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又一波“停售潮”即将到来,看看谁会被割“韭菜”?

2023年3月4月份开始,随着“银保监会对某些保险公司做窗口指导”的消息甚嚣尘上,直至6月份,有几家保险公司开始以“保险预定利率从3.5%降低至3%”的名义,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停售潮”。

虽然监管一直严令禁止保险公司“炒停售”,但上新、停售一直是保险公司最喜欢的促销方式,尤其是每当监管部门发布的文件影响全行业所有公司的时候,比如2022年初因重疾险新规(2020版)正式实施,全行业重疾险停售后推出新产品的时候。
本次停售主打口号:保险产品预定利率降低,预示着保险又要“涨价”了!

理论上确实是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越高,保费越便宜,但并不绝对。因为之前人身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是不能超过3.5%的(养老年金保险上浮至4.025%),有分红的保险产品不允许超过2.5%。但同样3.5%的预定利率,新公司的重疾险保费往往要比老公司的重疾险保费便宜一大截;5年缴费的增额终身寿险,第15个保单年度的现金价值要高出来10%甚至更多,因为预定利率本身还包含保险公司的费用,因此即使预定利率都一样,保费保额之间一般也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在刘弌扌老师不算长的8年保险从业过程中,经历过的大小“停售”也不是一只手能数过来的,全行业的、公司级别的、特定保险险种的都有。每次说法都大同小异,归纳起来就是保险要涨价了、保险要减少保障责任了,快点买吧,以后买不到了!但是大大小小的“停售”过后,现在的重疾险比5年前的差吗?现在的增额终身寿险现金价值比5年前低吗?还真的未必!!
所以新一轮的“停售潮”又来了,到底买不买保险,还是要根据自己家庭的财务状况来判断:
1、温饱线上的家庭,重点还是先把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备齐,在此基础上每人一份百万医疗打底,至少保证家里人无大病报销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给家庭经济支柱准备重疾险,然后给孩子准备好重疾险。保障型保险(重疾险、医疗险)是否降低预定利率都不应该影响你尽早投保,因为风险不等人;

2、如果家庭保障都不全或者没有,那么银行存款利率降低、投资型保险预定利率降低,又与你何干呢?一场重大疾病医药费可能花几十万,靠投资型保险存多长时间能攒够几十万?
3、同样预定利率的同类保险,内部的差异也非常大;
4、不同险种的保险产品,应该关注的关注点也不同:
1)重疾险,应该主要关注相同保费的情况下保额的差异,重疾、中症、轻症的理赔比例,是否有额外赔付比例,是否有高发病种缺失……
2)医疗险,应该重点关注报销比例、免责条款,对于百万医疗和中高端医疗,关注保额没有太大意义;
3)定期寿险,应该关注的是保额与保费之间的比值,比值越高杠杆作用越好;
4)年金险,应该重点关注相同保费的情况下,哪款保单返还快、返还金额高,而不应该是附加的万能账户结算利率是多少;
5)增额终身寿险,那么对于绝大多数以收益为目的的客户来说,最应该关注的是相同保费情况下,哪一款现金价值超过保费金额的时间短,哪一款现金价值增长快,而不应该是保险金额增长快慢(本身以增额终身寿险作为资产传承工具的客户除外);
6)意外险,应该关注报销比例、次免赔额、是否有猝死责任、是否能报销救护车费用等。
在新一轮的“停售潮”再次到来之时,小心不要被保险公司的话术冲昏了头脑,根据自己的需求货比三家,不要被某些无良心的保险代理人割了"韭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