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棋协大师赛的尽头:如果培养未来50年的人才?

2023-03-28 21:17 作者:chessyin  | 我要投稿

大师赛是国情产物

 

国际通行的等级评分Elo Rating,新手大约从600分开始,世界前3位目前约2800分。网球等运动项目也采用类似的积分排名制。而国内等级分制度实施力度薄弱,大部分棋手未在统一的等级分体系内。中国特色的棋士等级证书,是从围棋的段位制借鉴而来(围棋和中国象棋则借鉴了等级分)。中国的棋士等级证书,是国情产物。

 

等级证书的含金量,全国棋协大师是业余最高级,中国国际象棋协会颁发。全国棋协大师和全国候补棋协大师,晋级比例低(20%-25%),总体全国认可,其他国家可以参照认可。地方棋协大师则比较庞杂,比如上海的候补棋协大师,棋力基本在全国二级左右。

 

国际体系里,等级分达到规定水准,即可申请国际棋联FIDE的称号,FIDE Master男子棋联大师 ≥2300;男子候补棋联大师Candidate Master ≥2200;女子棋联大师Women FIDE Master ≥2100;女子候补棋联大师Women Candidate Master ≥2000;无需胜率指标。

 

中国棋协大师(约1800-2000)和候补棋协大师(约1600-1800),按胜率晋级,对标参照的是国际大师(女子2200,男子2400)。

 

中国棋协大师赛,一般每年有份额上限,因此办赛时间地点需要国家和省市审批。然而国际大师赛在世界各国都是可以由个人组织者申请承办,限制较少。

 

作为业余证书体系的顶级赛事,中国棋协大师赛,消耗了家长同学的大量热情。另外,14岁以后学员普遍课业压力负担沉重,下棋时间太少,中国棋协大师赛也成为了大部分学员的棋艺终点站。中国2019年大约产生了约2000位候补大师,1000位棋协大师。(中国职业联赛和专业队的人才总需求大约仅在200人左右)。

 

中国的20岁以下青少年水平总体不容乐观,近年被印度、伊朗超越,因为缺少14岁以上群体和缺失等级分制度。

 

等级赛是国情产物

 

等级赛的受益者,主要是教育培训市场和基层教练。K12教培的产业化,主要目标客户是低学龄儿童。 

棋士等级证书,成年人新手定级最低为六级。为满足广大棋迷需要,最低十级或者十五级,普及程度首屈一指,然而如计算所有未晋升候补大师的人数,也是首屈一指的。

 

等级赛只是同级比赛,如果比赛人数多,最终会产生大量的各级棋士,形成证书的通货膨胀,因此证书很难体现水平。另外,等级赛是无大纲、无评委的赛事,检验标准过于单一,除了胜率,未对学员技能提出要求,因此很难提高学员的水平。

 

 

大师赛和等级赛是一项充满缺陷的制度,因其操作便捷、相对公平,仍是相对最优选择,短期没有更佳替代方案。大师赛和等级赛的最大贡献,是迎合了市场也创造了市场,为国际象棋赢得了社会资源。

 

大师赛的尽头,如果能衔接统一的等级分制度,无论是否接入FIDE数据库,或者与其他机构合作公布计算,都将打开家长学生视野,一定程度解决人才瓶颈,缓解大师赛燃烧热情,为未来50年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棋协大师赛的尽头:如果培养未来50年的人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