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苗师傅文学人生课》:阅读不是目的,通过阅读让人生丰富才是!

阅读《苗师傅文学人生课》前,我曾看过苗师傅的另一本书——《文学体验三十讲》。
其实两本书都是主打“轻阅读”,用零散且有趣的方式聊一些文学作品结合现实后的思考,即,【领读人】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阅历去“解释”我们现在的世界。
我个人挺喜欢这类书,核心就是它们可以带来深浅不一的【启发】,而深度与浅度,来自我们受到灵感启发后,愿意思考的【探索度】。

还是之前提及的,如果我们将“追寻智慧”的【讨论】都视为“哲学”——毕竟,这是希腊语的本义——那么,“真正的哲学”围绕在我们周身,可见、可听、可触摸。
对世界的理解,取决于我们观察的角度,就像杜尚翻转了小便池,提醒我们“这也可以是艺术”!虽然现代艺术有时走出了一种“偏激”感,但我认为杜尚的【启发性】、【革命性】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苗师傅文学人生课》的前言,又一次提出了——
“文学没什么用,我们不能靠想象生活,文学只是帮助我们逃避。”
这话似乎也可以被我改一改——
“哲学没什么用,我们不能靠思考生活,哲学只是帮助我们逃避。”
关于哲学与哲学书的讨论,我会在其他地儿再次深聊,这里扯点文学。
我觉得文学可以分为【商业文学】和【纯粹文学】。
【商业文学】更强调迎合市场,如励志书、成功学、人物传记等,我经常会注意到一些内容相似的书大卖,如《当你想放弃时一定要坚持呀喂!》《阿弥陀佛敲好听咯?》——这种书在书店一定找不到,因为书名是我编的,但大家能明白意思就行。
【纯粹文学】更偏重自己对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等基本对象的体悟,作者写字儿更多只是为了记录而非传播。这种状态,让我想到后浪《火鸟之地》里关于俄罗斯的不少作家,他们只是写,根本没想着挣钱,有些人是根本不差钱,有些人则是知道这东西挣不了钱。

当下大部分中国人活得都很累,出于天性,人总希望在疲惫之后通过一些轻松愉快的方式来调和身心。如今,有太多的方式可以舒缓,甚至放纵。
但,阅读,对大多数人而言,绝对不是首选。
核心在于,阅读本身是一件耗费脑力的事儿。
【纯粹文学】比【商业文学】受众更窄,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耗费更多的脑力。
人必须阅读吗?显然不是。
北宋开国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若论读书,肯定不及之后的文人。
个体精神世界的塑造,阅读只是一种途径。
在我眼中,阅读是一种最【安全、高效】的途径——我越发不怎么爱看视频,是因为图像+文字传达信息的效率太低,7分钟的视频文案约是2600字,但我7分钟看书获取的信息量可以达到5000字。
不过,倘若一个社会只有一小部分人【阅读】,对于社会、民族、国家而言,也是一种灾难。甚至比核武器还有毁灭性。
所以,无论如何,为了人类文明能延续,总要有人去写,总要有人去看并提醒别人有空去看看。

关于文学或阅读的“逐步消亡”,不少作家都有作品描述。
《苗师傅文学人生课》提到了《华氏451》,说的是,在未来,消防员的工作不再是救火,而是烧书。
烧书,这种代表“毁灭文明”的方式我们中国人应该不陌生,当年秦始皇干过,也不管烧掉的究竟是什么书,总之,确有不少书从此彻底没了;纳粹德国也做过相似的事儿。
为什么要烧书呢?
因为未来,人们被灌输了一种想法,书籍是危险的、不利于平等。
知识会带来不稳定吗?显然不是。
知识太少容易被其他人鼓动,也是危险;知识太多,如果误入歧途或者故意从恶,也是危险。
在《华氏451》设计的世界里,有一些抵抗分子,他们居住在偏僻的乡下,每个人的脑子里都记得一本书,像《理想国》《沉思录》什么的。他们互相交流,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后代。
作者雷·布拉德伯里创作《华氏451》的时代背景(1953年),是电视时代的兴起,而雷·布拉德伯里注意到——
电视这种新媒体对阅读构成了威胁,人们花更多的心思与屏幕互动,而不是与人聊天,也不再探究思想,社交生活没有了,独立思想也没有了。
到了1985年,另一位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就电视对人类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批驳。

我并没有读过《华氏451》,单看描述,让我想到了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代表作《过于喧嚣的孤独》。
这则短篇小说读起来有点像“无病呻吟”,无非是一个博学的家伙——其实就是作者本人的投影——日复一日在地下室里清理废纸旧书,然而,在这个阴暗又“恶臭”的环境中,这位35年来一直与文字打交道的老打包工,却有着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
阅读,从来都是一件孤单的事,文字塑造的世界也许是“喧嚣”的,跃动的文字让人的心灵不曾安宁,但在外人看来,这个读者是孤独的——即使我们知道,阅读带来的孤独,是一种值得享受的孤独。
我想,像《文学体验三十讲》和《苗师傅文学人生课》,其实并没有【深刻地】讨论一本小说、一部电影,而是提供了一种引导、一种陪伴,是为了让我们【阅读】时,在心理层面少一些【孤独感】。
如果你因为《文学体验三十讲》和《苗师傅文学人生课》,将原著找出来认真读了读,还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感悟,与旁人聊天时,能抛出一些“文学性十足让人眼睛一亮”的内容,这已经比当代沉浸在短视频中的无数人好上太多了。
最后,我要分享《苗师傅文学人生课》中一句极为现实的话——
贫穷并不会让人们的品格更完美,而是会让人更自私,更缺乏同情心,更容易做坏事。
阅读本身不会改变个人的贫穷处境,但因阅读产生的精神力量,帮助你可以逐步摆脱贫穷,才是阅读的一种【现实】意义。

此图为之前的电脑壁纸,左边的黑色部分放图标看起来很舒服。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精彩: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