共总线或拓扑结构的局域网上,任何站点帧的发送和接收过程,都通常使用  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 技术。

91. 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通信介质上的物理设备是  网卡  。

92. 在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主机构成了网络的  资源  子网。

93. 在计算机网络中,协议就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协议的三要素为: 语法 、语义和交换规则。

94.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局域网中,负责提供和管理共享资源的硬件设备是  网络服务器  。

95. 在一个IP网络中负责主机IP地址与主机名称之间的转换协议称为  域名系统/DNS  ,负责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转换协议称为地址解析协议/ARP。

96. 在以太网交换器中,动态变换方式主要可以分成  存储转发   和穿通两种。

97. 在帧结构中,数据区的范围处在   46  字节至1500字节之间。

98. 中继器的作用是对网络电缆传输的数据信号经过  放大和整形  后再发送到其他的电缆段上。

99.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类不同性质的网络服务,其中  数据报  是无连接的网络服务。

100. 在公共总线或拓扑结构的局域网上,任何站点帧的发送和接收过程,都通常使用  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 技术。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题填空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