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的普及——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心态
阿航读后感,今天要分享的是《枪炮、病菌与钢铁》
纵观历史,技术革命足以颠覆世界。
世界上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新技术与新发明,可最终存留下来的有实用价值的新科技不足百分之一,剩余的百分之九十九都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即使这样,一项有用的新技术刚被发明时,往往不被重视。一方面是由于新技术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是没人能看出来这项新发明有什么用。
比如:火药在中国发明,可没有人意识到火药可以应用于战争。
直到这项技术被改良,或是被应用到新的场景。
几百年后欧洲人用装着火药的炮弹轰开了紧闭的清朝国门。
火药与枪炮之间的链接没有在中国出现。
原因是发明火枪的人没有出现在中国,并不是中国没有需求。
需求是被发明家创造出来的。
不同地域的人对新发明的接受程度,也是新技术普及的一个关键。
一些群体因偏见、狭隘,拒绝接受新事物,最终将会被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远远超越。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量发明家出现在欧洲,推动整个工业革命的发生。但在同时期的中国却一片死气沉沉。原因在于当时的大环境下,欧洲是探险者和掘金者的天堂,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的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因此自身的观念也变得开放、奋进。反观中国,由于皇权的压束,人人自危,更别提创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